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九上第三单元解读(二)

      遗世独立者的痴情梦忆者张岱在自己的 《自题小像》一文中说“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仅堪覆瓮”。自述的内容,也是他在《湖心亭看雪》时内心真实的写照。从中可以看出张岱是个感性的人,而这位感性而又有学思的张岱,生在了明亡清初的“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1689年清康熙十八年”。

    张岱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他是一位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寻梦》《夜航船》等文学名著。作为明朝遗民,官宦世家子弟,一生未做官,在沉湎与清醒的交织中,他梦忆着前尘繁华,缅怀着往昔风月。他是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

 

图片发自App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卷三(《粤雅堂从书》本)。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堪称古今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湖心亭看雪》作者从听觉角度写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景象,接着从视觉角度概写西湖“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全景。接着变换视角,运用白描手法,由远及近对湖上影子进行特定描写。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白描作为一种描写法,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品读奇景,勾画批注,体会历来为人们所推崇的经典白描写雪景的手法。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张岱一位狂放不羁、洒脱任性的明代遗民;一位拥有超凡脱俗,孤高自赏情怀的遗世孑立者;他痴情于前尘旧事,他与自己心灵对话。 以这壮阔浩渺的西湖雪景,朦胧辽阔的山水间,表达自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的感情。

     

图片发自App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透不过气来,于是,只有在大自然中来舒展自己。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寄情于山水,在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依托。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凌寒独立是其人格。学习时,在教师的点拨下,结合写作背景与具体的语句,思考批注,诵读交流,体会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惊叹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在读中感受的痴情梦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统编教材九上第三单元解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