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始发,博论红楼:史湘云和史官文化(连载)

图片发自App

晓梦惊枝雀,花香送旧人。心明云海外,作别尺寒春。承作者春田花农本人授权,精心刊载沉寂基层多年倾心研究红学的江西草根学者厚积薄发之强悍力作:博论红楼。

图片发自App

史湘云与史官文化

作者:春田花农

上一篇讲到史湘云的“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牵出孔子这位大咖,作为史官身份首秀登场。讲到这里,已经很明了了,史湘云实际上是史官群体文化的象征。然而孔子的正职仍是儒家创始人,只因《春秋》一书便在此争得一席之位,然而在史官群里孔子绝非正角。

主角是谁?不用问,司马迁是也!

司马迁祖先是周朝的太史。其父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他希望在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

从这一段可得出,上古时期奉君王之命,就设立了史官职位。然而限于各种因素,例如当时缺少有效的文字载体,或者战乱频繁导致社会动荡,还有当世君王出于私心歹念横加阻挠等等,使汉代以前史官的工作常近于荒废。这就是史湘云的“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薛宝钗曾戏谑:“呆香菱之命苦,憨湘云之话多”。什么意思?《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这不是“话多”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史官有“秉笔直书”好传统。直笔者,“不掩恶,不虚美,书之有益于褒贬,不书无损于劝诫”。史官的职责是“君举必书”,那怕把屠刀架在脖子上,也要说真话,不说假话。所以说史湘云心直口快,开朗豪爽。

关于湘云的好打抱不平,还有外貌的“鹤势螂形”中的“螂”字,很贴切!形容司马迁一类史官,即便犹如螳臂挡车,也要奋勇向前,完成义不容辞的使命。

例如著名的“李陵事件”。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孤军深入与单于八万匈奴骑兵遭遇。经过八昼夜战斗,斩杀了一万多匈奴,由于得不到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然后投降。李陵兵败被俘投降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汉武帝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司马迁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他为李陵直言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于是下令将司马迁判了死刑。汉朝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宫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居然拿不出钱赎罪。为了完成《史记》,他毅然选择了腐刑!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始发,博论红楼:史湘云和史官文化(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