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Vite 搭建高可用的服务端渲染(SSR)工程

1691649545113.jpg
在非常早期的 Web 开发中,大家还在使用 JSP 这种古老的模板语法来编写前端的页面,然后直接将 JSP 文件放到服务端,在服务端填入数据并渲染出完整的页面内容,可以说那个时代的做法是天然的服务端渲染。但随着 AJAX 技术的成熟以及各种前端框架(如 Vue、React)的兴起,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逐渐成为常态,前端只负责页面 UI 及逻辑的开发,而服务端只负责提供数据接口,这种开发方式下的页面渲染也叫客户端渲染(Client Side Render,简称 CSR)。

但客户端渲染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首屏加载比较慢、对 SEO 不太友好,因此 SSR (Server Side Render)即服务端渲染技术应运而生,它在保留 CSR 技术栈的同时,也能解决 CSR 的各种问题。

一、SSR 基本概念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 CSR 的问题,它的 HTML 产物结构一般如下。




  
  
  


  
  

接下来,我们简单的回顾一下浏览器的渲染流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使用Vite 搭建高可用的服务端渲染(SSR)工程_第1张图片

当浏览器拿到如上的 HTML 内容之后,其实并不能渲染完整的页面内容,因为此时的 body 中基本只有一个空的 div 节点,并没有填入真正的页面内容。接下来浏览器才开始下载并执行 JS 代码,经历了框架初始化、数据请求、DOM 插入等操作之后才能渲染出完整的页面。也就是说,在 CSR 中完整的页面内容本质上通过 JS 代码执行之后才能够渲染。这会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

  • 首屏加载速度比较慢。首屏加载需要依赖 JS 的执行,下载和执行 JS 都可能是非常耗时的操作,尤其是在一些网络不佳的场景,或者性能敏感的低端机下。
  • 对 SEO(搜索引擎优化) 不友好。页面 HTML 没有具体的页面内容,导致搜索引擎爬虫无法获取关键词信息,导致网站排名受到影响。

那么 SSR 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首先,在 SSR 的场景下,服务端生成好完整的 HTML 内容,直接返回给浏览器,浏览器能够根据 HTML 渲染出完整的首屏内容,而不需要依赖 JS 的加载,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首屏渲染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能将完整的页面内容展现给搜索引擎的爬虫,有利于做SEO。

当然,SSR 中只能生成页面的内容和结构,并不能完成事件绑定,因此需要在浏览器中执行 CSR 的 JS 脚本,完成事件绑定,让页面拥有交互的能力,这个过程被称作hydrate(翻译为注水或者激活)。同时,像这样服务端渲染 + 客户端 hydrate 的应用也被称为同构应用。

二、SSR 生命周期

我们说 SSR 会在服务端提前渲染出完整的 HTML 内容,那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需要保证前端的代码经过编译后放到服务端中能够正常执行,其次在服务端渲染前端组件,生成并组装应用的 HTML。这就涉及到 SSR 应用的两大生命周期: 构建时和运行时,我们不妨来仔细梳理一下。

构建时

SSR的构建阶段主要做了如下的一些事情:

  1. 解决模块加载问题。在原有的构建过程之外,需要加入SSR 构建的过程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另外生成一份 CommonJS 格式的产物,使之能在 Node.js 正常加载。当然,随着 Node.js 本身对 ESM 的支持越来越成熟,我们也可以复用前端 ESM 格式的代码,Vite 在开发阶段进行 SSR 构建也是这样的思路。
    使用Vite 搭建高可用的服务端渲染(SSR)工程_第2张图片
  2. 移除样式代码的引入。直接引入一行 css 在服务端其实是无法执行的,因为 Node.js 并不能解析 CSS 的内容。但 CSS Modules 的情况除外,如下所示:
import styles from './index.module.css'


//styles 是一个对象,如{ "container": "xxx" },而不是 CSS 代码
console.log(styles)

3,依赖外部化(external) 。对于某些第三方依赖我们并不需要使用构建后的版本,而是直接从 node_modules 中读取,比如 react-dom,这样在 SSR 构建的过程中将不会构建这些依赖,从而极大程度上加速 SSR 的构建。

运行时

对于 SSR 的运行时,一般可以拆分为比较固定的生命周期阶段,简单来讲可以整理为以下几个核心的阶段:

image.png

下面具体解释下这几个阶段:

  1. 加载 SSR 入口模块。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确定 SSR 构建产物的入口,即组件的入口在哪里,并加载对应的模块。
  2. 进行数据预取。这时候 Node 侧会通过查询数据库或者网络请求来获取应用所需的数据。
  3. 渲染组件。这个阶段为 SSR 的核心,主要将第 1 步中加载的组件渲染成 HTML 字符串或者 Stream 流。
  4. HTML 拼接。在组件渲染完成之后,我们需要拼接完整的 HTML 字符串,并将其作为响应返回给浏览器。

可以发现,SSR 其实是构建和运行时互相配合才能实现的,也就是说,仅靠构建工具是不够的,因此开发一个 Vite 插件严格意义上无法实现 SSR 的能力,我们需要对 Vite 的构建流程做一些整体的调整,并且加入一些服务端运行时的逻辑才能实现。

三、基于 Vite 搭建 SSR 项目

3.1 SSR 构建 API

先 Vite 作为一个构建工具,是如何支持 SSR 构建的呢?换句话说,它是如何让前端的代码也能顺利在 Node.js 中成功跑起来的呢?

这里分两种情况进行说明,在开发环境下,Vite 依然秉承 ESM 模块按需加载即 no-bundle的理念,对外提供了ssrLoadModule API,可以无需打包项目,将入口文件的路径传入ssrLoadModule 即可:

// 加载服务端入口模块
const xxx = await vite.ssrLoadModule('/src/entry-server.tsx')

而在生产环境下,Vite 会默认进行打包,对于 SSR 构建输出 CommonJS 格式的产物。我们可以在package.json中加入这样类似的构建指令:

{
  "build:ssr": "vite build --ssr 服务端入口路径"
}

这样 Vite 会专门为 SSR 打包出一份构建产物。可以看到,大部分 SSR 构建时的事情,Vite 已经帮我们提供了开箱即用的方案。
 

3.2 项目搭建

接下来,正式开始 SSR 项目的搭建,你可以通过脚手架初始化一个react+ts的项目,命令如下。

npm init vite
npm i

打开工程,然后删除项目自带的src/main.ts,然后在 src 目录下新建entry-client.tsx和entry-server.tsx两个入口文件。其中,entry-client.tsx的代码如下:

// entry-client.ts
// 客户端入口文件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ReactDOM from 'react-dom'
import './index.css'
import App from './App'


ReactDOM.hydrat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

entry-server.ts的代码如下:

// entry-server.ts
// 导出 SSR 组件入口
import App from "./App";
import './index.css'


function ServerEntry(props: any) {
  return (
    
  );
}


export { ServerEntry };

接下来,我们以 Express 框架为例来实现 Node 后端服务,后续的 SSR 逻辑会接入到这个服务中。当然你需要安装以下的依赖:

npm i express -S
npm i @types/express -D

接着,在src目录下新建一个ssr-server/index.ts文件,代码如下:

// src/ssr-server/index.ts
// 后端服务
import express from 'express';


async function createServer() {
  const app = express();
  
  app.listen(3000, () => {
    console.log('Node 服务器已启动~')
    console.log('http://localhost:3000');
  });
}


createServer();

然后,在package.json中添加如下的 scripts脚本:

{
  "scripts": {
    // 开发阶段启动 SSR 的后端服务
    "dev": "nodemon --watch src/ssr-server --exec 'esno src/ssr-server/index.ts'",
    // 打包客户端产物和 SSR 产物
    "build": "npm run build:client && npm run build:server",
    "build:client": "vite build --outDir dist/client",
    "build:server": "vite build --ssr src/entry-server.tsx --outDir dist/server",
    // 生产环境预览 SSR 效果
    "preview": "NODE_ENV=production esno src/ssr-server/index.ts"
  },
}

其中,项目中需要用到两个额外的工具,给大家解释一下:

  • nodemon: 一个监听文件变化自动重启 Node 服务的工具。
  • esno: 类似 ts-node 的工具,用来执行 ts 文件,底层基于 Esbuild 实现。

我们先安装这两个插件:

npm i esno nodemon -D

现在,基本的项目骨架已经搭建完成了,接下来只需要专注于 SSR 运行时的实现逻辑即可。

 

3.3 SSR 运行时实现

SSR 作为一种特殊的后端服务,我们可以将其封装成一个中间件的形式,后面使用起来就方便许多,代码如下所示:

import express, { RequestHandler, Express } from 'express';
import { ViteDevServer } from 'vite';


const isProd =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const cwd = process.cwd();


async function createSsrMiddleware(app: Express): Promise {
  let vite: ViteDevServer | null = null;
  if (!isProd) { 
    vite = await (await import('vite')).createServer({
      root: process.cwd(),
      server: {
        middlewareMode: 'ssr',
      }
    })
    // 注册 Vite Middlewares
    // 主要用来处理客户端资源
    app.use(vite.middlewares);
  }
  return async (req, res, next) => {
    // SSR 的逻辑
    // 1. 加载服务端入口模块
    // 2. 数据预取
    // 3. 「核心」渲染组件
    // 4. 拼接 HTML,返回响应
  };
}


async function createServer() {
  const app = express();
  // 加入 Vite SSR 中间件
  app.use(await createSsrMiddleware(app));


  app.listen(3000, () => {
    console.log('Node 服务器已启动~')
    console.log('http://localhost:3000');
  });
}


createServer();

接下来,我们把焦点放在中间件内 SSR 的逻辑实现上,首先实现第一步即加载服务端入口模块,代码如下:

async function loadSsrEntryModule(vite: ViteDevServer | null) {
  // 生产模式下直接 require 打包后的产物
  if (isProd) {
    const entryPath = path.join(cwd, 'dist/server/entry-server.js');
    return require(entryPath);
  } 
  // 开发环境下通过 no-bundle 方式加载
  else {
    const entryPath = path.join(cwd, 'src/entry-server.tsx');
    return vite!.ssrLoadModule(entryPath);
  }
}

其中,中间件内的逻辑如下:

async function createSsrMiddleware(app: Express): Promise {
  // 省略前面的代码
  return async (req, res, next) => {
    const url = req.originalUrl;
    // 1. 服务端入口加载
    const { ServerEntry } = await loadSsrEntryModule(vite);
    // ...
  }
}

接下来,我们来实现服务端的数据预取操作,可以在entry-server.tsx中添加一个简单的获取数据的函数,代码如下:

export async function fetchData() {
  return { user: 'xxx' }
}

接下来,就可以在 SSR 中间件中完成数据预取的操作了。

// src/ssr-server/index.ts
async function createSsrMiddleware(app: Express): Promise {
  // 省略前面的代码
  return async (req, res, next) => {
    const url = req.originalUrl;
    // 1. 服务端入口加载
    const { ServerEntry, fetchData } = await loadSsrEntryModule(vite);
    // 2. 预取数据
    const data = await fetchData();
  }
}

接着,我们进入到核心的组件渲染阶段:

// src/ssr-server/index.ts
import { renderToString } from 'react-dom/server';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async function createSsrMiddleware(app: Express): Promise {
  // 省略前面的代码
  return async (req, res, next) => {
    const url = req.originalUrl;
    // 1. 服务端入口加载
    const { ServerEntry, fetchData } = await loadSsrEntryModule(vite);
    // 2. 预取数据
    const data = await fetchData();
    // 3. 组件渲染 -> 字符串
    const appHtml = renderToString(React.createElement(ServerEntry, { data }));
  }
}

由于在第一步之后我们拿到了入口组件,现在可以调用前端框架的renderToStringAPI 将组件渲染为字符串,组件的具体内容便就此生成了。接下来,我们还需要在根目录下的 HTML 中提供相应的插槽,方便内容的替换。

// index.html


  
    
    
    
    Vite App
  
  
    

紧接着,我们在 SSR 中间件中补充 HTML 拼接的逻辑。

// src/ssr-server/index.ts
function resolveTemplatePath() {
  return isProd ?
    path.join(cwd, 'dist/client/index.html') :
    path.join(cwd, 'index.html');
}


async function createSsrMiddleware(app: Express): Promise {
  // 省略之前的代码
  return async (req, res, next) => {
    const url = req.originalUrl;
    // 省略前面的步骤
    // 4. 拼接完整 HTML 字符串,返回客户端
    const templatePath = resolveTemplatePath();
    let template = await fs.readFileSync(templatePath, 'utf-8');
    // 开发模式下需要注入 HMR、环境变量相关的代码,因此需要调用 vite.transformIndexHtml
    if (!isProd && vite) {
      template = await vite.transformIndexHtml(url, template);
    }
    const html = template
      .replace('', appHtml)
      // 注入数据标签,用于客户端 hydrate
      .replace(
        '',
        ``
      );
    res.status(200).setHeader('Content-Type', 'text/html').end(html);
  }
}

在拼接 HTML 的逻辑中,除了添加页面的具体内容,同时我们也注入了一个挂载全局数据的script标签,这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在 SSR 的基本概念中我们就提到过,为了激活页面的交互功能,我们需要执行 CSR 的 JavaScript 代码来进行 hydrate 操作,而客户端 hydrate 的时候需要和服务端同步预取后的数据,保证页面渲染的结果和服务端渲染一致,因此,我们刚刚注入的数据 script 标签便派上用场了。由于全局的 window 上挂载服务端预取的数据,我们可以在entry-client.tsx也就是客户端渲染入口中拿到这份数据,并进行 hydrate。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ReactDOM from 'react-dom'
import './index.css'
import App from './App'


// @ts-ignore
const data = window.__SSR_DATA__;


ReactDOM.hydrat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

现在,我们基本开发完了 SSR 核心的逻辑,然后执行npm run dev命令启动项目。

使用Vite 搭建高可用的服务端渲染(SSR)工程_第3张图片

打开浏览器后查看页面源码,就可以发现 SSR 生成的 HTML 已经顺利返回了,如下图。

使用Vite 搭建高可用的服务端渲染(SSR)工程_第4张图片

3.4 生产环境的 CSR 资源处理

如果我们现在执行npm run build及npm run preview进行生产环境的预览,会发现 SSR 可以正常返回内容,不过所有的静态资源及 CSR 的代码都失效了。

使用Vite 搭建高可用的服务端渲染(SSR)工程_第5张图片

不过开发阶段并没有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对于开发阶段的静态资源 Vite Dev Server 的中间件已经帮我们处理了,而生产环境所有的资源都已经打包完成,我们需要启用单独的静态资源服务来承载这些资源。

 

对于这种问题,我们可以使用serve-static中间件来完成这个服务。首先,吓一跳安装对应第三方包:

npm i serve-static -S

接着,我们到 server 端进行注册。

// 过滤出页面请求
function matchPageUrl(url: string) {
  if (url === '/')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async function createSsrMiddleware(app: Express): Promise {
  return async (req, res, next) => {
    try {
      const url = req.originalUrl;
      if (!matchPageUrl(url)) {
        // 走静态资源的处理
        return await next();
      }
      // SSR 的逻辑省略
    } catch(e: any) {
      vite?.ssrFixStacktrace(e);
      console.error(e);
      res.status(500).end(e.message);
    }
  }
}


async function createServer() {
  const app = express();
  // 加入 Vite SSR 中间件
  app.use(await createSsrMiddleware(app));


  // 注册中间件,生产环境端处理客户端资源
  if (isProd) {
    app.use(serve(path.join(cwd, 'dist/client')))
  }
  // 省略其它代码
}

这样一来,我们就解决了生产环境下静态资源失效的问题。不过,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静态资源部上传到 CDN 上,并且将 Vite 的 base 配置为域名前缀,这样我们可以通过 CDN 直接访问到静态资源,而不需要加上服务端的处理。

四、工程化问题

以上我们基本实现了 SSR 核心的构建和运行时功能,可以初步运行一个基于 Vite 的 SSR 项目,但在实际的场景中仍然是有不少的工程化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4.1 路由管理

在 SPA 场景下,对于不同的前端框架,一般会有不同的路由管理方案,如 Vue 中的 vue-router、React 的react-router。不过归根结底,路由方案在 SSR 过程中所完成的功能都是差不多的。

  • 告诉框架当前需要渲染的路由。在 Vue 中我们可以通过 router.push 确定即将渲染的路由,React 中则通过 StaticRouter 配合location参数来完成。
  • 设置 base 前缀。规定路径的前缀,如vue-router 中 base 参数、react-router中StaticRouter组件的 basename。

4.2 状态管理

对于全局的状态管理而言,对于不同的框架也有不同的生态和方案,比如 Vue 中的 Vuex、Pinia,React 中的 Redux、Recoil。各个状态管理工具的用法并不是本文的重点,接入 SSR 的思路也比较简单,在预取数据阶段初始化服务端的 store ,将异步获取的数据存入 store 中,然后在 拼接 HTML阶段将数据从 store 中取出放到数据 script 标签中,最后在客户端 hydrate 的时候通过 window 即可访问到预取数据。
 

4.3 CSR 降级

在某些比较极端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降级到 CSR,也就是客户端渲染。一般而言包括如下的降级场景:

  • 服务器端预取数据失败,需要降级到客户端获取数据。
  • 服务器出现异常,需要返回兜底的 CSR 模板,完全降级为 CSR。
  • 本地开发调试,有时需要跳过 SSR,仅进行 CSR。

对于第一种情况,在客户端入口文件中需要有重新获取数据的逻辑,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补充。

// entry-client.tsx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ReactDOM from 'react-dom'
import './index.css'
import App from './App'


async function fetchData() {
  // 客户端获取数据
}




async fucntion hydrate() {
  let data;
  if (window.__SSR_DATA__) {
    data = window.__SSR_DATA__;
  } else {
    // 降级逻辑 
    data = await fetchData();
  }
  // 也可简化为 const data = window.__SSR_DATA__ ?? await fetchData();
  ReactDOM.hydrat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
}

对于第二种场景,即服务器执行出错,我们可以在之前的 SSR 中间件逻辑追加try/catch 逻辑。

async function createSsrMiddleware(app: Express): Promise {
  return async (req, res, next) => {
    try {
      // SSR 的逻辑省略
    } catch(e: any) {
      vite?.ssrFixStacktrace(e);
      console.error(e);
      // 在这里返回浏览器 CSR 模板内容
    }
  }
}

对于第三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通过 ?csr 的 url query 参数来强制跳过 SSR,在 SSR 中间件添加如下逻辑。

async function createSsrMiddleware(app: Express): Promise {
  return async (req, res, next) => {
    try {
      if (req.query?.csr) {
        // 响应 CSR 模板内容
        return;
      }
      // SSR 的逻辑省略
    } catch(e: any) {
      vite?.ssrFixStacktrace(e);
      console.error(e);
    }
  }
}

 

4.4 浏览器 API 兼容

由于 Node.js 中不能使用浏览器里面诸如 window、document之类的 API,因此一旦在服务端执行到这样的 API 会报如下的错误:

image.png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可以通过import.meta.env.SSR这个 Vite 内置的环境变量来判断是否处于 SSR 环境,以此来规避业务代码在服务端出现浏览器的 API。

if (import.meta.env.SSR) {
  // 服务端执行的逻辑
} else {
  // 在此可以访问浏览器的 API
}

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 polyfill 的方式,在 Node 中注入浏览器的 API,使这些 API 能够正常运行起来,解决如上的问题。我推荐使用一个比较成熟的 polyfill 库 jsdom,使用方式如下:

const jsdom = require('jsdom');
const { window } = new JSDOM(`

Hello world

`); const { document } = window; // 挂载到 node 全局 global.window = window; global.document = document;

4.5 自定义 Head

在 SSR 的过程中,我们虽然可以在决定组件的内容,即

这个容器 div 中的内容,但对于 HTML 中head的内容我们无法根据组件的内部状态来决定。不过,React 生态中的 react-helmet 以及 Vue 生态中的 vue-meta 库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让我们可以直接在组件中写一些 Head 标签,然后在服务端能够拿到组件内部的状态。

 

以react-helmet例子来说明:

// 前端组件逻辑
import { Helmet } from "react-helmet";


function App(props) {
  const { data } = props;
  return {
    
{ data.user }的页面
} } // 服务端逻辑 import Helmet from 'react-helmet'; // renderToString 执行之后 const helmet = Helmet.renderStatic(); console.log("title 内容: ", helmet.title.toString()); console.log("link 内容: ", helmet.link.toString())

启动服务后访问页面,可以发现终端能打印出我们想要的信息。如此一来,我们就能根据组件的状态确定 Head 内容,然后在拼接 HTML阶段将这些内容插入到模板中。

 

4.6 流式渲染

在不同前端框架的底层都实现了流式渲染的能力,即边渲染边响应,而不是等整个组件树渲染完毕之后再响应,这么做可以让响应提前到达浏览器,提升首屏的加载性能。而Vue 中的 renderToNodeStream 和 React 中的 renderToNodeStream 都实现了流式渲染的能力, 大致的使用方式如下:

import { renderToNodeStream } from 'react-dom/server';


// 返回一个 Nodejs 的 Stream 对象
const stream = renderToNodeStream(element);
let html = ''


stream.on('data', data => {
  html += data.toString()
  // 发送响应
})


stream.on('end', () => {
  console.log(html) // 渲染完成
  // 发送响应
})


stream.on('error', err => {
  // 错误处理
})

不过,流式渲染在我们带来首屏性能提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限制: 如果我们需要在 HTML 中填入一些与组件状态相关的内容,则不能使用流式渲染。比如react-helmet中自定义的 head 内容,即便在渲染组件的时候收集到了 head 信息,但在流式渲染中,此时 HTML 的 head 部分已经发送给浏览器了,而这部分响应内容已经无法更改,因此 react-helmet 在 SSR 过程中将会失效。

 

4.7 SSR 缓存

SSR 是一种典型的 CPU 密集型操作,为了尽可能降低线上机器的负载,设置缓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 SSR 运行时,缓存的内容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部分:

  • 文件读取缓存。尽可能避免多次重复读磁盘的操作,每次磁盘 IO 尽可能地复用缓存结果。如下代码所示:
     function createMemoryFsRead() {
  const fileContentMap = new Map();
  return async (filePath) => {
    const cacheResult = fileContentMap.get(filePath);
    if (cacheResult) {
      return cacheResult;
    }
    const fileContent = await fs.readFile(filePath);
    fileContentMap.set(filePath, fileContent);
    return fileContent;
  }
}


const memoryFsRead = createMemoryFsRead();
memoryFsRead('file1');
// 直接复用缓存
memoryFsRead('file1');
  • 预取数据缓存。对于某些实时性不高的接口数据,我们可以采取缓存的策略,在下次相同的请求进来时复用之前预取数据的结果,这样预取数据过程的各种 IO 消耗,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首屏时间。
  • HTML 渲染缓存。拼接完成的HTML内容是缓存的重点,如果能将这部分进行缓存,那么下次命中缓存之后,将可以节省 renderToString、HTML 拼接等一系列的消耗,服务端的性能收益会比较明显。

对于以上的缓存内容,具体的缓存位置可以是:

  • 服务器内存。如果是放到内存中,需要考虑缓存淘汰机制,防止内存过大导致服务宕机,一个典型的缓存淘汰方案是 lru-cache (基于 LRU 算法)。
  • Redis 数据库。 相当于以传统后端服务器的设计思路来处理缓存。
  • CDN 服务。我们可以将页面内容缓存到 CDN 服务上,在下一次相同的请求进来时,使用 CDN 上的缓存内容,而不用消费源服务器的资源。

4.8 性能监控

在实际的 SSR 项目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 SSR 线上性能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性能监控机制,那么将很难发现和排查问题。对于 SSR 性能数据,有一些比较通用的指标:

  • SSR 产物加载时间
  • 数据预取的时间
  • 组件渲染的时间
  • 服务端接受请求到响应的完整时间
  • SSR 缓存命中情况
  • SSR 成功率、错误日志

我们可以通过perf_hooks工具来完成数据的采集,如下代码所示:

import { performance, PerformanceObserver } from 'perf_hooks';


// 初始化监听器逻辑
const perfObserver = new PerformanceObserver((items) => {
  items.getEntries().forEach(entry => { 
    console.log('[performance]', entry.name, entry.duration.toFixed(2), 'ms');
  });
  performance.clearMarks();
});


perfObserver.observe({ entryTypes: ["measure"] })


// 接下来我们在 SSR 进行打点
// 以 renderToString  为例
performance.mark('render-start');
// renderToString 代码省略
performance.mark('render-end');
performance.measure('renderToString', 'render-start', 'render-end');

接着我们启动服务后访问,可以看到打点日志信息。同样的,我们可以将其它阶段的指标通过上述的方式收集起来,作为性能日志;另一方面,在生产环境下,我们一般需要结合具体的性能监控平台,对上述的各项指标进行打点上报,完成线上的 SSR 性能监控服务。

4.9 SSG/ISR/SPR

有时候对于一些静态站点(如博客、文档),不涉及到动态变化的数据,因此我们并不需要用上服务端渲染。此时只需要在构建阶段产出完整的 HTML 进行部署即可,这种构建阶段生成 HTML 的做法也叫SSG(Static Site Generation,静态站点生成)。

SSG 与 SSR 最大的区别就是产出 HTML 的时间点从 SSR 运行时变成了构建时,但核心的生命周期流程并没有发生变化:

image.png

下面是一段简单的实现代码:

// scripts/ssg.ts
// 以下的工具函数均可以从 SSR 流程复用
async function ssg() {
  // 1. 加载服务端入口
  const { ServerEntry, fetchData } = await loadSsrEntryModule(null);
  // 2. 数据预取
  const data = await fetchData();
  // 3. 组件渲染
  const appHtml = renderToString(React.createElement(ServerEntry, { data }));
  // 4. HTML 拼接
  const template = await resolveTemplatePath();
  const templateHtml = await fs.readFileSync(template, 'utf-8');
  const html = templateHtml
  .replace('', appHtml)
  .replace(
    '',
    ``
  ); 
  // 最后,我们需要将 HTML 的内容写到磁盘中,将其作为构建产物
  fs.mkdirSync('./dist/client', { recursive: true });
  fs.writeFileSync('./dist/client/index.html', html);
}


ssg();

接着,在package.json中加入这样一段 npm scripts就可以使用了。

{
  "scripts": {
    "build:ssg": "npm run build && NODE_ENV=production esno scripts/ssg.ts"  
  }
}

这样我们便初步实现了 SSG 的逻辑。当然,除了 SSG,业界还流传着一些其它的渲染模式,诸如SPR、ISR,听起来比较高大上,但实际上只是 SSR 和 SSG 所衍生出来的新功能罢了,这里简单给大家解释一下:

  • SPR即Serverless Pre Render,即把 SSR 的服务部署到 Serverless(FaaS) 环境中,实现服务器实例的自动扩缩容,降低服务器运维的成本。
  • ISR即Incremental Site Rendering,即增量站点渲染,将一部分的 SSG 逻辑从构建时搬到了 SSR 运行时,解决的是大量页面 SSG 构建耗时长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v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