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我想耍游戏

科技的日益发展,新型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孩子的娱乐方式也从看电视进化到了打游戏。

许多家庭中,战场也从客厅转移到了书房。

我也一样。为了耍游戏把反间谍工作运用到了极致。从听声断位;到破译密码。

但想想,玩游戏真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吗?、

其实不然。

首先,作为学生。我可以分享一下学生为什么要耍游戏。

1、累。

父母亲总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那个年代,我们只有去干农活。割猪草,喂猪,当休息。你们现在又不用干活,看会儿书,不是休息吗?”

这是学生最不想听到的。

爸爸妈妈啊。你们那个时候,又有多少作业,有没有所谓的补习班?

时代在变化,我们现在没有干农活,为吃穿而担忧;

我们同样面临着其他的压力:作业堆积如山,各类补习班层出不穷(跳舞,唱歌,书法)(我表弟三年级就已经各类补习班压力山大了)

所以,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下。学生也需要适当的放松,会选择自己喜欢干的事去放松自己的大脑。

游戏是现在大多数孩子所喜欢的方式,既然他们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难道有错吗?

有的孩子喜欢打游戏;有的孩子喜欢打球;有的孩子喜欢唱歌。

放松不是培养兴趣的时间。而是放松大脑,补充精力的时间。

许多家长有一个误区:孩子在休息的时候我可以让他看看书,培养一下看书的兴趣。说不定他就喜欢了。

适得其反。

孩子在长时间的学习后大脑十分疲倦,这时大脑会让他主动选择轻松且潜意识认可的休息方式。不习惯的休息方式,只会让大脑更加疲倦,进而产生许多负面的情绪。(生气,悲伤,疲倦)

培养兴趣应该当做一种学习过程,而并非是放松的过程。

2、同学关系。

可能看到这里会疑惑,玩游戏和同学关系有什么联系?

关系密切

从我自己出发,我是一个偏向于打球的孩子。我不太感冒相关游戏,二次元。

我不喜欢,不代表别人不喜欢啊?

所以,我会和二次元的同学有着明显的界限感。没有话题。

无独有偶。

如果一个孩子的生活只有学习。他或许是个学霸,但很难找到很好的朋友。

因为,你的孩子可以只爱学习,不一定其他孩子都只爱学习。

所以现在,有句话“高智低能”(这里强调一下,我不是指所有学霸都社交很差。有高智商和高情商的人。)

所以,有时一个游戏能打开学生之间的隔阂感。

相同的兴趣,会让彼此的距离感消失。

广为流传的段子:一个人上大学,谁都不认识。进宿舍也不知道怎么打招呼。后来想到了“哥们儿,会英雄联盟不?”“会啊,晚上来一把。”“行”两人就成了朋友。


在和父母的争吵下,我也渐渐明白了父母有良苦用心。

1、怕

很多父母不是不开明,而是怕。

怕自己的孩子上瘾,只打游戏不学习;

怕自己的孩子被带坏,学些下三滥的东西;

怕自己的孩子视力受损,将来眼睛不好。

父母是爱我们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父母的经历也远超我们。

每当看着孩子在电脑面前开心的样子,心中说不出来的滋味。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但又怕他忘了学习。只盼着时钟走快一些,结束这种煎熬。

可以理解。

2、同事谣传。

相信现在很多的家长之间难免有攀比心理。

当然也有互相成为同盟的。

“看看看,老王家的那个儿子哎呀原来那么乖,就是那个游戏啊,坏了大事了。”“就是就是,我还听说,老刘家的那个闺女为了耍个什么游戏,充了好几百块。可不得行”

于是,你的妈妈开始慌了;你的爸爸陷入沉思。

他们开始无敌版的设想:如果我儿子这样我咋办?如果我女儿这样我咋办?

对,扼杀在摇篮里。

于是你的苦日子就来了。不准耍游戏,不准看电视。因为你的父母看到了,听到了,知道了一些血淋淋教训。

父母是胆小的,也是谨慎的。

抱着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跑一个的态度;

抱着他会明白我的良苦用心的态度;

所以,孩子和父母这样看来都没有错。

不存在矛盾与否,都想着孩子过得更好,过得更加舒服。

缺少什么?

沟通

父母和孩子应该找一个时间,坦诚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要用父母亲的姿态压着孩子,孩子也不要抱着他们不会听我的想法的态度去交流。

永远记住:父母爱我们。我们应该相信他们

记住:我们的孩子会很优秀,他和那些孩子不一样。

只要互相的信任构建,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该听的课就认真听,该刷的怪快去刷。之间会少许多麻烦。

真想看见:

“妈,我作业做完了,您要看看不?”

“不用了。快去玩会儿电脑吧,累一天了。”

“行,我玩半个小时就OK了”

“没事,我相信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爸爸妈妈,我想耍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