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春天在——在己《周日约》第二期

凌晨一点半,窗外的雨还没有一点要休憩的样子。雨点落在铁皮搭起的停车棚顶上,像极了充满激情又亟待释放的踢踏舞。

若是没有这场疫情,我们断然是不敢如此在深夜放肆的,因为第二天早已将所有时间让度给工作,甚至一大早还有需要上学的孩子需要费神。

但是现在不一样,即使是在我们这与武汉相隔万里的偏远山城,人们同样为了安全第一而大部分选择自行在家。即便已经入春,山城的夜也似乎额外的凉,加上淅淅沥沥的雨,站在与这座城市只有一个防盗栏之隔的阳台上,安静笼罩下的慌乱与不安仿佛随时等待破土而出……

在刚刚过去的三个小时里,我们在己读书会的三个小伙伴在微信群里讨论着这一周刚刚读过的《鼠疫》。这是曾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的作品。《鼠疫》讲述了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城中,一群普通人面对瘟病,本着最质朴的救死扶伤的动机,团结起来对抗疾病的故事。鼠疫中,人们承受着孤独、焦虑、痛苦与挣扎。在全城绝望的境地,所谓英雄就是每一个微不足道,坚守着正直与善良生活的人。

选择这个作品让三个小伙伴一起阅读,初衷只是想看看,在我们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时,我们是否有可能从故事中受到一点儿启发。


不管在与病毒肆虐零距离的一线,还是像我们这种天天只能凭媒体新闻而感知事件发展的十八线小城市,每一个人,似乎都在这场战役中沉思着:怎么办?黎明会不会到来?黎明到来之前的黑暗又需要多久?

初步听到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在春节前的农历二十七,恰巧那天妈妈过生日,小姑家从武汉大学回来的小表妹跟我们一起共进晚餐。谁也无法预测在第二天需要全面隔离的消息就全国发布。似乎一夜之间从国家到各个小区,一场与病毒的对抗战就全面打响。聚餐完各自回家的亲人们开始在亲人的微信群里部分昼夜地发布有关疫情的消息,大家彼此私下打听着小表妹武汉回来的日子,诚惶诚恐,但谁又都心照不宣地不去问她本人。在没有更大的危险出现之前,大家虽然害怕,却不愿意因此去让另一个人不自在。我理解这种小地方里,各位亲人淳朴的善良。

读着《鼠疫》,有一种读着当下的感觉。我们地处偏远,但媒体中每天确诊和不断上升的死亡人数,像极了书中的场景。作者说那只是一串数字,在我们不曾看过的地方,即便死一亿人,我们似乎也就感慨一声,至多想象着他们化为一缕青烟这般。与书中身处其中的几位主人公不同,我们除了相信媒体,并不知道任何现实。我们除了相信国家,并坚信把自己锁进自己的小屋,其余的似乎啥也做不了。

在书中,里厄医生曾在与塔鲁的一次交谈中说到,“我对英雄主义和圣人之道都没有什么兴趣,我感兴趣的是怎样做人。”的确,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总是通过如何对待自己来向这个世界发出信号:瞧,我是这样的人。我们并不擅长给予自己贴标签。在极端的情境下,我们谁也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我们总是钦佩故事中那些深处绝望却依然可以看清生活意义的人。比如里厄,比如公务员格朗。

如果说武汉这场疫情是照妖镜,映射出了人间百态,也映射出了人性中的善与恶。其实人性的善与恶不论有没有疫情,同样每天都在世界各处上演。只是疫情发生了,我们瞬间多了一把善恶的标尺。这标尺没有所谓的权威,每个普通人都能拥有。有人觉得自己得不到好的治疗,干脆大家一起同归于尽,有的人觉得总有人要散播谣言,于是谁也不信,去哪里也不带口罩,也有的人觉得死活都是自己的事,大家都别管最好。疫情不是照妖镜,更像是放大镜,人性的善恶都在这里被放大。

书中提到鼠疫肆虐期间,奥兰城中的百姓状态是这样的:“这种骤然的、全面的、前途渺茫的离别使我们无所适从,成天追忆那近如昨日却恍如隔世的音容笑貌而无力自拔。事实上,我们经受着双重的痛苦,首先是我们自己的,然后是想像中的远方亲人儿子、妻子或情人饱受的痛苦。”我想,这也是目前深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的大部分人的状态,尤其是被封了城的武汉。

网络上到处是对于当初吃野味的人的谴责,然后是对武汉人的谴责。但是这些似乎除了发泄并没办法改变我们的生活分毫。事件追源很多时候是专家的事情,我们大众不曾调查,何来发言的权利。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仅仅知道一个事实:此事发生了。他就是这样发生了。

事情就是发生后,我们首先受到震荡的总是思想。的确的,曾经想不到的问题现在突然就摆在了面前,怎能不想?在这场被称为黑天鹅事件的病毒疫情中,几乎所有行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停摆,有多人因此失业,有多少人钻着空子在发财,而很多的人是忧虑着房贷车贷花呗贷各种该怎么办。曾经我们有多推崇提前消费,现在我们就有多畏惧。至少,我是这其中的一员。

我总是说,相比于奋战在一线的人,我们这种仅仅是忧心于未来的人实在是幸福的。那些在前线与死神抢人的人,是没有这种思索未来的时间的。因为数不完的病人已经让他们精疲力尽,也就无力再去盼望明天了。

年前第一次读书会时,我们彼此对未来充满想象,而这在疫情中的第二次读书会,我们仍在谈未来,只是,仿若我们都更加敬畏明天了。因为如果我们真有明天,那是无数身处一线的无名氏,冒着生命危险守下来的净土。

你可能感兴趣的:(希望在,春天在——在己《周日约》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