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成年人不喜欢继续学习?

遇见丽歌

朋友A在一家世界500强公司负责公司内部培训业务。

前一段时间,他为了给事业部同事分享“如何在线学习”的话题,特意在周末做了几个小时的准备工作。

结束了一个小时的分享后,全场90人没有人提问,也没有反馈。终于有个人提出了问题。

但是这个同事的提问让他更悲哀,他接收到的问题是:怎么在邮件里设置咀嚼接收公司推送的在线学习课程?

“我听到这个问题后,当时有种挫败感。”A说。

朋友A所在的公司正在转型为一家数字化公司,为此,公司投入大笔预算制作数字化、领导力等相关方面的线上课程,还组织了不少主题的训练营。

结果,每次参与学习的总是那几十号人,能影响的不用影响就波及到了,影响不到的人,再怎么做训练营活动也影响不到。

”让有些人学习怎么那么难?“ A不由地感叹起来,”可是,很多人嘴上可是说不喜欢本职工作,那你通过学习改变啊。“

”并没有。“

这不是单一的个案。

不少成年人,尤其是过了35岁的成年人,很多人不再喜欢继续学习。

我身边就有个类似案例。

朋友B,名校研究生毕业,刚毕业的十年内,很勤奋,一副上进好青年形象。

B起步的工种是在国企中做工程师。工作上的技术问题,当场解决不了,他会继续查找国外的论文文献来寻找解决思路,晚上回家继续查找资料到很晚,最终写了几条专利,钻研出公司之前遗留的技术难题。

再过了几年,他从技术岗转型到管理岗,走到中层岗位后,据我发现,其学习的活力在逐渐衰退。

自从有了抖音,他回家只要有空就泡到抖音上看视频。

“你这样经常看抖音上的视频,哈哈大笑后,是不是有点无趣。” 我曾经问他。

“你经常看书,不是很无趣吗?”他问我。

朋友B的理论是,工作也是一种学习,工作上已经很辛苦,回家就是要放松。人过了一定年龄,要学的不仅是书本知识。

我认为这套说辞没错,但是总有点不对劲。

很多成年人把学习和工作紧密相关,和年龄割裂开,和业余生活割裂开。在业余时间学习,并不是说工作上不认真工作和学习。

很不幸,不少人都这么认识。

小时候,我们的学习是为了考试;高考完,把复习了好多遍的书撕掉,才解心头恨;成年了,学习是为了工作。工作之余,就是休息。

学习是一种很苦的行为,而不是一种很酷的行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认为是我们的教育宣传出现了问题。

我们从小接收到的关于学习的印象,整个一副苦哈哈模样:

“学海无涯苦作舟。”

“头悬梁锥刺股。”

“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

。。。

这些教育中的宣传故事扭曲了学习的真谛,无形之中把学习当作一种苦差事,间接上给人造成一种对抗和割裂的局面。

事实上,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需求,学习是为了满足一个人的好奇心,学习可以帮助一个人修身养性,学习是一辈子的行为,学习不仅仅是看书,多去实践一些技能也是一种学习。

不间断地学习是个人谢绝平庸的一条重要途径。

个体的学习是一个组织体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条件。

当前,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有些学科大学四年毕业后,学科知识就已经发生变化。如果一个人只是沉醉在过往的专业知识里,那么他/她在职场上被动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人至中年,油腻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其实,如果成年人不喜欢继续学习,对自己的影响好像也不是很大。

但是,对自己的子女培育影响则很大。试想,一个人经常刷抖音的父母,怎么给孩子的学习以支持的能量?一个不能以身作则的父母怎么要求孩子高标准要求自己。

德国著名的脑科学家在研究有关脑的学习能力时,经过科学研究证明:在支持性的关系环境当中,大脑学习最好。如果孩子有一个自己信任的老师,一个相信与自己同在的老师,其大脑就会产生出诸多化学物质,让学习变得更容易。

如果小孩的学习变得容易,其学习过程可能就会构筑正向的反馈循环,小孩可能就会对学习的材料充满主动好奇,家长可能也不用气的脸红脖子粗。

我有时候在想,那些被小孩气的要吐血的父母,到底是小孩出了问题,还是父母出了问题,我不敢随意下结论。

我现在不断给妞妞的分享:学习是快乐的,不是说要轻轻松松学习才是快乐,而是通过学习获得了新的知识,学到了新的技能,自己因此对世界了解更多,自然会更快乐。深度的学习有时候是辛苦的,但是不间断地保持学习,学习的过程就不再只有辛苦。

我们大多数80后甚至90后的学习是被推着学习,目的很明确,学习只是一种暂时的工具,而事实上,学习是一种终身都需要锤炼的习得过程,希望我们的下一代10后成为成年人的时候,工作多年后,依旧对新的习得充满好奇。

望妞妞成年后,意识到学习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如吃饭一样稀松平常,也是肌体一生的需要。
【遇见丽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很多成年人不喜欢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