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十二)

原文

13.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13.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译 文

13.1 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说:“自己先要身体力行带好头,然后老百姓才愿意辛勤劳作。”子路请求孔子多讲一些,孔子说:“不要对工作倦怠。”

13.2 仲弓做了季氏的总管,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领导者先给下级各个主管人员作出表率,原谅他人的小错误,提拔贤能的人。” 仲弓说:“怎么知道哪些人是贤能的人而去提拔他们呢?” 孔子说:“提拔你所知道的贤人。那些你所不知道的人才,别人难道会埋没他吗?”

引申

先之劳之:如何让优秀的人为你工作?

子路向孔子请教管理之道,孔子回答:先之劳之。要想成为领导,首先自己要起到表率的作用。希望别人做到的事,自己首先要能够努力地做到,这样不仅能让规矩快速地建立起来,还能为自己树立威信,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为你工作。一个真正优秀的领导者,还要学会给予员工自由成长的空间。让权力下放,有时反倒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赦小过,举贤才:管理的第一步要学会授权

仲弓问孔子说怎么才能有效管理,孔子回答:赦小过,举贤才。如果一个管理者不能够容忍属下的人所犯的错误,那么属下就会手足无措,因为一个人在做事的过程当中,不可能每一件事都做的完美,所以对于微小的错误,领导者要学会看在心里,但是不说出来,让员工自己学会解决,此谓赦小过;同时,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更应该具备一双发现人才的眼睛,掌握了人才,已经成功了一半,此谓举贤才。

感悟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有的领导很希望员工是集几人于一身的全能型人才。

比如有小A的文字写作功底及圆润,小B的左右逢源的性格,小C的认真细致。

会上领导经常批评小C认真不要较真,小B对待同事私事比公事上心,这是不对的。小B你这事怎么怎么啦,我反正是不满意。

小C这个事很重要,然后天天唠叨,本来工作没那么大难度,因他的反复唠叨,别人只想逃。

每次开完会,员工的心情是沉重地,好像在背着石头上班。他认为是给员工加压。而员工的感受是沉重。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工作又如何会高效呢?

好的领导应该是作表率,在对待重要事情时,应是“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说话时云淡风轻,感受上举足轻重。

原文

13.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 文

13.3 子路问:“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先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真是太迂腐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虎对待的。”

引申

名正言顺:让初心成为前进的指明灯

子路问:“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做到名正言顺。” 所谓“正名”,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明确初心”。大到治理国家,小到管理公司,做任何事之前都需要明确自己做事的初心。只有树立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顺利地展开后续工作。如果支撑一个公司发展的基本思想都是错误的,那么必定不能长久发展。明确初心,也就是找到了前进的指明灯。

课 后 思 考

如果你是一个新上任的领导者,你会从那些方面实行“正名”呢?说说你的见解吧。

首先是明确职责。每个人都清楚明白自己的职责权限,避免发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相互间推诿扯皮,也避免出现“不在其位,谋其政”的越权现象,导致上下级之间产生矛盾,影响团结。

其次,识人。了解员工的特长和短板,扬长避短,合理分配工作,效益最大化。

再次,明确目标。  目标明确,才能知道努力的方向。

最后,团队的一致性。建立团队的一致性,才能行稳致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