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有感


跟先生孩子、婆婆、大姐一起去电影院看了《你好!李焕英》,电影以“真情实感”的故事情节打动人心,让人潸然落泪。影片故事情节是以自己的母亲为主题,献给母亲,缅怀母亲的佳作。“母亲”自古以来就是伟大与不平凡的化身,这个选题本身就容易戳中观众的心,激起泪点。据说票房已突破20亿,贾玲导演的处女作,完美获胜。

这部电影我是看得一波三折,带着儿子每次都是各种折腾,四岁的男孩子坐不住,屁股底下如坐针毡,看一会就要跑出去玩耍,害我跟他跑进跑出两次,奶奶爸爸姑姑任何人看电影丝毫不受影响,唯独孩子是妈妈的主要责任。孩子也反馈了“世上只有妈妈好”。

为了稳住他,第一次出去带他买了棒棒糖,回来舔着棒棒糖稳稳当当地陪我看了半小时,吃完棒棒糖的功夫,又开始坐不住了,第二次又带他出去买了哈根达斯冰淇淋,回来这次各种哄着,才没有离开座位。

每次看到贾玲声泪俱下,我都忍不住眼泪滑落脸颊,坐在一旁年幼的女儿悄悄看看我,心中一片懵懂,此时的她一定不会懂“妈妈怎么哭了”?

我还是闺阁少女时,也是跟女儿一样不懂母亲,小时候在姥姥家长大,记忆中,母亲似乎从来没有抱过我,每次她来姥姥家看我时,正当我跟邻居小伙伴儿玩儿得尽兴,大人们都会告诉我“你妈来了,还不赶快回家?我都是一溜烟地跑开,不是跑回家,而是躲起来,什么时候听说母亲走了,我才肯回家。

那时候害怕见到母亲,跟她有一种生疏感,见到她我就想躲起来。每次都是到过年时母亲各种哄着我回家跟姐妹妹妹一起过个年。爹妈给买新衣服,给红包,大年初二带我们去县城给爷爷奶奶拜年,他们也给包个大红包,那时候每次领红包都是儿时过年的一个念想,一种期盼。

平时是不可能去的,都是姥姥去我才去。

上了大学后,距离母亲越来越远,依然不懂母亲,体会不到母亲为子女的苦心,由于多年的隔阂,母亲始终没有住进我心里,我也很少给母亲打电话,每次打电话就是交学费,寄生活费,别无其他。但是母亲每次都是有求必应,尽量满足我的一切要求,好弥补她的女儿因为没能在她身边长大,而有的愧疚感。

后来结婚有了孩子,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我慢慢感知到了母亲的存在,生产时在医院给她报平安,她听说我生了,她悬着着的一颗心终于放回肚子里,她说“她一宿未眠,好担心我”。孩子九个月大时我要工作了,母亲过来帮我看孩子,她心脏不太好,时常腰疼,但是她都是默默忍受,从不抱怨。

由于上一代跟年青一代的育儿观念不同,加上心中多年的隔阂,跟母亲之间也产生过误会和摩擦,一时我们母女关系很紧张,很多次我都觉得母亲不够理解我,儿时想要的那种关爱从来不曾满足过,可我曾经还为此怪过她,埋怨过她,伤她的心。还拿她跟婆婆做过比较。她也是纠结和无助吧?可是在女儿面前,她从来不曾诉过苦,偶然的一天看到她的床头放着一本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她在从书中找寻化解痛苦的出路吧。

其实,后来想想我也不曾理解过母亲。她这一辈子吃得苦最多,受得累最多,承受的痛苦最多。她本是“高材生”,成绩优异,仅仅一分之差跟大学失之交臂。从此她的人生改写了,后来有了我们……

80年代开始计划生育,不得已把我放姥姥家,这种分离也是每个母亲无法忍受的,换位思考,假如我的女儿不在我身边,那应该是一种带着痛的思念。换做自己的母亲,又何尝对我不是痛的思念呢?正如电影中所说,“我一天也没有做过让妈妈高兴的事”,竟是让老母亲操碎了心。

在我人生遇到困境时,是母亲无私地爱和支持给我度过难关的勇气和力量,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她都毫无保留。在我处于低谷时,“伟大的母亲”终于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我开始深刻感受到母亲,感受到母亲无私的爱,她把上快满20年的保险金退出来,全部给我……那个时候母亲就是我最大的心灵依靠和精神支柱。她对女儿的期盼最终都汇成一个心愿,她也总是说“什么都不重要,健康快乐最重要”。就如我对自己的儿女一样,只希望他们“健康快乐地长大”所有的心愿显得都是那么逊色,“健康快乐”这一朴素的心声是所有天下父母的心愿吧。

我们母女关系终于因为人生劫难而修复,而今我已做了母亲,有儿有女,更能够理解母亲终极一生对儿女无私的爱!曾经她总觉得愧对我这个女儿,一直默默努力奉献。就如影片所说,从有记忆开始,妈妈就是中年妇女的样子,我们都忘了她曾经也是花季少女。

妈妈曾经也是花季少女,如今已开始老去,双鬓白发,皱纹爬满她的脸庞,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该让她安享晚年了,我比贾玲幸运,还有母亲陪伴。在母亲依然健在时觉醒,是一大幸事,余生好好爱妈妈!多做些让她高兴的事。

不要等到,“树欲停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那是怎样的遗憾终生?!只剩肆意的“泪千行”。又能怎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好,李焕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