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之旅

      早上六点起床,收拾停当之后,开启清明扫墓行程。《清通礼》把修整坟墓解释为“扫墓”名称的来由:“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每逢清明,总有很多回家祭祖的人们,在这样的日子,寄托了每一个人的思亲之痛,也寄托了每一个人的寻根溯源之路。

      在路上,我给大伯打了电话,说我在回家的路上,接到姑父电话,说等我吃饭。尽管父母还在苏州,我依然感觉得到家中有人在等着我。

      到家后,姑和姑父饭已做好,简单洗了把脸,只见姑父将做好的饭菜已端上来,凉拌黄瓜,香椿辣子,西红柿炒西葫芦,还有包子馒头,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就着香椿辣子die了两个包子,姑父又端上来麦饭和稀饭,在麦饭里放些香椿辣子、西红柿炒的西葫芦还有凉拌黄瓜菜水,头也不抬,就往口里吧啦;这时听见大妈的声音,还未搭腔,大妈已然来到房间,拿出摊好的煎饼,赶紧把麦饭一扫而光,拿起一张煎饼摊开,抹上香椿辣子,再加些炒菜和黄瓜,卷成一个圈,吃将起来。尽管知道自己吃的有些快了,但是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想法,狼吞虎咽,一张煎饼就收入胃中。

      这时胃已经在警告了,但是感觉还是不够,拿起一张煎饼直接蘸着香椿辣子,不由自主地塞进口中。吃完这张煎饼,胃已经提出强烈警告,姑说还有稀饭,是呀,一吃就得有喝,胃呀,好事成双,不能光吃,还要注意结构,不管你接受不接受,口已经顺着碗边吸溜起来。好在稀饭不算太烫,几大口稀饭已经咕咚下肚。

    吃完饭,联系好大伯一起去给爷爷扫墓。大伯开着小三轮,带着凉面、纸钱、幡以及酒壶和酒杯,到了爷爷的墓地。爷爷的墓地和奶奶的墓地不在一起,但离得不远,插好纸幡,就在爷爷坟头烧纸钱。今年给爷爷奶奶不仅带了纸钱,还带了金条,银锭子,一边烧,一边嘱咐爷爷给我奶奶、二爷(爷爷的兄弟)也分些,想在那边买啥就买啥,不够了就托个梦。 烧纸钱最重要的是要烧过,不能遗留,否则那边的人就收不到。 我拿着细长棍,不断翻腾,唯恐有遗漏。看着全部成为灰烬了,我很释然,爷爷可以收到这笔巨款了。随后拿出酒杯,倒三杯酒,双手举杯,高过头顶,然后一字倒在地上,这是烧纸完后的一种祭奠。祭奠完毕后,我深深叩头三次,祈祷爷爷和各位先祖在那个世界平平安安,祈祷爷爷和各位先祖看着阳世的后代平平安安。

      扫墓回家的路上,最后一个礼程就是看到麦地,要揪一把麦苗带上,回到家后,把这个麦苗要挂在家门上,农村都知道凡是家门口挂麦苗,就知道这家人扫过墓了。这个习俗源源如何,未做过考证,据说是为了辟邪。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随着年龄增加,清明回家不再是单单是给祖先扫墓,而是一种心灵的归宿。这种归宿,是奔波之后的洗礼港湾,也是身处喧嚣的心灵涤荡,更是两世之间的隔空对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明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