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人认为,美术老师是老师中的皇上!不用备课,作业轻松,不考试,无压力。上课几句话一讲,就叫学生画画。
音乐老师是教师中的宰相,一人之下(美术老师,比起美术老师来,音乐老师用嗓量大,教的时间长),万人之上。不改本子不备课,不考试无压力。
体育老师是教师中的大臣。比起美术和音乐老师来,体育老师是室外工作,要做一些体力示范,受到日晒之苦。但是他们不备课,不改本子,不考试,无压力。
这三科的老师,在很多学校,一到期末,就会有其它科老师给他们要课去补课,他们就可以不上课了,真是悠哉游哉!他们是教师中的最高层的老师。
语数外老师是奴隶。他们必须认真备课,认真改本子。每一课都上得满满的,到期末还觉得时间不够,要给音体美的老师要课上!在学校里,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的就是语数外老师!
辛苦还不说了,如果上的成绩差一点,就会受到学校的惩罚(扣绩效),学生家长的责骂,社会舆论的谴责,辛苦不讨好!
这就是语数外老师的命!肩负着最重要的使命,干着最重的活,得到的是不公平的待遇!
我当初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不懂啊,“误入”了语文。那时,去校长办公室报到,校长问:“你的优势学科是什么?”我迟疑了一下,说:“都差不多。”这既是事实,又是怕校长说我自以为是。我是中师生,确实每个科目都差不多,因为不敢偏科啊,但凡有偏科现象的同学,都考不上中师中专。我要是说某个科目非常擅长,校长会不会认为我不谦虚?
就因为我的这句话,我就嫁给了语文!
后来才知道,语文是老师们都讨厌的学科:要上早自习,备课难写(以前是手写教案),上课板书多(以前没有多媒体),作文难批改,费力还不一定能考好等等。因为当时绝大部分老师是中师生,老师们随便上哪科都基本没问题,所以,语文成了常常缺老师的学科。刚参加工作的我,就成炮灰了。一教,就是一辈子!
要是现在让我选,我会义无反顾首先选择信息技术。
以初中为例:首先,每周只备一节课,就算上三个年级,也只备三节课,多轻松;其次,现在的孩子,信息技术还需要教?三四岁的娃都会玩电脑了,简直是无师自通;再次,信息技术课很多时候都被别的课借用,老师要做的是确认这堂课谁需要,免得空堂;第四,信息技术老师没有早晚自习,不用起早贪黑,一辈子都可以睡到自然醒,多好!信息技术老师是所有学科中既轻松又没压力的学科。
其次,如果有可能(比如具备专业技能),我会选美术。
拿初中来说,美术课每周也只有一节课,并且只有初一初二才有,即使跨年级,每周也就只备两节课。上课也轻松,讲点绘画常识、技巧,然后大部分时间就是完成作业,画得好画得差是孩子的天赋问题,从来没有考核过美术老师。平时有关美术的活动也少,即使有,也是孩子自愿参加,基本没有美术老师的事。如果能教一辈子美术,就绝对理解不了“压力”一词的含义。
音乐不如美术。音乐老师上课倒也轻松,但是平时活动多,校内文艺演出、歌咏比赛,校外文艺节目,感觉音乐老师一年到头就没有空闲过。虽然没有具体教学任务,可是,来自各种活动的压力,也是够音乐老师受的了。
再次,如果是小学和初中,我会选择思想政治课。
初三政治有点难度,因为要中考,得有专业的政治老师来上。初一初二,政治老师虽然比不上信息技术、美术老师轻松,但是,跟我目前上的语文比,不要太轻松!教学内容简单,基本接近生活,孩子们容易理解,即使考试,也不会有什么高难度的问题。所以,初一初二政治是考试科目中又轻松又没压力的学科。
基础教育阶段,各个学科,对学生一生发展和今后继续学习既是基础,又是工具。只有各学科平衡发展,才能获得最佳成绩,得到全面发展,取得成功。下面我分别就中小学各科教学的的意义和作用,说说我个人的意见。
语文、数学,既是基础课。又是工具课;语文、数学除本身就是一门十分重要学科,而且又是学习其它各科不可忽缺的工具。一个人在一生的生活、工作中几乎天天都要和语文数学打交道。
外语。是一门工具课。不但是一个人继续学习工具,也是打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人文学科的钥匙。
我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有21位有留学经历(除于敏、钱骥外),是"海归"。不是我们崇洋媚外,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地认识外语在基础教育中的位置。特别认识语言学习从小开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小学理、化、生是进行科学观教育的启蒙,也是培养学生建立科学发展观的知识基础。特别是通过学科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史、地是培养优秀品德,传承中华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中小学阶段,对学生教育和熏陶有着极为重要的启蒙和奠基的作用。从台湾、香港的教训更能从反面説明这个问题的必要性。
音、体、美是学校美育、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艺术美、体魄美、心灵美的作用。对学生心理层面"美"的理解和感受;欣赏与分享,让学生健康、愉悦的成长十分重要。
基础教育中的12门课程,在学生继续学习,特别是一生发展中有着缺一不可的作用。各科教学都应根据课标安排认真教好学好。否则,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畸形。给个人的工作,生活中造成不良影响。
教哪一科都不容易。要是论学段,小学略轻松一点,幼儿园,初中,高中都难。听我一条条分析一下:
1、幼儿园孩子安全风险大,孩子吃喝拉撒睡都要照顾到位,教师工作辛苦,大部分为私人老板打工,地位低下。公立园好多了。
初中孩子在叛逆期,开始分化,很多开始不学习,半大不小,心理脆弱。初中毕业班中考有升学压力,有的要上晚自习,收入低下。
高中学校像个筛子,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好学校升学压力巨大,全社会都注视着你,一般的学校聚集着一批不愿学习的大孩子,管理都是个问题,老师难有成就感。工作时间长,早晚自习,节假日上课,收入是高一些,但教师很辛苦。
小学孩子相对好管一些,分化还不大,没有升学压力,没有早晚自习。孩子才开始上学,家长对神兽还抱有希望,比较配合老师。
2、从学科看,语数外主课带的班少,但学习内容多,每天与学生接触多,学生一般不敢造次,但也分好班差班。主课批改作业任务艰巨,培优补差周期长见效慢。
政史地生等小科,每个班课少,但老师带的班多,学生都很难认全,老师没有气场的话会学生会不守纪律。
只要考试的科目都要压力的。学校平行班要排名,区里几十所学校也要排名,教师压力山大,关键你老师再努力也要通过学生才起作用,学生不动你干着急。
不考试科目体音美安全信息健康等,你只要管得住学生,当然比主课爽多了,基本没作业批改,除了体育也没有升学压力。但要把课上好,让学生切实有所收获也是需要认真备课的。否则,每节课闹哄哄的,或者一节课学不到啥东西,这样的老师也干不长。
带中小学非考试的科目压力不大,然后是小学考试科目,然后是初中考试科目,压力最大的还是重点高中老师,但他们成就感也最多。
总而言之,我国教育,文革之前学校对各科教学基本能够做到认真教、认真学,平衡发展。文革之后由于应试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占据统治地位,一些不考试的学科渐渐遭遇式微,这是教育战略目标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