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科普 | 冷空气也有致残风险?活着真是太难了!
距离2020年立冬还有3天。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可能让人有点懵逼,但随着新一轮冷空气的“发货”,即将被冻成狗的我们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保暖技能还没刷新CD。
是的,又特喵的要降温了……
图片来自网络
直到被风吹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人们才回想起被冷空气支配的恐惧。
于是,社畜们纷纷发挥自己宅的实力。正所谓是“大宅宅于司,小宅宅于家”,不出屋成了当代社畜过冬的唯一指导方针。
但冷空气的面子岂是我等社畜说驳就驳的?
当你以为门窗和暖气已经替你战胜了冬天的时候,那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正在医院的科室等着你。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那蝴蝶效应了解一下?
因为来冷空气了,所以你窝在家里不出去了。因为你不出去了,所以你开始长期不运动和久坐了。因为你长期不运动和久坐了,所以你就出现梨状肌综合征了。
这个原理就跟“末梢神经坏死把上边憋大了”是一样的。
当然了,你的懒不能全怪冷空气。
不过对于学生和上班族老说,长期不运动和久坐,的确是引起梨状肌综合征的元凶。
冉冉的运动康复师之前就接触过这样的例子。
患者的病症出现时间已有半年,平躺着睡觉需要在小腿处垫高,才能缓解一些,偶尔睡觉的时候还会出现小腿抽筋。坐着,走路无症状,局部做过相应的处理,短暂的缓解,容易出现复发。
通过康复师的评估,发现患者属于梨状肌综合征。经过强化臀大肌、足弓重建等锻炼方式,最终使患者的症状得到好转。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个梨状肌综合征我们该如何应对。
1、什么是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疾病。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使得该肌间隙或该肌上,下孔变狭窄,挤压其间穿出的神经、血管,因此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称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2、髂骨旋前对于梨状肌的肌张力为什么会增加?
梨状肌解剖图 图片来自网络
梨状肌这块肌肉起自于骶前孔外侧的骶骨前面,止于大转子的上缘,肌腹的位置刚好经过大切迹,它们之间的间隙相对较小,当髂骨处于旋前位,此时的股骨头是相对不动,髂骨是围绕着股骨头向前向下的转动,大切迹处于向上向前的位置的移动,梨状肌止点是附着在大转子的上缘,这时候大切迹刚好是顶着梨状肌肌腹的位置,使这块肌肉形成折线。
这个就像开弓拉弦,弓弦中间拉出的折线,对应梨状肌,此时的肌肉张力就会出现增加。其深面走行的就是坐骨神经。
3.梨状肌对于大腿后侧出现牵扯及麻痛的原因?
当髂骨处于旋前位,此时大切迹与梨状肌之间的间隙将会变小,穿行在其中的坐骨神经由于出孔的变小容易出现卡压,造成腿部后方的牵扯及麻痛的症状。
找出了梨状肌紧张的原因,就可以开具运动方案了。
1、臀大肌强化训练
主要目的是将髂骨从旋前位调回到中立位,从而增加大切迹与梨状肌的间隙,使出孔的变大,改善对坐骨神经的卡压。训练中客户通过俯卧位做单腿的臀桥,强化臀大肌。
为方便理解,大家可以参照下面康复师的动作演示,自己进行锻炼。
单腿臀桥
动作要领:仰卧位,左腿搭在右腿上,右腿屈膝踩实。发力将臀部抬起至右腿与身体水平,臀部抬起时上背部支撑地面。
训练建议:每侧臀桥做10—15次,做完后换另一侧,两侧做完为1组,每天做3—5组。
2、足弓调整
为了进一步巩固髂骨的位置避免出现旋前,对于股骨内旋与足弓塌陷也需进行调整。
为方便理解,大家可以参照下面康复师的动作演示,自己进行锻炼。
动作一:蚌式开合训练
动作要领:侧卧位,身体与脚后跟在一条直线上。呼气时抬腿且保证身体不向后仰,吸气时回落,两膝接触时抬腿做周期性运动。
训练建议:每侧做10—15次,做完后换另一侧,两侧做完为1组,每天做3—5组。
动作二:身体稳定性训练
动作要领:前脚掌踩在踏板上,后脚掌悬空,缓慢屈膝弯腿,随后起身。训练过程中尽量保持身体稳定,并感受腿部肌肉与足底肌肉的发力。
训练建议:每次保持15—20秒,每组做10—15次,每天做3—5组。
动作三:足底筋膜放松
动作要领:站立位或坐立位,将筋膜球放在足底位置,用适当力度踩压,感受足底可以接受的疼痛程度,然后缓慢移动,让筋膜球在足底进行滚动。
训练建议:足底每个位置2分钟左右,然后换脚,每天可做1次。
总结:对于梨状肌在临床中出现的症状会经常被称之为梨状肌综合征,主要表现在卡压坐骨神经出现的牵扯、酸胀、麻痛等。本次案例中的客户症状看似一样,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会发现,髂骨的旋前却是患者容易持续复发的主要诱因。所以,有的时候我们所发现的问题,可能更多只针对他的症状去做处理,忽略了症状的诱发的因素,结果就是症状反复复发。
另外要跟小伙伴们说的是,虽然天气转冷,但我们也要坚持锻炼身体,这样才能远离病痛困扰,健康快乐的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