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的关键期,用通俗的语言来讲,是指对于形成健康健全性格具有关键性的时期。在这些时期内,对于人适应社会能力高低的关键精神状态和性格会形成并定型,在这些关键期以外,则对这些已经定型的精神状态和性格很难进行干预和矫正。
心理学上的滞后临床相,用通俗的语言来讲,是指在一个人的人生早期,通常是指婴幼儿和儿童时期,精神上受到的不良刺激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干预和矫正,在当时不会立刻出问题,但是在成年后却会表现出精神问题或是对社会的各种不适应状态。
这里的社会适应,是指对社会的正向适应,也就是为社会创造积极价值的适应。
心理学上的关键期与滞后临床相,与生理学或说是医学上的关键期和滞后临床相的含义基本一致,用生理学举例:6岁之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脑容量迅速发育至和成人不相上下并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如果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大脑损伤,对于只会吃喝玩睡的婴儿和尚未上学的儿童来说,通常看不出来有什么大问题,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表现出学习和认知能力的落后,甚至是精神方面的异常:痴呆、自闭等等,所以现代医学上的妇幼保健院通常都会要求父母固定地带新生儿去医院检查身心方面的健康,给予养育方面的指导意见。
但是鉴于我国在心理卫生方面的落后,心理发育知识的普及和社会服务远远没有生理上的到位,通常是在观察上检验出明显的异常后才开始进行干预,这时对心理干预来说通常会错过最佳干预时期,所以,有一些关键期的常识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0-6岁孩子的监护人来说。
现在已经在社会上得到普及的关键期和养育要点有:
一、孕期和围产期 这个时期决定宝宝出生后属于容易抚养型、困难型还是矛盾型。人人都想要容易抚养型宝宝,因为这样的宝宝最容易跟父母和周围的世界形成积极顺利的互动,这就需要母亲在孕期和围产期,特别是围产期始终有充足的营养和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而这一点能否达到的决定权只有一半在母亲本人,另一半则取决于父亲和孕妇周围的人对孕妇的态度、支持和帮助的到位程度。
二、0-3岁安全期 一个人最根基的安全感在这个时期形成,父母对于孩子来说之所以比其他人在情感上要亲,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这个时期是奠定孩子对这个世界是否感到安全的基础,父母要尽可能及时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孩子才能感到世界是安全的。如果这个时期的孩子经常被冷落忽视甚至被责打辱骂,轻则无法跟父母建立起亲情连接,终生无法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难以信任任何人,重则形成反社会人格,本能地视破坏社会和毁灭他人为己任。以目前的心理学发展情况,这个时期被破坏的安全感无法在以后的人生中修复。
三、5-6岁性心理发展期 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形成性别意识,对自身的性器官产生好奇。这个时期奠定孩子对自己性别的肯定,对自身和异性的正确观念。这个时期父母需要对孩子的性别进行肯定和鼓励,对于孩子的性好奇言行要正确引导。如果在这个阶段鄙视否定孩子的性别或让孩子做异性打扮和行为,会让孩子对性别的认知产生模糊,人为加大成年后“同性恋”的可能性。如果对孩子的性好奇进行了严厉辱骂和责打,轻则在成年后对恋爱活动产生不受意识控制的排斥性言行,重则一生对自己的性别自卑恐惧,影响各方面的社会适应性。这个阶段产生的性心理发展障碍后天极难矫正。
四、13-16岁青春期 被俗称为逆反期。在这个时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空间来尝试和试错,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应社会方方面面的方式。如果父母在这个时期进行束缚型管制和对逆反的孩子进行不当打压,轻则形成“巨婴”,无法也不愿意为自己的言行负责,重则酿成家毁人亡的悲剧。青春期之所以表现非常强烈,除了这个年龄段本身是关键期之外,在0-3岁的安全期和5-6岁的性心理发展期出现的问题会在这个时期首次爆发,比如在0-3岁的安全期没有建立起跟父母亲情连接的孩子,在青春期跟父母发生冲突时,从真实感受上来说,父母是比不了解自己的外敌要可怕得多的存在,会激起极为真实强烈的恐惧,因此是极难信任父母的。
五、40多岁-50多岁更年期 这个时期过去后常见:过去刻薄难缠的人开始变得豁达通透,或是过去通情达理的人变得偏执固执。大家都希望自己变成智慧睿智的老人,成为家里的“宝”,而不希望变成偏执糊涂的老人,成为家里的“贼”。这主要还是需要当事人自己要给予自己足够的耐心,该服药时要服药,尽量通过各种正当合法的活动保持心情的轻松和愉快,忌讳不受控制地大肆对周围人发泄,或是把坏心情闷着不讲。多做可以调节情志的活动,多参加可以调节情志的社交。周围的人要给这个阶段的中年人足够的宽容体谅。
当然,关键期不止有这些,上述的关键期也不止一种关键的心理和行为发展。但是从这些开始入手了解关键期,善用关键期,避免踩坑,可以极大地缓解很多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