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一个观点
1、收益率大于7.2%才投资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如同书名《估值的标尺》,作者把多年投资实践中总结的估值方法,凝结在这本书中
用一句话简单的说,一项投资是否值得,就看10年能不能翻倍。10年可以翻倍就投,否则就不投。
10年翻一倍,对应的收益率是多少?
用一个简单的72法则进行估算,即用72除年数,得到的结果就是收益率。
例如10年翻倍,72/10=7.2,意味着收益率大概是7.2%,如果是5年翻倍,则72/5=14.4,收益率大概是14.4%
即投资10W,如果投资的年化收益是14.4%,则5年之后,本金+投资收益合计为20W。
所以,对作者来说评估一个标的,至少得有7.2%的年化收益,才会纳入投资范围。
2、收益率、估值、利润率
用一个公式说明三者的关系,指数基金的收益=市盈率的变化率 x 盈利增长率 + 分红
我们经常说投资要买又好又便宜的指数基金,其中的“好”指的是基金的盈利水平高,公司越赚钱越好,“便宜”指的是估值低(市盈率低),估值越低,我们买入的价格越低,将来上涨的空间就越大。
所以,当你的收益预期设为7.2%时,市盈率和盈利会有灵活的变化。
例如(8-5)x(7-3)=12,(6-3)x(9-5)=12
多少盈利增长率对应几倍的估值,作者给你算好了,如下图
当,10年盈利年化增涨率为5%时,对应的估值(市盈率PE)时13.21,盈利增速为10%时,PE为17.53,盈利为20%时,PE为31.15.
拿沪深300举例,沪深300指数过去10年的盈利水平大概是11%,对应的PE为18,当PE大于18之后,意味着我们的收益预期会小雨7.2%。
所以具体投资的时候,当PE小于18,预期收益有7.2%可以定投,PE大于18,则停止定投。
当然有的人说7.2%的收益太低,我想要10%怎么投,相应的,把估值降低1.5倍,即PE小于12的时候,开始定投,等到PE到18的时候卖出,这个估值收益可以带来超过10%的收益。
如果运气好,遇到PE变成10、9、8,则越跌越买,你应该清楚,买的越便宜,将来收益越大。
个人理解价值投资的精髓就在于:选、好、守,“选”好指数,“等”合理价格买,坚“守”长期持有。
3、逻辑导向而非结果导向
《一个投资家的20年》作者杨天南曾经感慨:投资是三分方法,七分人性!
即使学会了计算估值,算对了估值,低估买入,也不意味着能赚到钱。本书作者马喆全职投资的时候曾经58个月不赚钱,中间更难受的是自己看好的茅台,万科13个月不断下跌,而靠讲PPT的乐视一路上升。
彼时彼刻,可以想象是何等煎熬!
作者总结出,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需要坚守逻辑导向而非结果导向。
以结果为导向是什么意思呢?
例如,当我们看到买的基金1个月后涨了,会以为买的对,相反买的基金1个月后跌了,认为是买错了。
市场正是利用了这点投资心里,所以在各种APP上,排在首页的都是涨的好的基金,吸引你去投资,这都是以结果为导向,做判断。
而以逻辑为导向,则需要你不关注基金的涨跌,去思考基金是否值得投资的逻辑,分析它是不是盈利很好、估值是不是很低。
也就是我们的投资行为不是建立在基金最近的涨跌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基金背后的盈利和估值上。
投资这件事,如果逻辑错了,明天你可能会因为运气好一时获利,但是早晚会被股票市场吞没。大多数人很少讲长期的逻辑,都是用短期的结果判断成败,在心理学上称为“代表性效应”。
4、反过来想
如何投资赚钱?
查理芒格说,反过来想一想,怎么做会让自己在股票市场亏损的血本无归
买进100倍市盈率的股票
买进有问题的股票
买进自己不懂的股票
在牛市高位买股票
在熊市底部卖股票
像赌徒一样频繁交易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