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打卡第七十九天:被世人埋没的唐代大诗人

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注】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磬:(qìng)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空:使……空明。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译】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图片来自网络

【析】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评】

常建,虽然现今声名不彰,在普通人心目中没有什么印象,包括此前的我。

但事实上,诗坛对常建的评价非常高,无论是唐代还是后世。

他的诗现存57首,数量虽不多,《四库全书总目》称常建“卓然与王(维)、孟(浩然)抗行者,殆十之六七”。

唐人编的《河岳英灵集》(诗集)中常建序称:“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于如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又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例十数句,并可称警策。”

《河岳英灵集》收了哪些人的诗呢?包括了盛唐时期的一些主要诗人如李白、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李颀、崔颢、崔国辅、祖咏、储光羲、常建等人的优秀诗篇,基本上反映了盛唐诗歌的面貌。书中没有选及杜诗,可能由于杜甫蜚声诗坛,较迟于上列诸家,当时还没有篇什广为流传的缘故。

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歌咏隐逸情趣,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

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诗打卡第七十九天:被世人埋没的唐代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