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判断语句

转自:http://www.byhy.net/tut/py/basic/08/

布尔对象

点击这里,边看视频讲解,边学习以下内容

Python中有一种对象类型称之为布尔对象(英文叫 bool)。

布尔对象只有两种取值: TrueFalse

对应 , 或者说

很多事情只有两种可能,是 或者 否。

比如: 今天是星期天吗?

要么 是 ,要么 否。

Python中的布尔对象 对应 只有两种取值。

其中 True 对应 是, False 对应 否。

布尔表达式

运算结果是布尔对象的表达式,就是 布尔表达式

通常有如下几种

是否相等

是否相等的表达式 像这样

1 == 1

== 连接两个比较对象。

如果 两个比较对象相等,解释器运算结果为 True

如果不相等,解释器运算结果为 False

请运行Python解释器命令行,输入如下语句

1 == 1

返回值为 True

1 == 2

返回值为 False

1 == '1'

返回值为 False。想一想,为什么?

'1' == '1'

返回值为 True

是否不相等

!= 连接两个比较对象。

如果两个比较对象不相等,解释器运算结果为 True

如果相等,解释器运算结果为 False

请运行Python解释器命令行,输入如下语句

1 != 1

返回值为 False

1 != 2

返回值为 True

1 != '1'

返回值为 True

'1' != '1'

返回值为 False

是否大于

> 连接两个比较对象。

如果前面的对象大于后面的对象,解释器运算结果为 True

否则,运算结果为 False

请运行Python解释器命令行,输入如下语句

1 > 1

返回值为 False

1 > 0

返回值为 True

1 > 2 

返回值为 False

是否大于等于

>= 连接两个比较对象。

如果前面的对象大于或者等于后面的对象,解释器运算结果为 True

否则,运算结果为 False

请运行Python解释器命令行,输入如下语句

1 >= 1

返回值为 True

1 >= 0

返回值为 True

1 >= 2 

返回值为 False

是否小于

< 连接两个比较对象。

如果前面的对象小于后面的对象,解释器运算结果为 True

否则,运算结果为 False

请运行Python解释器命令行,输入如下语句

1 < 1

返回值为 False

1 < 0

返回值为 False

1 < 2 

返回值为 True

是否小于等于

<= 连接两个比较对象。

如果前面的对象小于或者等于后面的对象,解释器运算结果为 True

否则,运算结果为 False

请运行Python解释器命令行,输入如下语句

1 <= 1

返回值为 True

1 <= 0

返回值为 False

1 <= 2 

返回值为 True

连写比较表达式

比较的表达式可以 连着写 ,像这样

num = 3
2 < num <= 5

返回值为 True,这个表达式 2 < num <= 5 等价于

num > 2 and num <=5

条件组合

点击这里,边看视频讲解,边学习以下内容

有的时候,布尔表达式 还会 组合起来 成为一个更大的表达式

布尔表达式 主要有3 种组合关系

且 的 条件组合

这种组合关系是用 and 关键字 连接的,如下

表达式1  and  表达式2

这种组合,只有表达式1 和 表达式2 都成立 (也就是计算结果都为True),最终的结果才成立(为True)

任何一个表达式为 False ,结果都是False

你可以打开Python解释器,依次输入如下的语句,看看结果是什么

True   and  True    # 结果为 True
True   and  False   # 结果为 False
False  and  True    # 结果为 False
False  and  False   # 结果为 False

num1 = 5
str1 = 'ok'
num1 > 4  and  str1 == 'ok'   # 结果为 True
num1 > 4  and  str1 == 'bad'  # 结果为 False
num1 > 6  and  str1 == 'ok'   # 结果为 False
num1 > 6  and  str1 == 'bad'  # 结果为 False

num1 > 4  and  str1 == 'ok' and  num1 > 5 # 结果为 False

或 的 条件组合

这种组合关系是用 or 关键字 连接的,如下

表达式1  or  表达式2

这种组合,只要表达式1 和 表达式2 任何一个成立 (也就是任何一个计算结果为True),最终的结果才成立(为True)

如果两个表达式计算结果都为 False ,结果才是False

你可以打开Python解释器,依次输入如下的语句,看看结果是什么

True   or  True    # 结果为 True
True   or  False   # 结果为 True
False  or  True    # 结果为 True
False  or  False   # 结果为 False

num1 = 5
str1 = 'ok'
num1 > 4  or  str1 == 'ok'   # 结果为 True
num1 > 4  or  str1 == 'bad'  # 结果为 True
num1 > 6  or  str1 == 'ok'   # 结果为 True
num1 > 6  or  str1 == 'bad'  # 结果为 False

num1 > 6  or  str1 == 'ok' or  num1 != 5  # 结果为 True
num1 > 6  or  str1 == 'sk' or  num1 != 5  # 结果为 False

如果 and 和 or 一起使用, 注意 是先计算 and 部分, 其结果 再和 or 一起计算,比如这个表达式

6 > 5  or  'sk' == 'sk' and  4 == 5

就要先计算

'sk' == 'sk' and  4 == 5

结果是 False

然后这个False 再和前面的计算,就是

6 > 5  or  False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True

如果我们就是想要: 先计算前面的or 部分, 然后再和 后面 and 一起计算呢?

可以使用括号,像这样

(6 > 5  or  'sk' == 'sk') and  4 == 5

就要先计算

(6 > 5  or  'sk' == 'sk') 

结果是 True

然后这个结果 True 再和前面的计算,就是

True and  4 == 5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False

可以看出, 不用的优先级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not 的 条件组合

这种组合其实就是把后面的布尔表达式的结果反过来

这种组合关系是用 not 关键字 的,如下

not 表达式1

not 加在条件表达式1的前面,会反转其结果。

表达式1 计算结果为True, 最终的结果为 False

表达式1 计算结果为False,最终的结果为 True

你可以打开Python解释器,依次输入如下的语句,看看结果是什么

not  True    # 结果为 False
not  False   # 结果为 True

num1 = 5
str1 = 'ok'
not num1 > 4      # 结果为 False
not str1 == 'sk'  # 结果为 True

如果not、 and 和 or 一起使用, 注意 是先计算 not , 再计算 and 部分, 最后再计算 or

这样的表达式

not 4 > 6  or  'sk' == 'ok' and  4 > 3

先计算 not 4 > 6 得到 True

再计算 'sk' == 'ok' and 4 > 3 得到 False

将上面的结果 用 or 连接 ,就是 True or False,所以最后结果是 True

如果大家想了解完整的Python运算符的优先级,可以点击这里,参考官网操作符优先级表

判断语句

点击这里,边看视频讲解,边学习以下内容

上面的这些布尔表达式都表示了一个结果, True 还是 False。

那么这些表达式有什么用呢?

主要是用在判断语句中。

判断语句是根据 某个条件 决定是否要执行一些代码。

判断语句是以 if 关键字开头。

来看下面的例子,实现一个注册用户手机信息的函数,输入的手机号码不能超过11位。

def registerUser():
    phone = input('请输入你的手机号码(不超过11个字符):')
    if len(phone) > 11:
        print('输入错误!手机号码超过了11个字符')        

    print('函数结束')

如果 if 关键字 后面的条件 对应的表达式 运算结果 为 True ,就表示条件成立,就去执行 下面缩进的 代码。

如果 if 后面的表达式结果为 False 就不会执行它 。

有的时候,程序 不仅仅 判断在某个条件成立时,做一些处理, 还要求 在这个条件不成立时 ,做另外的处理。

if 后面的条件不成立要做什么,Python 中 用 else 关键字,

比如,我们要求 如果用户输入的 手机号码长度正确,要给出输入正确的提示

def registerUser():
    phone = input('请输入你的手机号码(不超过11个字符):')
    if len(phone) > 11:
        print('输入错误!手机号码超过了11个字符')
    else:
        print('手机号码输入正确')    

    print('函数结束')

注意, else 和 if 对齐,else 情况下的代码 也要缩进。

else 表示在 if 后面的条件不成立时,要做一些事。 if ... else 构成了一种 非此即彼 的判断关系。

有的时候,在if 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 要做什么, 还需要进一步的判断 , 不能简单的就用一个else 来表示。

比如:用户输入的手机号码 长度不超过11个字符 条件满足,不能就直接判定 手机号码输入正确, 还得判断输入的 是不是都是数字

这时候, 可以这样写

def registerUser():
    phone = input('请输入你的手机号码(不超过11个字符):')
    if len(phone) > 11:
        print('输入错误!手机号码超过了11个字符')
    # 还需要进一步判断 输入的是否全数字
    elif not phone.isdigit() : # isdigit 是字符串对象的方法,下一章会学到
        print('输入错误!手机号码必须全是数字')
    else:
        print('手机号码输入正确')        

    print('函数结束')

其实,这样的写法,很好理解, elif 就是 else if 的简写,表示

在 条件不成立(else) 的情况下, 还需要进一步的判断 (if)。

有的时候,情况更加复杂,还需要更多的判断,Python中可以 使用更多的elif

比如,判断输入的手机号码是否有效,除了检查 长度、全数字字符, 还要检查是否以数字 1 开头、

可以这样写

def registerUser():
    phone = input('请输入你的手机号码(不超过11个字符):')
    if len(phone) > 11:
        print('输入错误!手机号码超过了11个字符')
    # 还需要进一步判断 输入的是否全数字
    elif not phone.isdigit() : 
        print('输入错误!手机号码必须全是数字')
    # 判断是否以数字1 开头
    elif not phone.startswith('1') : # startswith 是字符串对象的方法,下一章会学到
        print('输入错误!手机号码必须以数字1开头')
    else:
        print('手机号码输入正确')  

    print('函数结束')

根据实际需求, elif 可以 无限量的 增加下去。

如果我们要求在输入检查条件全部通过后, 执行存储用户信息到数据库的操作,可以写在最后的else分支,如下

def registerUser():
    phone = input('请输入你的手机号码(不超过11个字符):')
    if len(phone) > 11:
        print('输入错误!手机号码超过了11个字符')    
    elif not phone.isdigit() : 
        print('输入错误!手机号码必须全是数字')
    elif not phone.startswith('1') : 
        print('输入错误!手机号码必须以数字1开头')
    else:
        print('手机号码输入正确')  
        print('执行 存储用户信息到数据库 的操作...')    

上面的函数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函数执行某个功能前,要做一些条件检查, 如果这些条件任何一个不满足, 后续的操作就不要做了。

这样的情况下,结合 return 语句,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如下

def registerUser():
    phone = input('请输入你的手机号码(不超过11个字符):')

    # 下面任何一个检查条件不通过,直接 return 返回
    if len(phone) > 11:
        print('输入错误!手机号码超过了11个字符')
        return

    if not phone.isdigit() : 
        print('输入错误!手机号码必须全是数字')
        return

    if not phone.startswith('1') : 
        print('输入错误!手机号码必须以数字1开头')
        return

    # 前面的条件检查全部通过
    print('手机号码输入正确')    
    print('执行 存储用户信息到数据库 的操作...')

这样写, 省略了很多的 elif、 else ,可读性更好。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我们假设 某个国家的 出租车 计费 有如下规则。

里程 收费
<= 3公里 20 元/每公里
>3公里 15 元/每公里

我们要写一个函数,计算费用,可以这样写

def charge(miles):
    if miles <=3:
        print('20 元/每公里')
        unit =  20
    else:
        print('15 元/每公里')
        unit =  15

    return miles*unit

可以这样分别调用该函数,看看什么结果

charge(3)  # 执行 if 下面缩进的代码

charge(5)  # 执行 else 下面缩进的代码

如果有更多的判断逻辑,就需要使用 elif

比如,计费规则更多一些

里程 收费
<= 3公里 20 元/每公里
>3公里 且 <= 5公里 15 元/每公里
>5公里 且 <= 8公里 12 元/每公里
>8公里 10 元/每公里

就可以这样写

def charge(miles):
    if miles <=3:
        print('20 元/每公里')
        unit =  20
    elif miles <=5:   # 当不满足 miles <=3 的时候
        print('15 元/每公里')
        unit =  15
    elif miles <=8:   # 当不满足  miles <=3 也不满足miles <=5  的时候
        print('12 元/每公里')
        unit =  12
    else: # 当不满足 miles <=3 也不满足 miles <=5 也不满足 miles <=8 的时候
        print('10 元/每公里')
        unit =  10

    return miles*unit

解释器执行上面的条件语句的时候,是顺序进行判断的,

当第1个条件 miles <=3 成立的话,就执行对应下面的缩进代码,

如果不成立,继续看后面的 elif 的条件 miles <=5 。 如果成立,就执行对应下面的缩进代码

如果不成立,继续看后面的 elif 的条件 miles <=8 。 如果成立,就执行对应下面的缩进代码

如果不成立,就执行最后的else 对应下面的缩进代码,

注意 elif 和else 的区别是 :

elif 后面会有一个 条件表达式, 而 else 没有

当然 if 和 elif 后面 的条件表达式可以是一个复合表达式,比如

计费规则 和乘车时间 也有关系

里程 时间 收费
<= 3公里 <= 1小时 20 元/每公里
>3公里 <= 1小时 15 元/每公里
def charge(miles, duration):
    if miles <= 3 and duration <= 1:
        print('20 元/每公里')
        return miles*20
    elif miles > 3 and duration <= 1 :
        print('15 元/每公里')
        return miles*15

条件判断嵌套

点击这里,边看视频讲解,边学习以下内容

有的时候,条件判断成立或者不成立, 后面要做什么, 还需要再次分情况处理。

这是,往往需要 缩进的代码中 再次进行 条件判断

比如,如果上面的计费规则更多一些

里程 时间 收费
<= 3公里 <= 1小时 20 元/每公里
> 1小时 22 元/每公里
>3公里 <= 1小时 15 元/每公里
> 1小时 18 元/每公里

就可以像下面这样,在条件判断后面缩进的代码里面继续使用条件判断

def charge(miles, duration):
    if miles <= 3 :
        if  duration <= 1:
            print('20 元/每公里')
            return miles*20
        else:
            print('22 元/每公里')
            return miles*22
    elif miles > 3 :
        if  duration <= 1:
            print('15 元/每公里')
            return miles*15
        else:
            print('18 元/每公里')
            return miles*18

要注意的是 里面的条件判断 成立后的代码还要 再次缩进。


if 语句后面也可以没有else 或者 elif

比如

def charge(miles, isKing):
    # 如果乘客是国王,就可以免费
    if isKing:
        return 0

    if miles <=3:
        print('20 元/每公里')
        return miles*20
    else:
        print('15 元/每公里')
        return miles*15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判断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