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做“白日梦”的人更容易成功』

你是不是很差异,做白日梦的人更容易成功?别着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一个爱做白日梦的人,在爱因斯坦研究的相对论上取得重大突破的那一年,他做的“白日梦”最多。还有更让人琢磨不透的事情呢。据研究调查,喜欢做白日梦的孩子,更容易在某个方面取异于常人的建树。

这个白日梦可不是白做哦。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做白日梦。99%的人做的白日梦不是白日梦,而是幻想梦。让我们一起做个白日梦吧。

第一:什么是“白日梦”

这里说的”白日梦“是大脑彻底停工的一种方式。举个例子,我们的大脑每天马不停蹄的工作,每天都要处理诸多的事,这些事情就好比马路上任意停放的车辆,而做个“白日梦”如同清理在道路上杂乱无章的车辆,这样才可以让车更顺畅和高效的通行。比如我们散步,这个散步不是听耳机也不是看手机,专注于散步这件事。包括主动去阅读、修剪一下草坪、静静的看着窗外发呆其实都是“白日梦”的形式。

第二:为什么要做“白日梦”

杰罗姆.辛格在著作《白日梦》中进行了做白日梦、幻想等论证,都是心里健康的基本元素。神经科学家丹尼尔.莱维廷说当人处于心智散步的模式,(白日梦也是一种心智散步模式)而不是以任务为中心的模式时,更有可能激发对事物的洞见。

《自驱型成长》的作者提到自己的儿子马修,在四五岁的时候经常会“心不在焉。”在一次吃饭的时候,孩子盯着燕麦的碗开始了神游,当问起孩子你在干嘛?孩子回应说,“我觉得周围很安静。”我想很多父母如果看到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心不在焉的状态思考一些事情,我想我们一定会大声的斥责,喂!“小子,你又在走神了吧。”结果马修长大后具备杰出的音乐天赋,他的父亲说,跟他小时候爱做”白日梦“有密切的关系。

平时我们在集中精力做事情的时候,我的”白日梦“通道就会关闭。但是如果可以给自己留出放空自己的时间做一个“白日梦,”就如同给自己的大脑充满了电量,在面对思考、记忆、执行的时候表现的就更好。

第三:“白日梦”的误区

有家长会觉得我孩子上课的时候就容易发呆做白日梦,这个白日梦是正常的还是注意力缺陷呢?如果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也容易出现走神发呆,但是如果比其他孩子更严重,并且容易冲动易怒,对课堂任务有困难或孩子感觉身体不适,那就可以请专业的儿科医生进行诊断。健康的“白日梦”是大脑的一次放松,与自己相处的独处的时间。这个时候是与自己心灵的一次交流更容易产生灵感和创意。

人的大脑如同一辆高速运转的汽车,“白日梦”如同是在做保养,可以让车跑的更快,寿命更长。我们知道了做个“白日梦”可以让自己的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给自己留出一点时间,做个“白日梦。”牛顿坐在苹果树下因为观察到了苹果落地,最后为研究万有引力奠定了基础。要知道今天的片刻放空自己是为了绝地反击更有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喜欢做“白日梦”的人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