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米歇尔·奥巴马著。
如果一部自传可以给人带来希望自信,给人以正量导向,给予人力量,会让人产生共鸣引起思考。这就是一部成功的好的自传小说。而《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充满正能量与力量。成为海外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之一。
米歇尔·奥巴马最好的诠释了“人生不设限,勇敢做自己”。她说,“我评估我的目标,分析我的成绩,计算我取得胜利的次数。如果前方有一个挑战要迎接,我一定会迎头而上。证明自己一次之后还有下一次。这就是一个女孩的生活,她总在不停的问自己,“我是否足够优秀?”并不断地给出自己的答案”。
米歇尔·奥巴马成长在普通的非洲裔黑人家庭,生活在芝加哥南城,租住在公寓里。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是家庭主妇,抚育她和哥哥成长。
她的父母从小教育孩子们“远超现状,走得更远”。再难也坚持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
米歇尔四岁时跟着姑婆萝比 学习弹钢琴。她写道:“钢琴书里的曲子我学了一首又一首。我也许并不比其他学生优秀,可能一样笨拙,但是我很有动力。对于我来说学习的过程有一种魔力,我从中得到了一种成就感。”
在被社会视为“破旧贫民窟”被定义为“贫民区思维”错误定义的布林矛尔小学上学时,让米歇尔明白“失败先是一种感觉,很久以后吃会变成实际的结果。”激发了她不甘落后的信念。
米歇尔高中时以优异成绩免费入学惠特尼·杨高中,圈子的扩大,优秀的学生比比皆是,起初的她战战兢兢地对自己足够优秀产生了怀疑,勇者无畏强者上,她坚定地告诉自己,不管我入学时与别人有怎样的差距,只有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在需要时寻求帮助,学着调整自己的节奏而不是犯拖延症,我就能迎头赶上,靠自己强大的信念战胜困难,她脱离舒适区,努力学习,几乎以全A的成绩赶上同学完成了高中学业。
大学想选择普林斯顿大学,但是一位女性入学申请顾问说米歇尔不是读普林斯顿的料,米歇尔没有退缩,凭着努力勤奋,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她说,“别人否定的,我无须向她证明任何事,我只需要证明给自己看”。
米歇尔对自我有清醒的认知,她给自己树立了坚定,实际而且明确的目标。遵从“付出努力,得到回报”的法则。她总会问自己:“我想成为怎样的人?会问自己我想要什么?包括最重要的问题:我是否足够优秀?是的,我足够优秀。”
她说自己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她不停止读书,她说读书学习就是一扇门,让她头脑通向广阔天地,每天有顿悟,思路变得清晰。她说自己已来到山脚下,深知只有不断努力向上攀登,才能获得尊重和喜爱。
她定义学校是一个能够定义自己人生的地方——争取接受更多的教育是一件值得去努力的事情,因为教育能帮助我们走向更远的未来。
学习是能够让一个人从内心深处唤起对自己的“自信”。不断学习,一定要坚持下去,要不断追求卓越。
她懂得了解自己,无所畏惧的学习态度,生活的优雅真诚坦率,充满勇气和力量的个性,她成就了最好的自己。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靠近怎样的人。米歇尔从读书时开始与三观一致,积极向上的朋友在一起。她遇到的也是同等优秀的人,职场上给了她很多良好的建议和帮助。
优秀的她遇到了优秀的奥巴马,共建了家庭,相互影响,携手同行共进,成就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的传奇,米歇尔以非常难得清醒的自知,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和勇气智慧,靠着对自己不断进步的鞭策,造就了从平凡的非洲裔女人到美国第一夫人的经历。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不是空谈。
米歇尔的父母,如老黄牛般辛苦勤奋工作,不计自己得失,只为儿女接受好的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改变社会的偏见,他们做到了,儿女做到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写道:
孩子,我要求你用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哲学家康德说过:“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让自律变成一种习惯,学习自律,每天读书;生活自律,早睡早起;运动自律,坚持锻炼;微笑生活,怡悦身心。你就会发现人生会变得与众不同。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并非常态,它是罕见而艰巨的心理成就。”
当一个人找到了真实的自己,真正了解自己,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就会不为物所惑、不为情所迷、不被名利羁绊,就可以向着自己的人生理想笃定前行。
找到了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有坚定的追求,将之作为自己的锚定,即使短时间内经历重重挫败,也会因为心里的目标而坚持下去。熬过熬不过去的坎,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假以时日,必定会成为、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