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珊:习得的部分:1.1岁以前,孩子通过口、手、腿、脚去发展大脑,1岁以前的探索建构了孩子一生的心智模式。2.腿的发展同时协助了手等其他器官的发展,是各部分的发展更加精细化。3.会走路,也代表儿童发展的一次飞跃,发现了独立,可以依靠自己去到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4.1岁以后,孩子进入感知运动阶段,会用自己所有的器官综合起来,通过运动、自由探索的方式,来认识环境与事物,从而成为自己的直接经验。这种方式称之为跨通道认知,1岁以前,孩子是通过单向的感官认识来发展大脑,1岁以后,孩子会通过视听嗅味触、肢体全方位的去认识,右脑收集信息,通过胼胝体传送到左脑进行加工,最终完成认知的全过程。没有直接经验学习的孩子,在听到间接经验时,就无法听懂别人说的话。5.语言敏感期,语言关键期在0到2.5岁,语言敏感期在2岁(语言爆炸期),是不同的。语言敏感期的关键帮助:&不把孩子交给不爱说话的人带&孩子说话时必须给予回应&孩子说话时,必须引导孩子表达清楚,鼓励孩子表达出来,在孩子不会是成人可以帮孩子表达出来,再请孩子自己说&孩子语言敏感期时学习多种语言会导致孩子失去深入学习语言的能力。
疑问:当孩子有能力自己做,而又不愿意做想要成人陪伴时,成人会有情绪,希望幼儿尊重自己,然而这样问题并没有解决,幼儿会更加的哭闹或其他的表现,甚至心理上有创伤。思考,成人是能够通过理性自我管理的,如果与幼儿生活时,当不能在爱与自由,规则,平等上面绝对的、很好的执行,是不是可以通过规则让自己进行理性的自我管理,不去拿我也会有情绪,我也可以拒绝等,来造成幼儿的困扰。用这种方式减轻可能造成的伤害。
文丽:这个在于成人的成熟度和包容度。听完了这个具体的事例,我觉得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探讨的一个事例。那我听完这个分享,我自己的当下的一个很直接的感受就是,你是在把你自己的东西就是合理化了。
珊珊:对,就是合理化,在未成熟之前,我认为不能给太多灵活的可变通的处理方式。
文丽:就是大李老师在课里面讲了,就是孩子很多的时候确实就会勾起我们自己的那个内在的那种情绪和感受。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我不是神,是人就会有种种的这种内在的东西在那儿翻滚着,然后这时候就是很容易共生,或者是对抗,然后就会把这一部分就是显化出来,因为他就是相对来说就能量就比较弱,那就把自己这一部分显化出来,而这个时候确实是没有那个成熟度的我,我觉得我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也会是这样子的。我不太理解你说的这个,在未成熟之前,不能给太多灵活的,可变通的处理方式。你是只承认吗?承认不可以有灵活和变通的方式吗?
珊珊:就是自己合理化的那个部分不能有,而有了平等那一个前提,这个“合理化的”部分就会生长
卢老师:姗姗,我在听你分享的这个具体是什么?我首先就是想对你表达的是欣赏。那么坦诚的把自己剖析出来。也很清晰,当时自己是怎么了?我个人理解的是,爱、自由、规则、平等。首先是爱和自由,后面是规则和平等,然后平等是放在最后面。平等应该传递的是人格上的平等。那对于弱小的幼儿,肯定是需要我们大人和老师的照顾,更多的照顾。还有在上厕所这个事情上,好多好多孩子都有类似这样的情况。包括我们家小小毛,现在六岁了,他上厕所依然要我陪。那我发现他并不是不能独立,他在学校就可以自己完全独立上厕所。无论是在以前的传统幼儿园,还是在现在儿童之家。但是在家里的时候,他就要求妈妈陪着,这可能就是一种心理的需求。所以我会陪着她。偶尔的时候我也会烦自己,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会有点烦躁,但是只要我在的时候都会满足她,陪着她。常常也是,就是大小便对他们来说,跟吃饭睡觉一样,是特别特别重要的一个事情。我婆婆她在我这里住着,一旦她有便秘的时候,她的情绪就特别焦躁。还有分享一点,文丽去年参加音乐培训,回来过后那孩子的状况是五花八门,但是他都能包容的下来,就是HOLD住,然后就让孩子慢慢的沉静下来了。就能感觉到她的那个整个人的状态,就是爱,又被充满,真的是被充满的状态。所以,无论孩子们在课堂上是什么情况。他都能接着下来,都能包容下来。就我,就当时我在那儿配课的感觉,还有后来我们当下和文丽沟通的感觉就是,能看到他自己是被爱充满了。其实是我自己,这个时候是有匮乏的,我的情绪或者我的状态是不太好的。
珊珊:我想说的是可能对不同的人,这个度还真的不能够是一样的标准,像文丽,她的包容度就很高,那他就可以这样去执行。但是对于我来说,我还没办法完全驾驭,那我就必须得一个理性的标准给到我,那我就能够完全因为这是规则,我能够去执行的。就是在处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不能先去思考我自己的情绪,我跟你平等。这个必须要把这一部分拿掉。那当我自己的境界提升到比如说像文丽一样的包容度的时候。那我同样把自己的这个界限也要放开,放大一点。
丁媛:珊珊,我不知道,前面听的。那些我的理解是不是有偏差?但是我目前的感觉就是。为什么不能把这个我们对自己想要平等的这一个需求给合理化呢?我觉得合理化是很正常的一种。就是心理上的需求呀。就是对于孩子需要成人,就是需要自己亲近的人陪着上厕所这件事情。我是来到儿童之家上帮老师之后,才知道孩子有这样的需求。因为我自己两个孩子。就是在这方面,从来没有陪过他们上厕所。所以当我第一次第二次,就是有几次都在学校看到有老师陪自己的孩子上厕所的时候,我当时是很吃惊的。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有点惭愧,回想一下,我孩子小的时候,有没有对我有这样的需求?但我想来想去都感觉他没有对我有这样的需求。就是没有任何方式表达,说需要我陪她上厕所这种需求。后来刚才听到姗姗讲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就问了一下我妈妈,就是我问他,当时就是大宝,小宝小的时候有没有需要陪他上厕所的时候在旁边等他这样的。我妈妈说没有啊,他要上厕所了,自己都跑去啦,然后够不着的时候还垫个板凳。所以说,我是在想啊,怎么会要陪着上厕所?因为在我看来,上厕所是一个很私密的事情。可能我传达给孩子的就是这样的感觉。而且我内心我是不愿意,他在那里,我瞅瞅有这样的。味道啊,声音呀,喝喝那种想象的时候我在旁边。这样握着她的手陪她压货,看着他,对我来说,我觉得好像是我自己心里不能接受的。所以,可能是我觉得还是在于承认的态度,对这个事情的态度。是否是很清晰的?那我们从小没有等孩子有什么引导说,你上厕所就是你一个人的事情啊,你需要自己去啊,我不陪你啊。那同样也是因为孩子没有这样的需求说,妈妈你要陪我来上厕所。那我们可能给他的一个传递的一个信息,就是通过不同的一些哪怕潜意识里面的一些对他的传递的信息,也就是说你自己来完成你上厕所这件事,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么去自己上厕所的,那我们是身体力行的,是在这么做的。所以可能孩子就能感受到这一部分的信息。我自己觉得这就是平等的啊,我是需要和他很平等。那对待这件事情的。我们受新教育影响很久了,我觉得我所担心的平等是父母在孩子面前,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父母没有平等。
菊芬:我在开始的时候听珊珊在那边讲他关于大理这个课程的理解。我也是感觉到他是完全是内化了,而且是跟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在亲子之家跟孩子们相处的经验做了完全的一个对应的一个整合,特别是我在听到他分析就是两个孩子之间,两岁之前那个带养方式的不同,所以表现出来语言敏感期不同。那你想象你是两个孩子,我就一个孩子,那我不仅是在孩子两岁之前不知道这些。我在孩子八岁之前。我连这所有的一切都不知道,爱和自由,然后大李这个关键时期我都不知道。现在我想真的是做了很多破坏孩子这种探索这种感统整合的这些动作。然后就是关于你说的,你对于平等的一个理解。其实,平等这个词在我这边也考虑了很多,因为没有在没有接触爱和自由之前。我的潜意识里,就是觉得我和孩子是不平等的,他就是应该听我的。我来决定他的生活,我来安排他的学习。但是我现在是越来越发现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但是我也意识到就是我们跟孩子讲平等,有一点像独裁者,去跟孩子讲平等一样,就是我们想跟你平等的时候跟你平等,但是我不想平等的时候,我随时会把可以把这个平台给撤回来这种感觉。还有一个就是关于这个情绪的控制,大李的课程里面提到就是孩子在玩大便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立马变身恶魔。那我在想,我在当时孩子那个年龄阶段的时候,我确实也真的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常规的反应出来,看来当时我也没少给孩子带来这种惊吓的体验。不过也真的是阻止了很多孩子的一个探索,因为我觉得好像讲卫生,这个家里的整洁会更重要,现在想想真的是很愚昧呀。但是过去的现在已经既成事实了,我们就说现在的,我发现就是平时在跟孩子相处的时候,情绪还相对都可以平和,还可以尽可能地尊重,尽可能平等。但是如果一碰到孩子学习的问题。就会觉得那个情绪上来的很快。我今天上午就有一个,孩子一个很简单的一个除法,全做错了。然后我就觉察到我自己,我的情绪出来的。好大呀。我就在想,为什么其他的事情情绪还能按的住,到了学习这个事情的时候,情绪怎么就会这样失控呢?然后我也会观察我和孩子两个人对于情绪的处理方式。我是尽可能的深呼吸,因为我感觉到自己的状态是不对了。但是孩子是当时是哭了两声,哭完了之后,我感觉他很快的,也会跟我表示友好的动作,我不知道他是在讨好我,还是真的就是他的情绪已经流淌过去了,他释放的比我快。
左老师回复菊芬:我对孩子内心有期待或者有预判的时候情绪就会来的快
丁媛回复菊芬: 因为你对孩子的期待的起点不一样,你在乎的是错不错有没有细心用心,甚至还会有成绩和排名的焦虑。在我看来只要他做,做的过程不崩溃不发火不哼唧做成什么样我都高兴,曾经我的邻居是唐氏儿,我每天看着他妈妈带他从容做做家务唱唱歌。我就想其实孩子这样也是种幸福,不用考虑那么多生活能自理就可以了,每天太阳照常升起。
小春:那关于姗姗提到孩子上厕所,陪他的那个例子。我记得有一次开会的时候是肖老师还是谁说过就是你的孩子在园里就是拉粑粑了,就说明她真的放松下来了。那我当时的理解就是拉粑粑这个事情也很私密,那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到一个新环境里,他能够放松下来拉粑粑,那真的是比较信任了。那就是比如珊珊,你不想陪她的话,你当时是有什么你自己的?内在的就是想法或者感受吗?你是想去做别的事情。还是觉得担心,会一直陪,就是他会依赖。每次都让你陪你,不能做到每次陪。那就是,有没有跟告诉过孩子?就是说,我现在是什么样的状况我没有办法陪你。然后看看孩子的反应。那我们家葡萄和邻家拉粑粑,我都是陪着的,那其实葡萄不是每一次必须要陪。那我能陪的时候陪她,有时候我们会在一起说说话聊一聊。我觉得他可能想要我陪他拉粑粑,主要是这个原因。有时候我真的有事情,我会告诉他,葡萄我现在陪不了你我要去做什么事,或者我现在不想陪你。那他也可以自己拉粑粑。然后自己拉完擦屁股就出来了。就是孩子是可以的,我觉得也是一份信任,或者孩子也会理解我们。还有我记得当时在园里就是卡卡,当时那一次是他拉了粑粑,然后他就在一直在喊老师,当时阿姨就说我来帮你擦屁股,他是坚决不肯的,她一定要等到老师来帮他擦。那当时我觉得,是不是对孩子来说,他可能会选择他更信任的人。然后去帮他擦屁股。
回复珊珊:就是我们也能如实的对待当下的自己,也是真实的体现
左老师:今天讨论的课程里大李老师说我们成功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往往是最自豪的时候,讲到了孩子不管是摇摇晃晃还是歪歪扭扭的走出去对他内心来说就是最自豪的并是标志性的。很多时候我们挑孩子做的不好的会嘚嘚嘚的说,而忽略了他们做的好的方面,让我想到确实没有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并体验她当下的能力与所为。要是我被自己在意的爱的人这样关注自己不好的地方该有多伤心啊。这样一想又把拉回到了大李老师说的“我们应该足够的信任孩子,相信她会按照人的发展规律来发展”这也是我对孩子有敬畏之心有了新的感受。
丁媛回复左老师:是的,我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特殊的,理应优秀,做得好正常,做不好要严加管教避免后犯。确实多少所谓学霸就是这么严格要求出来的
谢老师:好,我来回忆一下大家在讨论中提到的关于如何来对待孩子就是关于孩子要求陪着上厕所的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更多的是我们作为老师,那首先是一个人,对不对?那是人就会有情绪。那当你有情绪的时候,与其你有负面的情绪对着孩子,你不如很有坚定的告诉他,现在你需要自己去完成上厕所这个事情。但是这个事情最好的,最高的境界就是。你作为一个成人,你的情绪,情感是完全成熟的,你可以包容这个孩子。但是如果你完全做不到的时候,那我们也允许。老师尊重自己,尊重的同时,你所要采取的行动就是你要跟孩子。在情绪上有一定的界限,而不是用你的负面情绪去干扰他。所以大家就能看到,在这个事情上是有一个递进关系的,那最高的层次是包容。对吗,如果你做不到包容你,那你就要跟他之间有界限。每个人的理解会不一样,比方说,那个老师就认为这个我可以用平等来合理化,OK,没有问题这是每个人内在的心理活动,对吧。但是我们绝对不允许你用负面的情绪去面对孩子,那这个对孩子是有伤害的。那么这是一个维度,另外一个维度,大家也提到了就是关于规则和孩子的需求之间,我们要如何去选择?其实也很简单,这个如果在家里作为父母的角色的时候。那你一定是要满足孩子的需要为优先。但是当孩子在学校里是一个集体环境的时候,当我们作为教师这样一个角色的时候。是可以让孩子先知道规则的,先让他体验这一部分,那之后孩子内在的那个需要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满足的,那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孩子在集体的环境中,他得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去适应它。你这是有一个主次关系的。第三点,大家刚才谈到了平等,其实因为最近在学中国历史,就是大家看社会的进步,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政治政治制度的变化带来了人人平等的可能。那为什么到今天我们依然在维护这个平台呢?就是就像你看刚才卢老师取的那个例子。就是当然,长到一定的阶段的时候,他开始追求这个东西。因为他要维护他自己,他首先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所以当我们了解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其实这个自由来源于哪里,就是我们认识到孩子跟我们是一样的,具有人格上的平等的。那同时,这个平等是相互的,对吗。为什么丁缘会提到好像现在我们这种新教育的慢慢的传播会让更多的。就是孩子跟父母之间变得不平等,那这种不平等好像不是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压抑,而是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那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相互的问题是一个度的问题,那这同样是我们在教育中需要在每件事情上都需要去平衡,去把握的。补充一点就是平等,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就是沟通,就比方说小春说到的,就是当孩子要求你陪她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够很真实的去表达你此刻的内在的那一部分,你要跟孩子有沟通,如果有沟通,无论你做怎样的决定。你们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我觉得相互之间,因为这种平等而应有的尊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就是那一刻。有可能孩子没有在你身上获得他想要的爱,但是他从另外一个层面。也会有收获。
文丽:我想珊珊刚刚的分享是想表达她自己内在想要合理化的部分。那他也感觉到了,如果是老师能够是成熟度比较高,有包容的时候就可以HOLD住孩子这样的行为。那他在探讨的就是当当我们自己不够成熟的时候,那怎么办呐?我觉得在于,如果是在园里,一个善于管理上来说,我是认同他的这样的做法的,就是如果你做不到或者是HOLD不住孩子这样的行为,那你需要确确实实需要用这个管理的这个规则来约束老师吧,因为这个是最起码的一个底线。不用自己的这个负面的情绪去影响孩子。那罗老师,他也分享了,我从广州培训回来以后的在园里的一些状态,那确确实实的,因为在那个培训的期间自己释放掉了很多。曾经在身体里面的情绪。也有很多的被允许和接纳,包括感受到爱,所以因为这个内在有了滋养,所以才会有这样一个比较有爱有包容度的状态,和孩子们相处在一起,所以那个时候,可能你看到的所有的孩子都是很可爱的。菊芬提到的成人想平等的时候平等对待孩子,不想平等就不平等。那恰恰是在行使成人的权威。
丁媛补充: 给不了就如实尊重内心就是给不了,先照顾好自己,就算用平等来合理化也是顺应内在的需求,先接纳自己这个当下如实就是这样的感受,相信越是接纳照顾好自己,越是会内心生出空间抱持更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