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永远的牛虻

前年的时候,朋友送我一本《牛虻》,作者是伏尼契。因为是竖排的繁体字,看了几页,放下了。这几天,抽空看完了。该书描写了意大利革命党人牛虻的一生。

小时候,牛虻是个单纯的孩子,他虔诚地信仰上帝。他的家庭很富裕,但是家庭状况比较复杂。父亲早亡,同父异母的哥哥嫂子歧视、排挤他,亲身母亲也染病身亡。

牛虻的童年,只有两个最重要的人:神父蒙泰尼里和女同学琼玛。神父陪伴他(那时候,他的名字叫亚瑟)成长,从少年到青年,带他学习宗教、哲学等各方面的知识,给他无微不至的照顾。

而琼玛,是他一生中最爱的人。这一点,从他赴死之前给她的信里可以感知:“当你还是一个难看的小姑娘,穿着一件花格子布的罩衫,围着一个皱缩不平的胸褡,背上拖着一条小辫子的时候,我已经爱上你了,我现在也还爱着你。”

后来,在他经历了欺骗、背叛等等一连串的打击后,特别是当他得知自己的亲生父亲就是神父蒙泰尼里时,彻底崩溃了。他认清了所谓的上帝,从一个无比虔诚的天主教徒变成了一个无神论者。


为了逃避这一切,他制造了自杀的假象,离开了这个伤心地,漂泊到南美洲度过了13年炼狱般的艰难生活。扫猪圈、在马戏团扮演驼子、在港口给海员打杂……在这段时间里,他过得很艰难,但又在拼命摆脱现实对他的无情嘲弄,就像他说的:那个可怜的小丑也会有一个灵魂——一个活生生的拼命在挣扎的人的灵魂,拴牢在那一个弯曲的躯壳里。

当他再次回到意大利时,已经破茧重生,成为一个坚强、冷酷、不动声色的革命战士。他会写犀利的文章抨击别人,会说最狠毒的话,但心底还是保留着柔软又善良的底色。

故事的结局是:在亲情与信仰的斗争中,信仰战胜了亲情。蒙泰尼里把自己的儿子送上了刑场,而他自己,也在痛苦中死去。

合上书本,脑海里只剩下牛虻写给琼玛的最后几行字,“不论我活着,或是我死掉,我都是一只快乐的飞虻”。

你可能感兴趣的:(《牛虻》:永远的牛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