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精英的高效学习方法:2年从初学者到冠军

你发现没有,很多牛人的简介上都写着跨界的介绍,比如“金融圈最会写故事的作家,写作圈最擅长投资的老司机”(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等,这让人听起来觉得他很厉害,其实呢,很可能两个领域都搞得不好。只是听起来让人觉得很厉害罢了!

我要讲的主人翁,也是一个跨界高手。

他是有真才实料的,他在象棋界与太极拳界这两个差得有点远的领域都获得了世界冠军。来看看他的成绩吧!

他从6岁开始下象棋,9-17岁一直是美国同龄人中的顶级棋手,赢得了8个个人美国全国冠军头衔,并代表美国参加了6次世界大赛。从10岁起,开始只参加成人赛事,能与成人能下9个多小时一局的棋。刚13岁,就获得“象棋大师”的头衔。

22岁时,才开始参加太极课程;2年后,就赢得首个美国全国推手赛冠军。在32岁之前,他赢得了13项太极拳美国全国推手大赛冠军头衔。28岁时,获得太极拳推手赛的世界冠军。从开始学习,到获得美国冠军,仅用了2年时间!获得世界冠军,仅用了6年时间!

他是乔希·维茨金。

一个人,如果在一个领域能达到世界冠军的水平,已经不易,而维茨金,在看起来不太沾边的两个领域都获得了世界冠军。他出生在普通人家,为何能在两个领域达到世界顶级水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他所擅长的,既不是太极,也不是象棋,而是学习之道。他把他的方法,写成了一本书《学习之道》。这本书,更像是他的自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如何快速地成长为两个领域的世界冠军的。

1.练就强大的内心

人,往往是缺少什么,就看重什么。如果你缺爱,就渴望被爱;如果你缺乏睡眠,就特别渴望休息。睡眠之于我,就像水之于鱼!当妈的人,大概都有这种感受吧!

我家娃好像掌握了我的睡眠节奏,常常是我刚刚进入梦乡,突然,她哭了。前半夜,我这个三十多岁的老母亲对着几个月的小婴儿求饶;后半夜,胸中怒火开始积累。左抱右抱,耗时半个多小时后,娃睡了,气鼓鼓的我,却睡不着了。

后来,我发现了快速睡眠的秘诀,我不生气,就在心中默念“是我亲生的,是我亲生的”,没想到,把娃和我自己都骗睡了。

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不完美是生活的常态。我虽然渴望睡眠,但是这不妨碍我在哄睡的艰难路途上,处理起来自己的心态越来越得心应手。

维茨金这个象棋大师的心态给了我非常大的鼓舞,他很善于将不完美转化为优势,并将不利因素为我所用。举个栗子,他在参加比赛时,常有对手做小动作骚扰他。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个俄罗斯选手在与他对决时,常常轻轻地敲击桌子,如果不仔细听,就听不出来。但是,这种轻微的敲击声,有科学表明会对他人大脑有催眠作用,这意味着这种敲击声会影响他的发挥,虽然他自己意识不到。直到被人点醒,他才认识到这个问题。他很震惊!

你猜猜震惊的他当时会做什么?暴跳如雷,当面指责对方?还是去投诉他?

他是这么做的:他不动声色,快速调整自己,与敲击声抗衡。他发现可以跟着敲击声进行有规律的思考,这样就把敲击声为他所用了。他镇定自若,最终赢得了比赛。

从维茨金自己回顾的比赛中,可以看到,强大的内心贯穿他的整个比赛生涯。他也发现,到关键时刻,高手的较量就是心理的较量。最优秀的艺术家和运动员都很善于调整自己的心境。维茨金说,勇气将提升我们的比赛状态,恐惧会使我们产生警觉,愤怒将让我们更加专注。

现在的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有竞争力?所有事情我们都事无巨细全部为孩子考虑好、准备好,让他只顾学习,还苦口婆心的说我这是为你好。这样真的是为孩子好吗?孩子在做作业,家长把窗户关紧,生怕汽笛声影响孩子学习,所有人都不能发出声音;孩子去参加比赛,他吃什么、用什么,采用什么策略,统统都考虑到,搞得家长比孩子还紧张。在家长的这种关爱笼罩下的孩子,会是铿锵玫瑰,还是温室花朵?

我觉得,我们家长要做的,更应该是提供给孩子们多变的环境与多样的机会,让他们拥有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能力。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会是他们一生最宝贵的铠甲。

当然,在紧张的环境中,压力还是需要释放的,通过练习深呼吸、冥想这些方法,可以将压力释放,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

2.坚持与自我激励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试想,当你想穿过一个没有路、杂草丛生的小树林时,你会怎么做?你是不是需要一点点踩倒高高的杂草,有时甚至需要用斧头砍断挡路的树杈,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第1次,你会走的很慢且艰难,当你坚持走过去之后,第2次再去的时候,因为已经开辟出了路,你就会更快地走过去了。长此以往,这条小路会越来越好走,越走越宽阔,你甚至都可以骑着车子过去了。

但是,在穿越丛林时,有些人看到杂草密密麻麻,还没开始走就放弃了;有些人扒开杂草进去了发现还有更高更密的灌木林,也放弃了;还有些人,走了很久也看不到出来的希望,走着走着也放弃了。你看,很多人就止步于丛林之中,认为自己过不去,就原路返回了。只有很少的人才能穿越。

坚持,恰是一种很难坚持得住的品质。所以,很多人都到不了拼天赋的地步就失败了。那么,如何增加坚持的可能性呢?

你还记得经典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吗?当一开始摇铃时,狗并不分泌唾液;巴甫洛夫开始对狗进行训练,摇铃后立即喂食,反复多次训练后,再摇铃时,即使不喂食,狗狗也分泌唾液了。用食物诱导来训练动物是该实验的延伸。你看海洋馆里海豚们的精彩表演,它们一开始也不会听驯养员的指令,如果你留心,就会看到海豚每完成一个漂亮动作,驯养员就会喂它。食物激励着它听指令,激励它完成表演。

人也一样,如果想坚持完成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往往需要激励。比如,老板说,如果你今年被评为优秀,年底奖励10万块。你会突然在工作中充满斗志,更加勤奋,仿佛看到10万块在向你招手。

不过,人做事的动力,分外在的和内在的。外在驱动是被动的,而内在驱动是主动的、内在的。刚才说的10万奖励,就是外在驱动。内在驱动是什么呢?你回忆下,你有没有完成某件事时很高兴?这个高兴的感觉,就是内在驱动。你为了获得高兴的成就感,这种欲望本身会激励你完成这件事。

外在驱动与内在驱动都可催人奋进,但是如果想持续的成功,必须要靠内在驱动。教育孩子时,有的家长老用物质诱惑,比如,期末考试你考好了给你买个你最想要的玩具。开始的几次,这种激励方式可能很有效,但时间放大,效果就有限了。教育孩子,培养他们的内在驱动更加重要。

举个栗子。你告诉孩子,你背会这一首诗,我给你10块钱。一开始,孩子很在意得到10块钱,时间长了,他就不在意了。而孩子背会诗时,本身就很开心,这种开心的成就感,是内在驱动,也就是说,他不需要你10块钱的奖励,这种成就感就足以驱使他完成任务。这种驱动,才能长久地驱动他走向胜利的彼岸。成功之人,都有很强的自驱动能力。如果你能坚持住,你就是那少数成功的人之一。

3.刻意练习,与高手对决

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维茨金在书中详细描述了他学习象棋的过程。最开始时,他学习象、马、车等单个棋子的走法,这时,他只能顾及到单个的棋子。渐渐地,他看整个棋盘的视野更广阔了,能够一下子就看到所有的棋子。再后来,才开始有了布局等后续的意识。

学习的过程就像盖楼,先把地基打好,再添砖加瓦。最后楼盖的是否又高又结实,取决于前面地基打的是否牢。

你看自己的孩子(或者是你自己),错题教了一遍,第二天再做,又错,你骂他笨蛋,你恨铁不成钢!他为什么显得这么笨?很可能是,原理没搞懂,或者基础没打牢。我们要做的,更应该是找出题目背后的知识点,来重点学习,然后才是针对这个知识点做题练习。我们要抓的是本质,不能本末倒置。

光学不练行不行?古人早就告诉我们答案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想深入掌握一个知识,必须要做大量的练习。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要想在某个技能方面表现出众,必须要进行长时间的练习,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捷径。《刻意练习》这本书中给出这样的数据:在18岁之前,从事音乐教育的学生花在小提琴上的训练时间平均为3420小时,而优异的小提琴学生平均练习了5301小时,最杰出的小提琴学生则平均练习了7401小时。时间是磨炼技能的不二法宝!

维茨金之所以在象棋和太极拳两个领域都获得冠军,也正是基于大量的刻意练习。2004年,他获得太极拳国际冠军,在获得冠军的2个月之前,他的训练是这样的:他曾与中国台湾武术明星陈则成对决过,知道他特别厉害,维茨金就开始解析陈则成和其他顶级中国台湾选手的全套技术动作,知道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他发现自己的速度与技术方面都不是对方的对手,要想赢得比赛,只能依靠创新性的战略。他找到与陈则成有些像的训练搭档,一起对决,钻研技术,不分白昼,不分阴晴,每天进行高强度的对抗训练。他俩将训练录下来,以找出自己的问题,发现自己的坏习惯。最后,他们把一时灵感性的创造变成技术上的进步,内化了非常紧密的一套武术技巧。最终,他赢得了冠军。

维茨金除了有针对性地刻意练习,他选的对手也是世界级顶尖选手。如果你想拥有顶级的水平,就必须得先知道顶级的水平是什么样的。就像你说英语,你怎么知道自己的说的到底怎么样,差距有多大呢?是不是得先知道地道的英语发音什么样才行啊!

如果把学习比作游泳,那么这些品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学会游泳的唯一办法是下水,游泳技能精湛的办法是下河水、下海水、下各种水、各种下水。

最后,用维茨金的话来结束本文: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获得的教训比唾手可得的奖杯和荣耀有意义得多。从长期来看,痛苦的失败比获胜更有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精英的高效学习方法:2年从初学者到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