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不恋 当下不杂 未来不迎

七万年前智人基因突变,具备了“讲故事”的能力,从众多物种中脱颖而出跃迁为食物链的顶端,于是大规模构建想象,虚构出上帝、国家、金钱、民族、公司、爱情、道德、价值观等一系列的共同想象。纵观历史我们发现,每个重大历史发展阶段都会创造出一个个新故事聚合人们,改造世界,于是我们来到了今天这样的一个新老交替的十字路口。

人类虚构史-----讲故事的历史

1、狩猎时代期间:人类最重要的“故事”是“泛灵论”,也就是万物有灵,人和动物是平等的,大家没有“我”的概念,过去采摘果实都会跟它窃窃私语半天。

2、农业革命期间:人类驯服了动植物,“泛灵论”自然也就不适用了,现在开始人类就感觉要比其它动物更高一级,从此打破平等,于是新的故事------“神”就出现了,上帝说:是我给了人类的灵魂,万事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此后上帝第一,人类第二。

3、达尔文进化论出现后:传统的一神论认为,只有智人拥有永恒的灵魂,然而完全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能证明——人有灵魂,猪为何就没有呢?这个概念从根本上违反了进化论的基本原则,所以“神”这个故事也就讲不下去了,人可以说老子天下第一,那人究竟比动物厉害之处在哪里呢?一大批科学界、哲学界的先驱们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最终发现只有人才有“意识”这个东西,其它动物压根就没有,于是又一个新故事出现了--------“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这个故事到底是什么?

人文主义认为人类自己就是意义的本源,因此自由意志是最高的权威。

例如,如果一位现代女性想知道自己离婚好不好,她不太可能盲目接受神父的判断,而是仔细审视自己内心的感觉。如果感觉还不太清楚,就会和闺蜜见面喝喝咖啡,倾吐心声,然后闺蜜跟你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跟你一样也想离婚,听从内心的声音,你觉得它好它就好,你觉得它不好,也许就会真不好。

人文主义认为生命就是一种内在的渐进变化过程,靠着经验,让人从无知走向启蒙。人文主义生活的最高目标,就是通过这种智力、情绪及身体体验,充分发展人的知识。

赫拉利讲到,人文主义分为三大流派

第一种是自由人文主义:它认为我们应该让每个人都尽量自由自在地体验世界、听从自己的自由意志、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感觉对了,就该去做。我们要为自己思考,因为从内心就能找到所有答案。

第二种是社会人文主义:想达成社会和谐,并不是让每个人都自恋地探索自己的存在,而是要请所有人放下自己的愿望,个人必须对社会和集体服从。

第三种是进化人文主义:它认为冲突带来的优胜劣汰能够促成自然选择、推动进步。聪明的商人让愚蠢的人破产,这是好事。只要遵照这种进化逻辑,人类就会不断变得更加强大,最后成为超人类。

人文主义相信自己的“感觉”,不需要有神来限制我们的力量、赋予我们意义,只要自由选择,就能找到所需的意义。但是如果我们发现顾客和选民从来就没有自由选择,如果能用科技来计算、设计就能击败他们的感觉,一切会变得怎样?

是因为它的三大前提假设被颠覆了,也就是被现代科技和生物工程给推翻了。

其一,我和我的“自我”是不可分割的,用心审视,就能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自我;但是你想想你是不是经常口是心非、知行不一、身体背叛心灵呢。

其二,真实的自我是完全自由,拥有自由意志的;可是你并没有自由意识,你接受信息的多少和渠道决定了你的认知、观点和行为,谈何自由?更何况你怎么知道你接受的信息是不是真实可靠,是不是被人操控,就像现在的广告商一样,给你灌输一些信以为真的观念,然后你屁颠屁颠的花掉大把钱,然后发现也没有像广告里说的效果。

其三,没有人比我自己更了解我自己,必须自己说了算,不能让别人替我做决定。你可能连一个决策都拿不定主意,到处问别人,要是了解自己的话就能够做出自己很满意的决策方案呀。其实你根本不了解自己,你很多时候并没有理性的去深入思考,而是凭感性和情绪做出一系列错误的决定,我们经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能说你了解自己多少?

如今我们只能对人的生物身体构造、组成元素等微乎其微方面有些了解而已。

而科学界目前已经有了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三个假设都是错的。

首先,大脑不只是一个“自我”

我们大脑中有分别两个自我:“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体验自我”是我们每时每刻的意识,它与记忆和故事无关,而当我们要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候,往往是“叙事自我”负责。

而大多数人口中的“我”,讲的是我们脑中的故事,而不是身体持续感觉到的当下体验。

举个例子,你可能会想象着跟某个美女牵着手在花前月下畅想着你们的未来,可是当你跟她见面的时候面红耳赤,屁都不敢放一个。

每时每刻,大脑的生化机制都会创造体验,这些瞬间的体验并不是积累成永续的本质。在这一片混乱中,“叙事自我”试着找出秩序,编制出一则永不完结的故事,让每项体验都有自己的位置,也就有些长久的意义,虽然一切合理且诱人,却仍然只是虚构的故事。

其次,自由意志不存在

即人不能“选择”自己的欲望,人的欲望并不受意识所控制。

在一项实验中,受试者躺进一台脑部扫描设备,两手各拿一个开关,根据想法随意按下任何一个开关,科学家通过扫描他的大脑就能先几百毫秒感觉到他的选择。

即机器不但可以先一步知道你“想”干什么,甚至可以控制你“想”干什么。你说你的自由意志在哪里?

最后,计算机算法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人的非理性已经毋庸赘述,我们在投票和消费的时候经常犯错,导致自己利益受损。计算机算法就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为了“你自己的利益”,你应该让算法替你做决定。

赫拉利说:一位姑娘将来可能会让谷歌替她挑选对象,因为谷歌知道她所有的信息,它更理性、睿智,而不会让你因为表面的诱惑(帅气、花言巧语)而犯了人生大错。

当这三个故事不成立,赫拉利认为未来人类会面临三大趋势:

人变得没用:当人工智能强大后,战争会越来越依赖高科技,网络战也就是几分钟的事;机器能够取代许多人的工作,比如股市的高频交易、普通律师、医疗诊断等职业都会慢慢被机器取代,而且准确率和效率更高。人作为社会运行因素的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都没有了,那么政治经济系统就会认为人没有价值。也许人类整体可能还是有价值的,但每个人作为个体是没有价值的。

人类将丧失自主权: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会慢慢放弃决策权。

这大概会分三步走:首先,算法相当于我们身边的先知,你有什么问题问它下,但决策权在你手里。其次,算法相当于我们的代理人,它告诉你一个大的方向和原则,它去执行,执行中的一些小的决策,它自己说了算;第三,算法成了我们的君主,你索性什么都听它的。

我们以GPS导航应用为例,我们开车去一个陌生的城市,你在导航输入目的地,然后有导航指引你去往你想去的地点,如果导航告诉你这条路拥挤,你也可以不听它而继续用你自己的判断可能你会堵在路上半小时,然后上班迟到,下次你还会自己做主吗?

21世纪的新科技可能会彻底扭转人文主义革命,让人类交出权威,送到非人类的算法手中。

变成神人:也许有种人不受算法控制,他们就是控制算法的人。还有一些精英是算法不能理解的,算法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需求。他们才是世界的主人,站在算法系统背后,做最重要的决策。他们不是普通的“智人”,而是利用生物技术主动升级了的人,成了“神人”。20世纪的医疗技术以治病为主,21世纪的医疗技术可能以给人升级为主要目的。而且只有极少数富人能花得起这个费用。也只有极少数人,系统认为给你升级是值得的。

关于“人文主义”故事中,“意识”被认为就是人脑计算机的额外副产品,甚至可以说是精神污染,就是说人类根本不需要“意识”这个东西。

既然“人文主义”这个故事又讲不下去了,按照规律,新的故事又将诞生。

三、未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主导呢?

既然人不过是一个带有“意识”的副产品计算机,当有更强智能计算机出现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

赫拉利提出了两个故事: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人文主义。

科技人文主义就是通过基因技术、生物工程和人工智能让人变成神,能成为神的人可能是少数富豪,大部分人还是普通人,按此推论的话大部分成不了神的普通人最终会成为神的“奴隶”。

数据人文主义是一起都是以数据处理,一起都是万物互联,那就可能出现万物之网,既然数据主义为“新故事”,“新宗教”,人们就得遵守一个规则:无条件共享个人的所有数据。那么问题是当万物之网这个故事在接着往下走,未来会怎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往不恋 当下不杂 未来不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