竹楼文集(66~70)

66.北京游记四:天安门前留个影

  小时候,我喜欢画天安门,有时也在想,要是能在天安门前留个影,那该多好呀。一次,父亲同事的孩子要到北京去,他到我家来借军服,不久,他孩子从北京回来,送还军服的同时,还送一张他的孩子在天安门前留影的黑白照片给我们留着纪念,有事没事时,我经常看这张照片,一看就是二十多年。

  在北京感受最深的莫过于照相。

  说起摄影,我可是摸了二十多年照相,像美能达、索尼,还有后来的佳能相机,我都摸过。这些相机都是机械的,拍摄前要上好胶卷、调好光圈和速度,在什么场合,使用什么焦距,总而言之,还是比较烦琐的。

  年轮转到今年,替代机械相机的多半是数码相机。数码相机走进千家万,别看它简单,功能也不少,一部似手机大小的相机,即能拍照,而且还能摄像,摄像的效果不亚于扛在肩上的高级摄像机拍摄的效果,所以,我特别钟情数码相机。

  这次,我们到北京,不放过一个重要景致,轮到我拍摄时,我会小心翼翼地将相机上的保险绳索套在手腕上,生怕稍不留神,相机从我的手上滑落到地上,因为,我们随带的两部相机,不是自家的,而是借的,所以,使用起来特别慎重。

  来京的第二天,我们乘中巴来到首都广场,天下着绵绵细雨,气温陡然下降,看到很多人在天安门前留影,看到美丽壮观的天安门,我始终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旦得到证实,我赶紧组织拍照,这儿,急待留影的人很多,三五成行,当我们正要拍照时,忽然被人挡住镜头,不是你请我拍照,就是我请你拍照,大家互相帮忙,场面非常热闹,自然,人们也忘记了天气所带来的烦恼。

  北京的景色太多,我们随带的两部相机,还是不够用。不管是谁,一旦进入拍摄角色,自然忘了,尽情地拍照。一看相机空间不多了,这样,我们只有边拍摄边删节,以便腾出更多的空间。

  一次,我们来到天坛,远远地看到许多人头顶烈日排队,队伍前面有一个似洗面盆大小的石块,看到有人站到石块上拍照,一个一个的上。心想,如果我们排队的话,我们三人还可以受的住,特别是母亲,已经走了很多路,不知能不能坚持下来,于是,我灵机一动,对女儿说:前面很多人排队,他们站到石块上拍照,你和我配合一下,只要见到有人从石块上走下来,你快速站到石块上,我来抢拍一张。没想到,女儿挺机灵的,看到有人从石块上走下来,迅速站到石块上,面对着我,我将早已准备好的相机,举起就拍,顿时,所有排队的人傻了,有人上前阻拦我,说:我们排队这么久,你们倒好,上来就拍。见这阵势,我忙向他们致歉。

  路上,我向导游询问那块石头的意义,导游说,乾隆皇帝每天早上都要到这块石头上站一会。哦,难怪有这么多人上去拍照呢。我神乎其神地说。

  后面还有不少地方要去,相机里的空间不多了,我边走边看,边看边删,一不留神,将女儿站在那块石头上拍摄的珍贵照片给删掉了,我后悔了一阵子。

  在北京,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拍摄的,有的地方禁止拍摄,如,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等地方,都是明令禁止的。

  我们几乎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进行拍摄的,我和女儿轮流担任摄影。几天下来,我们拍摄了四百多张片子,在宾馆,大姐看了我们拍摄的片子,表扬女儿,说她拍得比我好。我不服气,仔细看了所以的片子,确实是这样,孩子在选择拍摄的角度、人物表情、取景等方面,把握的恰到好处,我自感不如。我对女儿说:如果换成机械相机,比如美能达什么,我肯定比你发挥得好些。

67.北京游记五:第一次坐飞机

  一个偶然的机会,兄弟姐妹推荐,让我带母亲到北京去旅游。这次旅游,安排的是来回双fei,对于从来没有坐过飞机的我,心情既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天安门了,紧张的是,我们都没有坐过飞机,多少有点恐高。

  我和女儿,还有母亲、大姐是由专车送到合肥骆岗机场的,票是提前预订的,所以,只要出示身份证核实身份,就可以拿到机票了。机场安检非常严格,所有的东西都要掏出来放在一个塑料的篮子里,脱去外套,站到一旁接受安检。我仔细看了一下,母亲进入安检时,工作人员非常简单,只是看看,对于男士,安检相对严格多了。

  进入机场大厅后,先是一辆大客车将我们送到飞机所在地。我们拿着机票,看到庞大的飞机,心情异常激动,我留意了一下机场,满目尽是飞机,机场十分广阔。

  我们都是列队登机的,当我们进入机舱时,守候在门口的是空姐。之前,我们知道,空姐非常漂亮,这下,眼见为实,名副其实。她们身着旗袍,站在两侧,向我们打招呼,“欢迎您乘坐本次航班。”非常客气。机舱很长,我们坐在中间,可以看到机头机尾。我发现,空姐来回穿梭,始终面对微笑,回答乘客的提问,反复提示我们要系好安全带。飞行途中,她们推着车子,给我们发放免费的午餐。

  航食有面包、米饭、粽子、花生米等,都是小包装盒,放在一个大的盒子里,每人一份。吃起来,味道不错,乘客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向空姐要咖啡、啤酒等饮料。在机上,我一边品尝着航食,一边来回拍摄,拍到高兴时,居然忘了自己在飞机上照相。

  从飞机的窗口向下看,飞机像展翅的雄鹰,在蓝天中飞翔。风云变幻,机翼下方,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地,大地上的庄稼在空中看起来,南方庄稼长得绿油油的,北方就像木地板似的,这是北方久旱造成的。当机身稍微倾斜时,整个大地尽显眼前,机身平衡时,又增加了高度。飞机时而穿云,时降时升,从空中看,飞机的下方,云就像蘑菇云,一朵朵的,连成一片,机在云上,地面上什么也看不清。

  快到北京首都机场时,机上的喇叭开始响了,让乘客关掉所有的通信设备,不要在机舱内走动,飞机落地也只是一刹那间。难怪,下飞机时,女儿竟然不相信到了北京,还以为在家乡呢。

68.北京游记六:吃在北京

  上小学时,看到邻居家养北京鸭子,非常羡慕,我们跟着大人吵着非养北京鸭不可,原因是,北京鸭,个头大,羽毛白,叫声动听。不过,当时北京鸭少,非常稀缺。后来,我们知道,北京鸭子不但看好,而且非常好吃,尤是北京的烤鸭。

  北京烤鸭是北京的一大特产,采用皇宫秘技与现代工艺结合而成独家研制秘制配方,外酥里嫩。香气诱人食客垂涎欲滴。在北京,我们满地都是北京烤鸭,要买到货真价实的,那是难上加难。我们向导游了解北京烤鸭,哪家最好,她向我们推荐全聚德烤鸭,全聚德烤鸭也有真假,要买的放心,必须到全聚德的正规销售点。很快,我们来到王府井大街,导游说,王府井大街上有一家全聚德烤鸭店,那儿边生产边销售,不妨到那儿看看。当我们来到销售点时,已有很多人排队,我看到,店里有烤鸭,如果不是现吃,作为礼品送人的话,那就要真空包装,装在一个精致的盒子里,在一定的温度下保鲜。

  王府井大街很长,北京的土特产在这里集中体现,小吃琳琅满目,御食百味要有尽有,有水果脯,里面有苹果脯、山查脯等,整包整包地出售,也有零售的,非常好吃。

  到了晚上,我们便在下榻的宾馆附近转悠,要利用剩下的几天时间购买物品。在北京,很少看到人,所见到的,要么骑着自行车,前面坐着小孩子,要么就是急速行走的人,闲逛的人极为少见。北京,夜晚风大,一起风,沙土飞扬,沙尘落在停靠在路边的轿车上,像披上了一套晚装,我们不时地用手遮挡风沙。

  宾馆边上的小超市,虽然不大,里面的商品货物充足,让人流连忘返,我们在这里尽情地消费,购买一些在本地买不到的稀罕的北京土特产。

  最丰富的是在京的早中晚三餐。早餐在宾馆的自助餐厅,餐厅很大,约有二百平米吧,欧式风格,富丽堂皇。所有吃的东西,如:蒸饼、五香蛋、咸菜、玉米粥、黑米粥,品种五花八门,达百种,任君挑选,有的放在带盖的不锈钢锅里,有的放在竹篮里,有的放在瓷器里,应有尽有。落坐的边上,还有外国人就餐。数不清的红葡萄酒架在架子上,为餐厅增添了一道迷人的景色。

  第一天早餐,我们根据自己的口谓,盛了许多,浪费了不少,后几天,我们有了经验,先少许盛点,不够再盛,这样,既吃到位,又尝到了新花样。

  其实,我最关心的是中晚餐,吃过几次,觉得北方菜与南方菜没什么多大差异。我们玩到啥地方,如遇到吃饭时间,导游会给我们安排的,所以我们又叫它是异动餐厅。导游每餐给我们安排的是四菜一汤,菜少,样样考虑到。

  比如,与我们一起吃饭的,还有别的旅游团,他们坐在边上,亲眼目睹,十个人六菜一汤,当我们吃到一半时,他们桌上的菜全吃完了,菜显然不够吃。我们四菜一汤,有时,也有剩的,母亲看不惯,她慢腾腾吃,为的是不浪费。一般情况下,中餐不会有剩菜的,因为,我要喝二盅的,二两五的二锅头,我会将菜一扫而光。

  吃在北京,主要是吃出一个好心情。总而言之,在北京的时间虽然短暂,吃喝住行,这一生,一辈子也忘不了得的。

69.贯子其人其事

  我有几个表妹,尚不清楚,二姨三姨家,大舅小舅家,掐指算,八来个吧,可能还不止这些,其中三姨家的女儿贯子与我联系频多,那也是后来的事。

  下放的时候,我经常路过三姨家,看到不及桌子高的贯子捧着一个碗,依偎在土坯墙的门前,凝视着我,她知道我是她的表哥,一直没有叫过我。有时,进村后,累得实在受不住了,我会进三姨家,与表弟聊会,讨口水喝,混到中午,三姨也会留我吃饭的,走时,还要让我带点菜,如,豆角、青菜什么的,这些菜,足够让我吃上一周。

  后来,我回城,很少到乡下去,差不多忘记了乡下人和事,到纺织厂上班。

  一天,贯子也不知道怎么的摸到我的单位来了,她一口气喝了两杯开水,持一口乡下腔,对我说,俺要到厂里上班。我以为听错了,不太相信,我让表妹不急,我会打听的。

  表妹走后,我到有关部门了解,正如表妹说,单位正在招收打工妹,一旦得到证实,我火速赶到乡下,通知表妹,对表妹说,咱们单位确实在招外用工,不过。我话还没说完呢,表妹追问:不过什么?工资不高,如果想找一份轻松的工作,钱拿的少,可愿意做?我实话实说。没想到,表妹要让我帮她找一份苦一点、累一点的活,就是拿钱多的。面对表妹,我百思不得其解,人家找单位,都是找轻松活,可表妹为什么恰恰相反,再说,她家也不缺钱呀。我略加思索后,对表妹说:在纺织,最舒适的工种是修布,上白班,最累的活是细纱挡车,四班三运转,不知道你能不能做下来?我向她推荐细纱,她表示同意,很快,我与细纱车间主任联系,没二天,她就上班去了。

  以后,我有事没事,路过她的车间,总要到她那儿看看,看她挡车、看吃饭,每次看到她,她还真像一回事,她穿着工作服,戴着大口罩,口罩遮住了半个脸,脸上还有少许的棉绒,汗水从也的额头上流淌下来。看到我来了,她凑近我跟前,因车间杂音大,听不清表妹说什么,我只得半懂地点头罢了。表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肯吃苦,心想,要是哪位小伙子找到她,虽然表妹是乡下的妹子,也会幸福的。

  看到她仍然单身,我本来就是一个操心的命,开始帮她物识对象。我把厂里,凡是我认识的小伙子逐个排了一下,认为,表妹所在车间的一个徐姓技术员不错,只是,他俩若站在一起,表妹个子高些,如果表妹与技术员的事儿能成,那表妹凭着技术员这个后台,在厂里工作一辈子,应当没问题。于是,我给他们找了一个约会的机会,就在厂里一个小花园里,后面的事,我不清楚,隔日,我问表妹,表妹说她不满意,原因是技术员的个子小。这事也就到此打住,后来,我没管她的个人的事了。

  一天,三姨到母亲家,我正要问贯子的事儿,三姨说:贯子早已辞掉工作,跟着她的男朋友到圩里去了。我知道,圩里苦、条件差,表妹放着城里的日子不过,偏要到圩里去。嘿,这都是缘份吧。

  时间过得真快,有一年,我们搬家,找不到人手,我与贯子联系,她,还有贯子的男友一道来了,小伙子看来是有备而来的,他骑着破旧的三轮车,进门连口水也顾不上喝,忙着搬东西。我们住在六楼,东西多,他就想办法,用绳子把东西从楼上一件一件地放下去,我在下面接,那次搬家,折腾了一整天,多亏贯子的老公帮忙,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不忘。

  如今的表妹,已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女儿放在圩里,他们夫妇在镇上做事,日子过得挺好的。

无独有偶,一次,我家的电脑坏了,我将电脑拎到附近一家电脑公司,让他们修,没想到的是,公司经理竟然是我以前单位的徐姓技术员,当初把表妹介绍给他的,既然是他,我也毫不客气,将电脑往他的公司一扔,意思是,你看着办吧。这样,以后,家里电脑一出故障,我就找他,他二话不说,总是帮忙,心想,这样的好事,还不知能维系多久?

70.那年,我参加抗洪抢险

  入夏以来,南方持续强降雨,洪水泛滥成灾,抗洪抢险成了当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让我想起1998年的7月,我们到大通永丰圩、万丰圩参加抗洪抢险的情景。

  面对持续洪水上涨,市防汛办要求单位组织突击队参加抗洪抢险,企业报肩负着宣传全体突击队员参加抗洪抢险的真实场面,当时,我是企业报的编辑,被派到抗洪抢险第一线。险情就是命令,一支由青壮年组成的突击队成立了。

  记得那天早上,我们乘单位班车到大通镇的,然后,乘船到对岸的大通蔬菜基地。船上,我亲眼所见,参与抗洪抢险的队员们,身着军装,手握铁锹和工具,个个精神抖擞,雨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裳。我身着救生衣,挤在他们当中不停地穿梭,给他们拍照,可以看到别的船上载满了抗洪抢险的人员。

  船在浩瀚的江面上急速航行,很快,我们到达目的地,因抢险地段离我们很远,我们是淌着水、摸着石头到现场的。途中,为保证大家的安全,我们手牵着手,相互照应着。走在齐膝深的水中,遇有较深的地方,不时地看到有人跌入水中,顿时浑身是水,还有大批的防汛工具,需要人抬肩扛到目的地。

  时值天气炎热,水面上热浪袭人,我们淌水两百米,终于到达抢险地段。这次,我的任务是负责照相,要将突击队员表现出来的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场面记录下来。看到队员们不停地装沙包,又将沙包拖到险段时,我被感动了,放下机子,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与他们一道挖土、装沙包、拖沙包,不一会儿,手心起泡了,带队的左队长见了,对我说:有我们在家,大堤就在。

  我们所在的地段,一眼望去,茫茫一片,看不到边际,我们就站在堵起的两米高的百米长的沙包堤上,大家齐心协力,一个一个地将沙包从很远的地方拖到堤上加高加固,搬运石片,挑子埂,堵管涌。

  站在堤上,心里也有怕的时候,我的心怦怦直跳,生怕脚下的沙包被洪水冲走,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管涌,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很少往前看那滔滔的江水,往后看,绿油油的庄稼长势良好,这里是大通蔬菜基地,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将生死置之度外,经过突击队员的昼夜奋战,我们守住了大堤,确保一方平安。

  想起当年抗洪抢险,再看看今日参与抗洪抢险的队员,我坚信,泰山压顶不弯腰,一定能够战胜眼前的困难。

你可能感兴趣的:(竹楼文集(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