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的心理学书籍,还是摆脱不了原生家庭对我造成的性格影响?

我从初中就经常出现焦虑情绪,当然这个词汇也是学了心理学之后才会用的。有时候严重到胃疼,神经性皮炎发作。

我为了搞明白这个问题,大学专业报考的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发现和我想的不一样。我本以为心理学课程会讲精神分析,还有心理咨询技术。没想到大多数课程都是搞,统计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我预期的差别很大。

我大概明白了我的问题是情绪方面的。

后来我也找过好几位咨询师求助。不过多年前,大多数咨询师的水平也就那样,并没有帮助到我。

我毕业后,每年花几百上千购买心理咨询方面的书,看也看不进去。我还在网络上找相关的课程,视频。2017年2018年,我都去参加过心理咨询方面是工作坊。在现场目睹高水平的专家做咨询干预,我的体会是自己学真没用,想解决问题就得找个咨询师做咨询。

后来我找到了能够帮助到我的咨询师,焦虑情绪大大缓解。具体过程也不复杂。我觉得在自学心理学方面,让我走了10多年的弯路。

这是我的亲身体会。看书用处不大,甚至是浪费时间走弯路。

心理咨询对于我们的改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具体问题解决咨询。比如职业规划,关系当中的沟通问题。这些方面的改变,我们缺的是知识。只差咨询师告诉我们答案了。这是认知层面的改变,从不知道到知道。

知道了就等于问题解决了。这个层面的改变,通过看书也能实现。但是得有缘分恰好能找到那本有答案的书。这个就看运气了。

还有一种是关系滋养型咨询。比如动力学咨询,精神分析流派的。这种改变很缓慢,问题只是表面现象。问题层出不穷,解决了某个问题,感觉还有别的问题。这时候解决具体问题的咨询套路就不管用了。

这种咨询发生改变,是建立在求助者与咨询师建立关系投射的基础上的。没有移情就没有治疗。这种情况,看书没有用,甚至增加了求助者的防御。

原生家庭影响,里面的核心就是我们作为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方面出了问题。这个方面的问题,不是具体问题取向的,而是关系滋养取向的。

我们的改变,需要对咨询师发生移情,释放对父母的害怕,愤怒,委屈等情绪。情绪释放之后,我们才能用理智重新看待这些关系。改变也就发生了。

冬天的盆栽


以上是我的体会,欢迎交流。

我是魏洪谦情绪管理咨询师,解梦师,欢迎留言互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的心理学书籍,还是摆脱不了原生家庭对我造成的性格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