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九子俊才三院士,一代华章百代师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1900年,27岁的青年梁启超挥笔写成经典名篇《少年中国说》。120年过去,铿锵音韵仍在我们耳边回响,千古风华仍在我们心头荡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梁启超先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重量级人物,他的头衔相当多,是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著名报人,戊戌变法领袖,维新派、新法家的代表人物。今天我只推介这位成功父亲典范(称得上“史上最牛的爸爸”)的梁启超的育儿经。因为他一生培养了9个儿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和梁思忠、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庄、著名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和梁思宁、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有3人成了院士(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其余6人,也个个成为人杰。

梁启超一生培养了9个儿女,有3人成了院士(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其余6人,也个个成为人杰。(大志供图)

教育培养好孩子,是为人父母一生的事业。我们身边却有一些这样的父母:宁愿自己含辛茹苦,也要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可他们倾其所有,最后不仅没能把孩子培养成精英,反而把孩子养废,成了“啃老族”“白眼狼”“坑爹郎”。

在位于新会茶坑的梁启超故居,我认真翻看了他写给孩子们的家书,信里尽是琐碎的生活、家常的问候、直白的思念,字里行间体现一位慈父恳切、真诚、火热的爱与关切。我还发现一个教育学真谛:正确的“三观”,胜过千万家财;金山银山,不如用心陪伴,贴心鼓励。

梁启超纪念馆大院中央竖起一座高2.38米的梁启超铜像。(何志强摄)

身边很多人抱怨:“我也想陪孩子,无奈工作太忙。”梁启超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为了宣扬新知、维新救国四处奔波劳碌,还要奋笔疾书,著书立说,为《新中国报》《文兴报》《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中国维新报》等主笔撰稿,忙得不亦乐乎。即便如此,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他却从未“缺位”,他在家庭生活中是个十足的“贴心暖男”:孩子病了亲自照顾,孩子碰到困难亲自解决,甚至为女儿挑选衣服物料。梁启超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多,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和家人聚少离多,只能通过书信传达牵挂之情,但他从不避讳表达对孩子们的思念,爱透纸背,情长纸短,书不尽意。梁启超总共为后人留下400多封、一百万字的家书,成为近代教育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梁启超故居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何志强摄)

古话说:“惯子如杀子。”教孩子学会明辨是非,他才不会轻易误入歧途。正如梁启超在家书中写道:“爹爹常常宠爱你们,却绝不肯溺爱。”次子梁思永小时候有次跟人打架,梁启超得知后狠狠批评了他一番。让他反思了很久才许吃饭,之后还亲自带着他去给对方道歉。梁启超在家书中多次告诫孩子:“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越多越好;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他还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要求子女从小便熟读四书五经,他亲自讲授做人道理。在他的悉心教育下,九位孩子不仅才华出众,而且爱国敬业,人品出众。

每个成功孩子的背后,都有知道何时牵手和放手的父母。梁启超家里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只要他在家,孩子们晚上都要围在一起,听他讲中西文化、政治历史。他鼓励孩子们多涉猎不同学科、出国留学,以此培养宽阔的视野。只要是积极的、健康的爱好,梁启超都支持孩子去尝试,在他看来,学得太“专”,并不是件好事,无益于“涵养性情”。对子女的专业选择上,他从不会独断专行,包办一切。因为他知道:事事有商量,孩子才能感觉到被尊重;让他们自己做选择,孩子才能学会独立,健康成长。

中国近代文化巨匠—梁启超,梁启超故居(赵善积摄)

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习惯,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梁启超把孩子们的健康放在首位。长子梁思成自幼身体不好,在海外求学时,身边又没人照应。梁启超便经常去信叮嘱他要好好照顾身体,不可劳累过度。在书信里,他还常常告诫子女“少熬夜少劳累,多游戏多运动”。这点最容易被现代父母忽视,一些赢在起跑线,却输在体质线上的孩子并不罕见。倘若没了健康,再好的成绩、再大的付出都是徒劳。

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鼓励。”平常的书信往来,梁启超从不掩饰对孩子们的夸奖。次女梁思庄刚到国外留学时,一时不能适应那里的教学模式,成绩很差。梁启超得知后写信安慰:“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要着急。”在父亲的鼓励下,梁思庄很快便调整好了状态,学习也逐渐步上正轨。梁启超在教育子女时,还特别注重“逆商”(挫折教育)的培养。他在家书中写道:“爹爹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还以自己为榜样教育孩子:“我总是一边失败一边做,在成功里感觉趣味,在失败里也感觉趣味。”人生漫长,挫折坎坷在所难免,为孩子们练就一颗风吹不破、雨打不碎的“坚忍之心”,胜过任何丰厚的物质财富。

梁启超和康有为(左),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很有影响的人物,一生著述宏富,达一千四百万字,结集为《饮冰室合集》(大志供图)

常言道: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身教是最佳的教育。最高层次的教育,是做孩子的模范。梁启超在家书中写道:“我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兄弟的模范。”梁启超一生勤奋,精力过人,敢于创新,笔耕不辍,著述宏富,写下1400万字的学术著作。他在与革命派论战中创造出一种“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在大是大非前,他始终坚守内心的原则;在待人处世上,他见利不惑,临难不挠。有这样伟岸的父亲做楷模,孩子们自然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实践证明,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会改变孩子一生的轨迹。最值得称道的教育,是父母同孩子共同成长,一起增值。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

麦和幸

少年中国立丰碑,一代华章百代师。

笔写高文融旧俗,人闻雄辩启良知。

悯民救弊维新急,醒世餐冰复兴迟。

九子俊才三院士,尊前谈笑莫称奇。


作者:丘麦,原名麦和幸,江门鹤山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诗人、作家、政务特约评论员,多创作旧体诗词,尤擅长七律,他遵循“真诚、写实、简约、健康”的原则,力主新语、新事,不跟风,不标榜,致力于文学、新闻写作、旧体诗词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和创作,成绩突出,其旧体诗词意境隽永、耐人寻味,传递正能量,有较丰富的时代气息,可读性很强。近年在人民网、学习强国、半月谈、中国报道网、中国诗歌网、中国文明网、南方网、江门日报、鹤山政府网等发表诗词、散文、评论等作品,发表旧体诗词1000多篇。2020年抗疫期间,连续写了52篇旧体诗词,在省内外反响甚大,被评为江门市抗疫文艺先进工作者。2020年开设的“文明路上诗百篇”被评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品牌栏目,已创作、发表七律诗112首。诗作在国内中华诗词大赛屡获殊荣。2021年在市委宣传部开设的青少年学党史栏目《百年党史诗百篇》中担任主编。

摄影:赵善积(江门新会摄像师)、何志强(网名:鹤邑志、大志若鱼、大志,江门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理事,鹤山市地名委员会顾问,鹤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鹤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责编:何志强

你可能感兴趣的:(梁启超:九子俊才三院士,一代华章百代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