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还是被愚乐?

在一个个不眠的深夜,沉迷于手指上滑的短视频中不能自持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究竟是短视频丰富了你的娱乐生活,还是你被它“愚乐”了?


傍晚一边做家务一边听了一场有声书的知识分享,老师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有声主播,平日跟版权方也有不少交集,本来这一场直播是要分享一些声音技巧,但是刚一开场,老师沮丧的跟我们分享了一个故事,就最近她再跟一些版权方的人接触时,有遇到一些书籍的原作者,聊到将作品有声化,对方给了这样的回答:不是我们不想将作品有声化,而是大部分有声主播的声音配不上我们的文字。

很扎心的一句话,老师整晚反复提到这一点,心情复杂,略有沉重,不知道其他同学听了作何感想,我听到这个观点,还是满难受的。自问一句,其实自己的声音,也是配不上那些文字的吧,现在听听自己的声音,跟大学时真的没法比,生活繁杂,又没有太多的精力早晚练功,没有足够的毅力坚持精进自己,以至于原本对自己的声音和表达感到自豪的我,现在在这个行业里只敢说自己是个小白。早在七八年前,就在喜马拉雅开始做专辑,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坚持下来,当时也没有舍得购入设备在这一行进行深耕,到底是年轻太过浮躁,当时一起起步的人,很多现在都成了大V,而我还在原地,甚至在行业飞速前进的相对运动中成了不断退步的那个,然而这个爱好却一直没有彻底放下,每当工作生活压得我喘不过气的时候,读一段散文或者台词,会感觉酣畅淋漓,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浮躁环境中,“变现”这个词也会时不时的涌上来撩拨一下本就不够平静的心,做什么事情一旦有了功利心,好像就不那么纯粹,会让人不自觉的焦虑,自我怀疑,于是起起落落,走走停停,到现在仍然是毫无建树。

回归到这个行业,近年来,有声行业爆火,领头的要数喜马拉雅了,平台涌现出很多百万粉的主播,但是去听一下就会发现,从专业角度稍一审视,就不得不认同那个作家说出的哪句话,大多数主播的声音配不上我们的文字。吐字归音,口腔状态,情感处理,方言问题……都会存在问题,甚至很多离谱的错别字让人哭笑不得。目前社会发展都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有声门槛降低,有个手机就能做,泛娱乐化的年代,人们对好声音的理解越来越肤浅,大众正在失去对美好的鉴别能力。想到这,不免为科班出身的人抱屈。

同样面临这样尴尬局面的,除了有声,还有文学创作,短视频创作,短视频拍摄……打开微信读书,阅读量最高的是那些无脑网文,那些专门看小说的APP 下载量远远高于综合类图书的APP ,打开抖音,很多高赞高播放量的短视频文案,语句不通,句子结构混乱,逻辑乱七八糟。那些有深度,需要思考的东西被人们束之高阁,人们更愿意看那些被嚼碎了的短句子,却无法沉下心来去理解一个长句子,我们的大脑仿佛都中了病毒,拒绝一切的思考,没思考辩证的过程,只需要塞给我一个肤浅却看似有共鸣的结论。人们的思考能力在退化,变得人云亦云,这就是为什么新闻事件出来后,舆论很容易一边倒,键盘侠不可怕,可怕的是做了键盘侠而不自知。

说道短视频,身边有一个摄影师朋友郁郁不得志,平台倡导的,人人都是生活的分享者,既是分享自己的生活,势必造成短视频质量参差不齐,而现在大众所关注的,是流量而非质量,决定流量的因素里面,似乎质量是最不重要的一个,没有人在意镜头语言,没有人关注画面美感,更遑论视频结构之类的了。我们的大脑只需要那一瞬的刺激,就像很多抖音运营大V讲课讲到的一句话,抖音上的人文化水平都不高的。其实我认为,并不是关注抖音的人文化水平不高,而是现在平台的泛娱乐化消磨了人们的思辨能力,愚化了我们的大脑。

当身边的人都在追求娱乐的时候,难免产生自我怀疑,或者我才是错的,不禁又联想到《娱乐至死》里提到的那个让人细思极恐的结论。作者几十年前预见到的情景,正在发生。其实就像广播和纸媒的没落,这些都是时代的选择,但就像网文在短暂愉悦心智后带来的巨大空虚一样,这些热热闹闹的短视频,充斥了有声排行榜前列的作品,不过是一场华丽的泡沫剧,泡沫终将散去,到那时,泡沫下残缺将无处遁形。

就像即使是电子书和墨水屏发展到如此高度,图书并没有像纸币那样消失,图书馆,实体书店仍然还有大量的读者。所以我们能做的,是在这浮躁的洪流中,守好自己的一汪清水,不同流合污,也不自暴自弃。

你可能感兴趣的:(娱乐还是被愚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