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是忏悔日记。
先给大家看张图,这是我8月26日当天手机屏幕使用时间分布情况。
某绿色通讯工具以3小时15分钟高居榜首。我想这个结果大家应该不意外,毕竟不管是上班还是下班,不管是睡着还是醒着,我们几乎24小时就任由这款在后台运行着。
叮,顶部弹出了一条通知,打开一看,是合作方的消息——
那能怎办,回呗。
叮,顶部又弹出了一条通知,再打开一看,好友分享了一条八卦——
顺着这条八卦,你和好友聊了些有的没的,顺便又给朋友圈点了几个赞
……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就过去了。
再不知不觉,三个小时没了。
你仔细回想一下,这用在微信上的几个小时,到底有多少是真的为了工作、学习,又有多少是多了社交、打发时间的?
拿我三小时十五分钟举例,用来和好友阿文聊生活用去了30分钟,安抚姐姐用了40分钟,和老吴聊心理学又用了20分钟,和合作方聊内容用了10分钟,爬楼课程社群消息用了25分钟……剩下的一小时基本是打发时间、刷了些没用的也记不住的信息的……
再往下看,消耗时间排名第二的是豆瓣:一款我最近装了卸卸了装的工具。为什么卸载?原因很简单:不想和自己的意志力作斗争,斗不过的。索性就把它卸载了,这样刷它的成本比较高:你需要先安装,打开,登录,经历一系列程序才能玩起来。某博也卸了,道理同上。
但是这样反复几次后,觉得太烦了,干脆把豆瓣又装了回来。因为豆瓣上好友少、关注也很少,所以发状态就只是表达而已,很少有人回复,这样也可以节约相互回复的时间。
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虽然豆瓣上没有好友,我还是没隔多久就点进去一次,其实和刷dou音一个道理——一条条动态刷下去无止境!你以为你看了很多,但其实很多帖子都没过脑加工你就继续看下一条了。有些post内容也不对你胃口,看了也是白费时间。
But you can’t stop doing it. Why?
今天写这篇忏悔日记就是想逼自己反思一把:频频刷手机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两天在改一版方案,工作节奏慢了些,总觉得时间比较宽松,不需要密集查看、撰写资料。所以每天的任务都很散:跟进个落地页的上线;修改修改三节课的作业,顺便通过微信和助教讨论修改方向;读读得到的品控,看大牛们如何生产内容、把控质量;上直播课……
仿佛看到了一个表面上很“努力”的自己,但其实每一个任务都没有专心对待: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还在时不时回一下工作消息,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和朋友的讨论;上直播课的时候半程都在回复姐姐消息,不专注,吸收得也很有限;背单词、学英语的时候,也是开着别的软件。
不投入,学习效果怎么可能会好呢?
一边在做重要的事儿、一边开着其他软件干扰自己,我到底是想玩、还是想学习呢?
如果是想玩,为什么不一次性玩到尽兴呢?
把微信敞开了和朋友聊,不要有一句没一句的。可能这样很难,因为看到喜欢的、不喜欢的事物我们总是忍不住分享给朋友,同样你也会收到朋友的分享。
我反思是因为这两天工作安排中没有十分要紧的事,所以我在任务中穿插了很多刷微信、刷豆瓣这类看似让自己放松了的事情(尽管有无数书籍告诉我们,刷手机是个无底洞,并不能真的让我们休息)。还有,我可能没那么享受这两天的工作和学习任务,所以经常走神去干点别的。如果我很享受现在正在做的任务,专注程度就会高的多。比如我现在在写这篇忏悔日志的时候,很有表达欲、想一气呵成,所以即便30分钟过去了,我一直在写,期间没有走神去玩别的软件,也没有浏览别的网页。
写到这里,我想再用一个例子证明专注有多重要。下午好朋友跟我说他才准备了一个月的德语考试通过了,还考了93分(满分100)。替他开心的同时我也在想为什么他可以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考到了93分,据我所知,他并没有一心都扑到复习上,在备考的时候他还要写论文、锻炼身体、社交、准备雅思,所以我猜测他一定是复习的时候非常专注:同样一个小时,别人刷手机30分钟,学习30分钟,实际效果可能不到20分钟;但是我这位朋友,由于学习的时候全心全意聚焦在当下的学习任务上,同样的一个小时,他积极地投入到记忆和理解中,实际效果可能堪比2个小时。这就是专注的力量啊朋友们!
那么,下次在看视频课的时候,可不可以试着专注一点,再专注一点呢?和老师的节奏一起,记记笔记,听不懂的地方暂停一下,问自己几个问题。这样下来,虽然学习的时间可能比单纯看视频要长,但是学习效果一定是都double甚至triple的!
这么简单的道理自己却做不到?我真的是一边码字一边想锤自己:娱乐也没娱乐到,学习吧,学习效果也不佳。
我又继续分析我刷手机的原因:除了工作任务不紧凑,让我“有机可乘”。还有别的原因导致我选在刷社交媒体而不是别的吗?
拿刷豆瓣举例。虽然,我发豆瓣的目的是这个平台认识的人少,我发帖也好,发照片也好,被看到的机率很低,所以不会有人回复我,这样我也不用花时间回复别人。
但是,如果真的这么简单就好了。
对于每一条发出去的公开帖子,人的内心深处可能还是会盼望着看见、被回复,它代表着你不是孤独地存在于这个地球上的,在看不见的远方,有人和你拥有同样的爱好、读同样的书、拍摄同一片天空。
我一次次打开豆瓣,其实并没有仔细阅读系统推给我的帖子,而是首先看右上角有没有小铃铛通知:我是怕麻烦所以选择豆瓣,但是我又希望被看见。我觉得我对社交的需求可能比我想象的还要多,还要深。但是又因为怕回复别人麻烦,所以我没有选择发在更容易被看见的地方,比如热门话题和小组里。这是非常矛盾的地方。对于怕麻烦和被看见,我可能更在意前者,但是又奢望着后者。
我希望自己记住刷微信、豆瓣或其他同理软件的感受,这样也许可以让我下次忍不住刷手机的时候理智一些、克制一些:
假如你每隔一段时间就打开这些app看看有没有消息和更新:
1、有消息无更新 ➡ 回复消息,可能是闲聊,也有可能是工作消息,anyway,都得回复
2、无消息有更新 ➡ 浏览更新,但是你并不会一条条的浏览,甚至刷完了你都记不得有什么内容划过眼前 ➡ 浪费时间
3、有消息有更新 ➡ 回消息、刷圈 ➡ 后者极有可能又是在浪费时间
4、无消息无更新 ➡ 浪费时间
有人说朋友圈要刷,因为不刷不能跟进朋友、同事、合作方(乃至老板)动态,朋友圈正是浅社交的好地方。话虽没错,但是能不能半天刷一次、一天刷一次,甚至两天刷一次呢?
减少刷圈朋友、集中处理浅社交,是不是可以节约我们时间?我就有一位这样的同事,经常我朋友圈会密集收到一些小红点——点进来全是这位朋友在不同的共同好友下的点赞提示,而在平时,这位朋友则没发过朋友圈。
如果你觉得这部分时间花得天经地义,那就刷起来,毕竟朋友圈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不同。
想到我把应该用于看书、读论文的时间用在了无所事事的刷手机上;原本应该专注听课的时候,却在干些有的没的。不由得觉得自己在浪费生命。如果有人问你:你有额外的三个小时,你会用来干嘛?
有些人可能会说看场电影,读几章书,陪陪家人和宠物……
我们每天都有24小时,每天都可以抽3个小时出来做上面的事,可是我们并没有……我们把时间分成了很多很多的分钟、秒钟,然后让它在指缝中悄悄流走。
等到一天结束后,我们还没有察觉,睡前还在无意义地滑动手机,浏览着不重要的页面或信息,让自己迷失在无底洞一般、无穷无尽的信息世界里,丝毫没有活在当下。
我讨厌这样的状态:没有高效产出,也没有尽情娱乐。把自己笼罩与看似努力的光环下,却见缝插针地做无意义的事、读无营养的文字。这样下去,何时是头?何时有止境?何时看得到结果呢?
我想,这篇忏悔日记不该只是一次反思。回顾我过往的三十年生活,这样的时刻不在少数……不知不觉中在没意义的事情上浪费了太多时间,这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所以我想梳理下这篇反思,供有想同烦恼的人回顾,也作为一段文字,提醒着自己专注当下,过好每一刻的生活。
总结下今天的反思和行动项,与各位共勉。
1、工作或学习的时候应该专注,玩的时候就尽情地玩
2、朋友圈的内容和豆瓣的内容,都是非常碎片化的。集中时间一天刷一次朋友圈和豆瓣,如果做不到,就改成半天刷一次。如果都做不到,参考第一条:玩的时候就尽情玩,索性认真地、投入地刷,刷出新认知。
3、我有社交的需要,有被看见的需要。可以先在备忘录记录自己的情绪,集中时间统一发。
如果想依次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就把它们发在小组等容易被看到的位置。如果仍是怕麻烦,就不要那么期待被看见——毕竟处在隐秘的角落,被看见的机率是微乎其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