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自己(2018.11.15)

细细回想起来,小学时候的自己才是最无忧无虑的自己,没有什么规划,也没有很大很遥远的梦想,就只是期待着放假的时节。因为只有在放假的时候,我才能吃到爸爸从早市带来肠粉;才能坐上爸爸的长长面包车驶往未知的远方;才能一口气看完所有的动画片,玩上喜欢的游戏。

在外读书的日子也让我提早幸运地接触了电脑和互联网,我默默地记下了所有的键盘键位,使我掌握了更快的盲打。也让我看到了未曾接触到的世界,我梦想着,环游世界。所以我努力地学好英语,掌握语法。

到了初中,经历了在外省小升初的无奈,终还是回到了老家。刚回到老家的那段时间,脱离了父母的监管,我终还是没耐得住冲动。我曾连续上过几夜的通宵网吧,也曾谎称资料费骗取过"经费"。

但也就在初三那年,我才明白,这世界是多么残忍。如果初升高落败,未来的希望将会有多么的渺茫。那一年,我转了学,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考取高中。最终,怀着一丝侥幸,我还是顺利升学了,还是县城里最好的(当时应该算是)中学。

步入高中,那年我才14岁。靠着中考成绩不错的谈资,我来到了一个普尖班。往后回想,高一的成绩该是我高中的巅峰时期。其实也没发生什么,但似乎对于择文择理这件事和父亲争辩了很久。还是选择了理科,然后再也没学懂过。

记忆中的高中生活遇上了青春期的叛逆,充满着电脑游戏的屏幕和网吧的恶心味道,最终后果还是由自己承担。当高考前一晚留下悔恨的泪水时,我才发觉,我的青春,已经一去不返还了。

我的大学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在入大学之后就在心中暗暗发誓绝不重蹈覆辙。我对自己要求着一次性过完所有考试,而这些目标也在我大二前都实现了。但我发现,无论我怎么考,都考不过会考试的人。我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有价值,开始由着自己的喜好去评判事物。

而生活总是让我自讨苦吃。大二时期的我是最迷茫的我。我也不是没有去考试,是每一次的考试我都没有通过。呈现在期终的,只能是冷冰冰的数字。大二的我总忙到天昏地暗,但打开被重装过的电脑,又显得一无所有。

终还是到了大三,有了更加充裕的时间。而看向面向毕业生的各类评选奖项,我终还是看透了。毕竟自己的努力只有自己看得到,有的东西不能用证书衡量。每个人的起点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你在校表现优异而显得与众不同。

投放简历-等待面试-回归生活

保持热爱,保持兴趣。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给自己(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