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备好四台虚拟机,安装好mysql。
安装虚拟机:https://blog.csdn.net/mengduan913/article/details/125498251?spm=1001.2014.3001.5502
安装mysql:https://blog.csdn.net/mengduan913/article/details/125362694?spm=1001.2014.3001.5502- 在四台机器 /etc/hosts 文件中配置映射
192.168.109.132 node01
192.168.109.128 node02
192.168.109.129 node03
192.168.109.130 node04
解压文件到/usr/local文件夹下
tar -zxvf Mycat-server-1.6.7.5-release-20200422133810-linux.tar.gz -C /usr/local
配置环境变量
vi /etc/profile
添加如下配置信息:
export MYCAT_HOME=/usr/local/mycat
export PATH=$MYCAT_HOME/bin:$PATH:$JAVA_HOME/bin
DOCTYPE mycat:server SYSTEM "server.dtd">
<mycat:server xmlns:mycat="http://io.mycat/">
<user name="root" defaultAccount="true">
<property name="password">123456property>
<property name="schemas">TESTDBproperty>
<property name="defaultSchema">TESTDBproperty>
user>
mycat:server>
DOCTYPE mycat:schema SYSTEM "schema.dtd">
<mycat:schema xmlns:mycat="http://io.mycat/">
<schema name="TESTDB" checkSQLschema="false" sqlMaxLimit="100" dataNode="dn1">
schema>
<dataNode name="dn1" dataHost="localhost1" database="chencc" />
<dataHost name="localhost1" maxCon="1000" minCon="10" balance="2"
writeType="0" dbType="mysql" dbDriver="native" switchType="1" slaveThreshold="100">
<heartbeat>select user()heartbeat>
<writeHost host="hostM1" url="192.168.109.132:3306" user="root"
password="123456">
<readHost host="hostS1" url="192.168.109.128:3306" user="root" password="123456">readHost>
writeHost>
dataHost>
mycat:schema>
mycat的启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控制台启动,一种是后台启动,在初学的时候建议大家使用控制台启动的方式,当配置文件写错之后,可以方便的看到错误,及时修改,但是在生产环境中,使用后台启动的方式比较稳妥。
- 控制台启动:去mycat/bin目录下执行 ./mycat console
- 后台启动:去mycat/bin目录下执行 ./mycat start
从另外的虚拟机去登录访问当前mycat,输入如下命令即可
mysql -uroot -p123456 -P 9066 -h 192.168.109.132
此时访问的是mycat的管理窗口,可以通过show @@help查看可以执行的命令
从另外的虚拟机去登录访问mycat,输入命令如下:
mysql -uroot -p123456 -P8066 -h 192.168.109.132
<schema name="TESTDB" checkSQLschema="false" sqlMaxLimit="100" dataNode="dn1">schema>
schema标签用于定义mycat实例中的逻辑库,mycat可以有多个逻辑库,每个逻辑库都有自己相关的配置,可以使用schema标签来划分这些不同的逻辑库。如果不配置schame,那么所有的表配置都将属于同一个默认的逻辑库。
dataNode:该属性用于绑定逻辑库到某个具体的database上。
checkSQLschema:当该值为true时,如果执行select * from TESTDB.user,那么mycat会将语句修改为select * from user,即把表示schema的字符去掉,避免发送到后端数据库执行时报错。
sqlMaxLimit:当该值设置为某个数值的时候,每次执行的sql语句,如果没有加上limit语句,mycat也会自动加上对应的值。例如,当设置值为100的时候,那么select * from user的效果跟执行select * from user limit 100相同。如果不设置该值的话,mycat默认会把所有的数据信息都查询出来,造成过多的输出,所以,还是建议设置一个具体的值,以减少过多的数据返回。当然sql语句中可以显式的制定limit的大小,不受该属性的约束。
<dataNode name="dn1" dataHost="localhost1" database="chencc" />
dataNode标签定义了mycat中的数据节点,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数据分片,一个dataNode标签就是一个独立的数据分片。
name:定义数据节点的名字,这个名字需要是唯一的,我们需要再table标签上应用这个名字,来建立表与分片对应的关系
dataHost:该属性用于定义该分片属于哪个数据库实例,属性值是引用dataHost标签上定义的name属性。
database:该属性用于定义该分片属性哪个具体数据库实力上的具体库。
<dataHost name="localhost1" maxCon="1000" minCon="10" balance="2"
writeType="0" dbType="mysql" dbDriver="native" switchType="1" slaveThreshold="100">
<heartbeat>select user()heartbeat>
<writeHost host="hostM1" url="192.168.109.132:3306" user="root"
password="123456">
<readHost host="hostS1" url="192.168.109.128:3306" user="root" password="123456">readHost>
writeHost>
dataHost>
name:唯一标识dataHost标签,供上层的标签使用
maxcon:指定每个读写实例连接池的最大连接
mincon:指定每个读写实例连接连接池的最小链接,初始化连接池的大小
balance:负载均衡类型:
0:不开启读写分离机制,所有读操作都发送到当前可用的writeHost上
1:全部的readHost和stand by writeHost参与select语句的负载均衡,简单的说,当双主双从模式(M1->S1,M2->S2,并且M1与M2互为主备),正常情况下,M2,S1,S2都参与select语句的负载均衡
2:所有读操作都随机的在writeHost、readHost上分发
3:所有读请求随机的分发到writeHost对应readHost执行,writeHost不负担读压力,在之后的版本中失效。
writeType:写类型
writeType=0:所有的写操作发送到配置的第一个writeHost,第一个挂了切换到还生存的第二个writeHost,重启之后以切换后的为准,切换记录保存在配置文件 dnindex.properties
writeType=1:所有写操作都随机的发送到配置的writeHost,1.5以后废弃不推荐
dbType:指定后端连接的数据库类型,如MySQL,mongodb,oracle
dbDriver:指定连接后端数据库使用的Driver,目前可选的值有native和JDBC。使用native的话,因为这个值执行的是二进制的mysql协议,所以可以使用mysql和maridb,其他类型的数据库则需要使用JDBC驱动来支持。
switchType:是否进行主从切换
-1:表示不自动切换
1:默认值,自动切换
2:基于mysql主从同步的状态决定是否切换
<table name="travelrecord" dataNode="dn1,dn2,dn3" rule="auto-sharding-long" >table>
table标签定义了mycat中的逻辑表,所有需要拆分的表都需要在这个标签中定义。
name:定义逻辑表的表名,这个名字就如同创建表的时候指定的表名一样,同个schema标签中定义的名字必须唯一。
dataNode:定义这个逻辑表所属的dataNode,该属性的值需要和dataNode标签中的name属性值对应,如果需要定义的dn过多,可以使用如下方法减少配置:
<table name="travelrecord" dataNode="multipleDn$0-99,multipleDn2$100-199" rule="auto-shardinglong" >table>
<dataNode name="multipleDn$0-99" dataHost="localhost1" database="db$0-99" >dataNode>
<dataNode name="multipleDn2$100-199" dataHost="localhost1" database=" db$100-199" >dataNode>
rule:该属性用于指定逻辑表要使用的规则名字,规则名字在rule.xml中定义,必须与tableRule标签中的name属性值一一对应
ruleRequired:该属性用于指定表是否绑定分片规则,如果配置为true,但没有配置具体rule的话,程序会报错。
primaryKey:该逻辑表对应真实表的主键,例如:分片的规则是使用非主键进行分片的,那么在使用主键查询的时候,就会发送查询语句到所有配置的DN上,如果使用改属性配置真实表的主键。那么mycat会缓存主键与具体DN的信息,那么再次使用非主键进行查询的时候就不会进行广播式的查询,就会直接发送语句到具体的DN,但是尽管配置改属性,如果缓存没有命中的话,还是会发送语句给具体的DN来获得数据
type:该属性定义了逻辑表的类型,目前逻辑表只有全局表和普通表两种类型。对应的配置:
全局表:global
普通表:不指定该值为global的所有表
autoIncrement:mysql 对非自增长主键,使用 last_insert_id()是不会返回结果的,只会返回 0。所以,只有定义了自增长主键的表才可以用 last_insert_id()返回主键值。mycat 目前提供了自增长主键功能,但是如果对应的 mysql 节点上数据表,没有定义 auto_increment,那么在 mycat 层调用 last_insert_id()也是不会返回结果的。由于 insert 操作的时候没有带入分片键, mycat 会先取下这个表对应的全局序列,然后赋值给分片键。 这样才能正常的插入到数据库中,最后使用 last_insert_id()才会返回插入的分片键值。如果要使用这个功能最好配合使用数据库模式的全局序列。使用 autoIncrement=“true” 指定这个表有使用自增长主键,这样 mycat 才会不抛出分片键找不到的异常。使用 autoIncrement=“false” 来禁用这个功能,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删除掉这个属性。默认就是禁用的。
needAddLimit:指定表是否需要自动的在每个语句后面加上limit限制。由于使用了分库分表,数据量有时会特别巨大。这时候执行查询语句,如果恰巧又忘记了加上数量限制的话,那么查询所有的数据出来,就会执行很久的时间,所以mycat自动为我们加上了limit 100。当前如果语句中又limit,那么就不会添加了。
childTable标签用于定义ER分片的子表。通过标签上的属性与父表进行关联。
name:定义子表的表名
joinKey:插入子表的时候会使用这个列的值查找父表存储的数据节点
parentKey:属性指定的值一般为与父表建立关联关系的列名。程序首先获取joinkey的值,再通过parentKey属性指定的列名产生查询语句,通过执行该语句得到父表存储再哪个分片上,从而确定子表存储的位置。
primaryKey:跟table标签所描述相同
needAddLimit:跟table标签所描述相同
server.xml几乎保存了所有mycat需要的系统配置信息。
server.xml中的标签本就不多,这个标签主要用于定义登录mycat的用户和权限。
property标签用来声明具体的属性值,name用来指定用户名,password用来修改密码,readonly用来限制用户是否是只读的,schemas用来控制用户课访问的schema,如果有多个的话,用逗号分隔
privileges标签是对用户的schema及下级的table进行精细化的DML控制,privileges节点的check属性适用于标识是否开启DML权限检查,默认false标识不检查,当然不配置等同于不检查
在进行检查的时候,是通过四个二进制位来标识的,insert,update,select,delete按照顺序标识,0表示未检查,1表示要检查
system标签表示系统的相关属性:
属性 | 含义 | 备注 |
---|---|---|
charset | 字符集设置 | utf8,utf8mb4 |
defaultSqlParser | 指定的默认解析器 | druidparser,fdbparser(1.4之后作废) |
processors | 系统可用的线程数, | 默认为机器CPU核心线程数 |
processorBufferChunk | 每次分配socket direct buffer的大小 | 默认是4096个字节 |
processorExecutor | 指定NIOProcessor共享的businessExecutor固定线程池大小,mycat在处理异步逻辑的时候会把任务提交到这个线程池中 | |
sequnceHandlerType | mycat全局序列的类型 | 0为本地文件,1为数据库方式,2为时间戳方式,3为分布式ZK ID生成器,4为zk递增id生成 |
rule.xml里面就定义了我们对表进行拆分所涉及到的规则定义。我们可以灵活的对表使用不同的分片算法,或者对表使用相同的算法但具体的参数不同,这个文件里面主要有tableRule和function这两个标签。
<tableRule name="rule1">
<rule>
<columns>idcolumns>
<algorithm>func1algorithm>
rule>
tableRule>
name属性指定唯一的名字,用来标识不同的表规则
内嵌的rule标签则指定对物理表中的哪一列进行拆分和使用什么路由算法
columns内指定要拆分的列的名字
algorithm使用function标签中的那么属性,连接表规则和具体路由算法。当然,多个表规则可以连接到同一个路由算法上。
<function name="hash-int" class="io.mycat.route.function.PartitionByFileMap">
<property name="mapFile">partition-hash-int.txtproperty>
function>
name指定算法的名字
class指定路由算法具体的类名字
property为具体算法需要用到的一些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