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兵法总集
作者:执笔简而言之
尉缭子兵法总集,七言文翻译上篇
梁惠王问尉缭子:相传老祖宗黄帝,征伐积德的传说,他作战百战百胜,
有这样一回事吗?将尉缭子回答说:所谓黄帝的刑德,用武力征伐敌人,
用仁德安定天下,不是指天官时日,阴阳向背而说的。黄帝所说不过是,
强调人作用罢了。为什么这样说呢?譬如现在有座城,从东西两方进攻,
不能攻取这座城;从南北两方进攻,不能攻胜这座城;四面都没有适应,
吉利时辰方位吗?其所以攻不下来,因防守者城垣高,城壕深武器完善,
资财粮食很充足,举国的豪杰之士,同心协力的原故。如果它的城垣低,
战壕浅就守备弱,就能够攻打下来。由此看来用兵法,相信其天官时日,
不如充分去发挥,人随机善变作用。按天官一书上说:军队的背水列阵,
是置军队于绝境,向坡列阵把军队,置于了无用之地。但武王伐纣时候,
军队却背着济水,向着山坡而列阵,以二万二千百人,击败众多的纣军,
灭亡了大商王朝,纣王所布的阵势,没得天官之利吗?楚国大将公子心,
领军与齐国作战,当时天上现彗星,彗星柄指向齐国,有人认为柄所指,
的一向会得胜利,因而不能够进攻。楚将公子心却说:彗星知道什么呢?
若用扫帚来打人,本就应倒转头来,用柄打才能取胜。第二天与齐交战,
楚果然大破齐军。我们祖先黄帝说:首先去问神问鬼,不如问自己才智。
与其说星象应验,不如说人的作用。立国首先要根据,土地肥瘠而立邑。
要求以城称某地,以某地称有某人,以人称当地盛产。是说立国要适合,
本国的经济条件。建军要寓兵于农,把国家军事力量,蕴藏于民众之中,
以期求国富兵强,师不出威制天下。用兵要见胜则兴,用兵不见胜则止。
根据战争的范围,提前准备要充分;决战要速战速决,不适宜旷日持久。
兵所及泰山压顶,兵所及摧枯拉朽。以排山倒海气势,压倒敌人歼灭之。
要衡量土地肥瘠,来确定建立城邑。城邑的兴建要和,土地面积相适应;
城邑的大小要和,人口多少相适应;人口的多少要和,粮食供应相适应。
三者若互相适应,对内可进行固守,对外可战胜敌人。战胜敌人于国外,
国内有充分准备。胜利战备一致性,象符节相互吻合,彼此间没有差异。
善于治兵的将帅,总实行寓兵于农,象大地深藏不露,象天空深邃莫测;
表面上无形无影,却蕴藏巨大力量。作战大规模用兵,不感到兵力不足;
作战小规模用兵,不感到兵力过多。平时必明确各种,革新除弊的事项。
对于流散的人民,应妥善安置他们;对于荒置的土地,应充分利用起来。
国家的土地广大,而又能充分利用,国家就民富国强;国家的人民众多,
而又有良好组织,国家就和平安定。富足安定的国家,不需要出动军队,
凭借声威就可以,使天下百姓顺服。所以说军事胜利,取决于政治措施。
国家不使用武力,就能够取得胜利,是君主政治胜利;经过必要的战争,
取得的重大胜利,是将帅指挥胜利。两国间进行战争,不能够意气用事。
预计有胜利把握,就采取军事行动;预计没胜利把握,战争就坚决停止。
如果战争的祸乱,发生在百里之内,就千万不要只作,一天的战斗准备;
如果战争的祸乱,发生在千里之内,就千万不要只作,一月的战斗准备;
如果战争的祸乱,发生在四海之内,就千万不要只作,一年的战斗准备。
做军队将帅的人,上不受天时限制,下不受地形限制,中不受人为限制。
他们要气量宽宏,不因刺激而发怒;他们要清正廉洁,不被金钱所诱惑。
若他们态度轻狂,若他们目光短浅,信息不灵管军队,那作战注定失败。
训练有素的军队,羊肠小道也取胜,高岩峻岭也取胜,攀登高山也取胜,
深入谷地也取胜。方阵也能够取胜,园阵也能够取胜。军事行动稳重时,
象山林沉着镇静,象江河一往无前;军事行助急骤时,象火烧急剧猛烈,
象墙倒压顶之势,象履盖无路可逃。使很集中的敌人,来不及逃跑分散;
使很分散的敌人,来不及集中聚集;左边作战的敌人,来不及救援右边;
右边作战的敌人,来不及救援左边。刀枪剑戟如林立,万弩齐发如旋风。
人人的斗志昂扬,于战斗英勇果敢;气势猛势如破竹,大无畏决战决胜。
作战当制必先定。所谓制度包括了:编制纪律修号令,明赏罚举贤能等。
其目的是使天下,非务农无所得食,非作战无所得爵;使民扬臂争出农,
战而天下无敌矣。还强调对待战争,必依靠自己力量,不仰赖他人援助。
凡将帅统率军队,先建立各种制度。各种制度建立了,士卒就不会混乱。
军队士卒不混乱,队伍纪律就严明。故命令一经发出,成百人尽力战斗。
将士冲锋陷阵时,成千人尽力战斗。大举歼灭敌军时,成万人协力作战。
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与我军抗衡。古卒有什伍编制,战车有偏列编制。
击鼓挥旗进攻时,先登上敌城堡的,往往是那些乐于,为部出力的勇士;
首先不幸战死的,是为国出力勇士。若杀伤一个敌人,我军却损伤一百;
等于加强了敌人,严重损伤了自己;可是平庸的将领,这事却不能避免。
士兵应征入伍后,刚编入作战部队,就悄悄逃亡回家;或者刚派上战场,
就逃跑自行溃败;这就会出现大量,士卒的逃散伤亡;可是平庸的将领,
却总是不能制止。敌人在百步之外,用弓箭杀伤他们;敌在五十步之内,
用矛戟杀伤他们。将帅击鼓传令时,士兵却互相吵闹,把箭矛兵器折断,
把戈戟抛弃地面,面敌而畏缩不前;战斗中现此情况,是自己先溃败了;
可是平庸的将领,却总是不能禁止。当两军要战斗时,士兵脱离了队伍,
战车脱离了偏列,机动部队抛弃了,将领而自行逃走,士兵也随之溃散;
可是平庸的将领,却总是不能制止。将帅如果能制止,这四种情况发生;
那么高山可攀登,深水也可以跨越;坚固的敌人阵地,也可以摧破攻占。
将帅若不能防止,这四种情况发生;若想要战胜敌人,就好比没有船只,
想渡过江河一样,不可能达到目的。军队的将士本来,并不是好死厌生,
或者是贪生怕死。是由于号令严明,法制详军令如山,使他们奋勇向前。
既有明确的奖赏,鼓励他们作战前;又有坚决的惩罚,督促他们作战后;
故出兵就能获胜,行动就能够成功。今百人设一卒长,今千人设一司马,
今万人设一将军,少数人管多数人;少数将吏去治理,整个部队的事务。
若听我统御方法,可驾驭三军之众。如果做到让一个,违犯者也不放过;
就是自己的父亲,也不敢放过儿子;就是自己的儿子,也不敢放过父亲;
执法者父子无情,何况对于一般人。有一个亡命之徒,持剑在敌市杀人,
众人皆惧躲避他。我认为这并不是,这个人特别勇敢,而众人都很无能。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抱必死决心者,和贪生怕死的人,思想是截然相反。
若依我办法行事,可以使三军之众,象持剑亡命之徒,前进敌不敢抵抗,
后退敌不敢追击,而做到进退无阻。进退无阻的军队,是称王称霸军队。
有统率十万军队,而天下无敌的人,这个神人是谁呢?尊王攘夷齐桓公。
有统率七万军队,而天下无敌的人,这个神人是谁呢?是第一名将吴起。
有统率三万军队,而天下无敌的人,这个神人是谁呢?是兵学鼻祖孙武。
各国杰出的将领,统率的国家军队,都不下二十万人,其不能功成名就,
没明确奖惩制度。如果很早就明确,建立了这些制度;一个人取得胜利,
带动十人得胜利;十个人取得胜利,会带动百人千人、万人来取得胜利。
故改善武器装备,培养好战斗作风,我军队一旦出动,鸷鸟捕食样凶猛;
象倾泻深谷急流,那样的势不可当。如今有一些国家,遇到外患的时候,
总是以贵重珍宝,作为上贡的礼品;以爱子作为人质,以国土割让敌国;
用这些条件乞求,别国派兵来援助;援军往往名十万,其实有几万罢了。
当其出发的时候,他们的国君总是,告诫他的将领说:不要先进入战斗。
他们根本不可能,为你奋力作战的。要治理全国民众,没有什伍的制度,
没有谁能治理好。编成支十万大军,能用它们去取胜。如果这样支军队,
穿了国家的衣服,吃了国家的粮食,战不胜守不能固,这不是士兵罪过,
是由于军内没有,建立良好的制度,或指挥不当缘故。在这种情况之下,
纵然有别国军队,来帮助我军作战,敌人象飞驰骏马,援兵象迟顿劣马,
劣马和骏马较量,怎能有助于我军?利用天下的财富,充实人民的国力;
参考天下的制度,修订人民的制度。整肃军队的号令,严明将帅的赏罚,
使天下人都知道,不耕种者不得食,无战功者不得爵。励民众奋勇争先,
投入生产和战斗,就可以天下无敌。故号令一经发出,军令一出如山倒;
就必须取信于民,而军威风行全国。如果有人说他有,战胜敌人的办法,
别轻信他的空话,在实践中考验他。想兼并别国土地,统治别国的人氏,
需国内贤才辅佐。国内没贤才辅佐,而想去统一天下,必招致兵败将亡。
即使侥幸获取胜,国家也军力薄弱,因此而更加衰弱;攻占些别国土地,
国家也力不从心,因此而更加贫困;是国家制度有病,不能够选贤任能。
战争有用道取胜,战争有用威取胜,战争有用力取胜。要讲求军事准备,
判明敌人的虚实,设法使敌人士气,沮丧而内部分化;虽组织形式完整,
却不能用来作战,这就是以道取胜。定法制严明赏罚,改善武器等装备,
人人有必战决心,这就是以威取胜。破敌军斩杀敌将,使各种攻城器械,
强攻敌人的城邑,粉碎敌人的防御,占领敌国的土地,功成后班师回国,
这就是以力取胜。决策者明白这些,能完全掌握三种,胜利方式的运用。
将帅所指挥作战,是因了国家人民;人民敢勇敢作战,是依赖战斗士气。
士气旺盛能获胜,士气低就会溃败。在军队还未行动,双方还未接触时,
就能够压倒敌人,条件有五个方面:一朝廷决策英明,二将帅选才得才,
三进入敌境迅速,四本国防务坚实,五列阵指挥正确。以上这五个方面,
都要先分析敌情,而后才采取行动;用以实击虚办法,去压倒打击敌人。
善长于用兵的人,能造势压倒敌人,而不被敌人压倒。气势上压倒敌人,
在于将帅的机智。号令是用来统一,军队将士行动的。军队情况不了解,
号令就经常变更,经常变更的号令,纵然全面下达了,大家也不会相信。
故下达号令原则:小缺点不必变更,号令有点不明确,也不须重申号令。
上级没可疑命令,众不会无所适从;没犹豫不定事情,就不会三心二意。
世上从来就没有,不取得大众信任,而能够得到百姓,自愿无偿效力的;
也没不取得大众,自愿来为国效力,而能使他们自愿,大义拚命而作战。
国必有崇礼守信、相亲相爱的风气,民才能忍饥耐饿,克服生活的困难。
国必有孝顺慈爱、廉洁知耻的习俗,民才能不惜牺牲,去捍卫自己国家。
古君王治理民众,总是很赏罚分明。以礼信感化他们,用爵禄鼓励他们;
以廉耻教育他们,用刑罚督促他们;用仁爱抚慰他们,用法律约束他们。
将帅若指挥作战,用自己表率行为,来激励部队将士,象头脑指挥四肢,
心想事成样灵活。战斗意志不激励,部队的全体士兵,不会为国家效死;
士兵不为国效死,部队没作战能力。激励士气的方法,是想让天下百姓,
都过上富裕生活。军队官职的等级,将士死丧的抚恤,是民众所关心的,
应该有明确规定。据民众生活需要,制定出保障措施,根据民众的功绩,
给予表彰和奖励。种田收获得实惠,起居饮食得照顾,邻里间互相鼓励,
死生互相有帮助,有战时携手入伍,是激励民众办法。使同什同伍的人,
亲戚样互相关心,上下关系象朋友,那样的亲密无间;军队若驻止下来,
象铜墙铁壁坚固,行动象急风暴雨,一样的嚣张迅猛;战车在一直向前,
士兵绝不会后退,是战胜敌人法则。土地来养活民众,城塞来保卫土地,
与敌作战是用来,防守百姓的城塞。故注重农业生产,民众不会受饥荒;
注重边疆的守备,领土不会被侵犯;注重于机动作战,城市不会被围困。
这事是古代君王,立国的根本问题,而其中军事问题,又最为至关紧要。
故古代君王特别,注意军事五问题:粮食储备不充分,军队就难以行动;
奖赏待遇不优厚,民众得不到鼓励;将不经严格挑选,部队就不会坚强;
武器装备不充实,战斗力不会强大;将帅赏罚不公正,民众就不会畏服。
将帅能够注意到,这五个方面问题,防守时能守必固,行动时能战必胜。
由防御转入进攻,防御就必须稳定,阵地就必须坚固。向敌人发起进攻,
要使用全部力量,行动要协调一致。实行王道的国家,重增加人民收入;
实行霸道的国家,重增加将士待遇;没落萎靡的国家,增加中上层财富;
濒于灭亡的国家,增加君王的财物。满足上而忽略下,其祸患无法挽救。
常言说选用贤能,不须择吉日良辰,而做事也会顺利。国家的法令明确,
不必去占卜吉凶,其结果也会圆满。尊重己建功立业,不祈祷也会得福。
常言说天时有利,亦不如地形有利;常言说地形有利,亦不如人心和睦。
而圣人所重视的,只在人作为罢了。勤劳的军队将帅,绝不会先顾自己。
天热时不用张伞,寒冷时不用加衣;路险必下马步行。部队的井挖好了,
自己才会去饮水;部队的饭煮熟了,自已才会去进餐;部队营垒筑成了,
自己才会去休息;将帅必须与士兵,同劳同得共甘苦。部队虽长期作战,
能保持旺盛士气,而不致衰竭疲弊。本篇论攻城原则:首先是集中力量,
将士们决心坚定,力分弱心疑者背。其次是军队必须,有很严格的纪律。
将帅要恩威并用,以树立自己威信,使将士齐心协力,对敌人同仇敌忾。
必须有确切把握,才攻战战则必胜。不可以轻易言战,攻不拔不可言攻。
攻城的行动应该,迅速地集中兵力,出其不意入敌境,隔断敌人的交通,
孤立敌人的城邑,使敌人措手不及。敌人虽有城无守,乘城虚而攻克之。
指挥军队的将帅,以沉着冷静致胜;民族众多的国家,以统一团结致胜。
军事部署若分散,力量就会有削弱;将帅的决心动摇,士气就会很涣散。
军事力量若薄弱,就不敢大胆进退;即使有好的战机,也可能放走敌人。
将士卒一动一静,都象人身体一样;若决心动摇混乱,就是计划决定了,
也不能立即行动;即使行动起来了,又不能加以控制。军队中众说纷纭,
将士们空话连篇,将帅没严肃态度,士兵没正规训练,这样就发动进攻,
必然要招致失败;颓废无用的军队,不能同敌人战斗。将帅好比人首脑,
部属好比人四肢;首脑的决心坚定,四肢的动作有力;首脑的决心犹豫,
四肢的动作迟疑。若将帅指挥军队,不能象首脑控制,四肢样灵活自如;
士兵不能象四肢,按首脑指挥行动;这样死气的军队,即使取得了胜利;
也是侥幸的胜利,而不是正确结果。士卒不畏惧敌人,又畏惧自己将帅。
畏惧自己的将帅,他就会蔑视敌人;若畏惧敌人就会,蔑视自己的将帅。
将帅被士卒蔑视,作战就肯定失败;在士卒中有威信,作战就能够胜利。
凡将帅能够掌握,运用了这个原则,军吏会畏惧将帅;若军吏畏惧将帅,
士卒会畏惧军吏;若士卒畏惧军吏,敌人会畏惧我军。要知道胜败道理,
就要先懂得畏惧,与蔑视相互关系。如果不能以爱抚,使士卒心悦诚服,
就不会为我所用;如果不能以威信,使士卒敬畏将帅,士卒就不听指挥。
爱抚使下级驯服,威信靠自己树立。爱抚使士卒忠心,威信使令不敢违。
故善于带兵的人,要善于恩威并济。作战没必胜把握,就不可轻言作战;
攻城没必取把握,就不可轻言攻城。即采取严刑重赏,也不足令人信服。
威信在平素树立,事变在事前预见。故兵员一经集中,就不能随便解散;
军队若一经出动,就不能无功而返。寻求敌人象寻找,丢失孩子样着急;
进攻敌人象抢救,落水人刻不容缓。部队在分兵守险,不会有决战意图;
阵前进行挑战的,不会用全部兵力;鲁莽指挥作战的,不会有胜利把握。
凡是正义的战争,最好由我先发动,为争私结怨战争,应是出于不得已。
因结怨引起战争,最好是后发制人。所以说发动战争,必须先看准时机;
虽然战争结束了,还是应当有戒备。凡战争取得胜利,有靠谋略取胜的,
有靠野战取胜的,有强攻城市取胜。敢战斗才能胜利,屈服退让会失败;
即使侥幸不失败,也是因敌人意外,发生惊慌而获胜。偶然的胜利不能,
算是真正的胜利。没获得大胜将领,不会有真正权威。所以英明的主帅,
指挥作战的时候,必须以正确指挥,统一的军事行动,寻机与敌人决战;
虽然不强求胜利,胜利会自然到来。军队假装没准备,故意示怯弱取胜;
是因有巧妙办法,充分的战斗准备,周密的应战计划,坚定的临战指挥。
按照军队的编制,五人为伍设伍长,十人为什设什长,百人为卒设卒长,
千人为率设率长,万人为军设将军。这种编制已经是,很周密亦很完善。
指挥官早上战死,早上就有人接替;指挥官晚上战死,晚上就有人接替。
每次与敌作战前,要分析敌人虚实,察明敌将的才能,然后才能够起兵。
大凡要集结部队,远隔千里之外的,不超过十天时间;集中相距百里的,
不超过一天时间;而且必须要集结,在敌人边境附近。兵员也已经集结,
将帅也已经到达,应立即深入敌境,分别阻断其交通,包围其重要城市,
迫使其困守孤城,而处于危险境地。同时把占领地内,男女都组织起来,
充军于我军各部,抢占敌险要地形,向敌人要害突击。在敌人困守孤城,
各方联系切断时,再全面发起进攻,就可使敌军将帅,丧失平时的威信。
官兵间互不协力,虽使用严刑峻法,也不能迫使下级,心悦诚服听命令。
这样就可以乘势,打败参战的敌人;不待敌援军到达,守城的已经投降。
若敌交通设施毁,要塞来不及修理,工事来不及构筑,障碍来不及设置;
虽有城塞阵固守,也是不能防守的。边境的堡垒阵地,没有部队去占领;
守边的边防部队,也没有调动就绪,虽有人等于无人。需要征集的牲畜,
也没有集中到位;需要征集的粮食,也没有征集到位;需要征集的财物,
也没有征集收齐;虽有很多的资财,也等于没有资财。对这种城邑空虚,
而资财穷尽敌人,应乘虚去进攻它。兵法书上总是说:我军的行动自由,
如出入无人之境,敌人不待我交锋,就已被我军打败。就是指这种情况。
凡是守城的军队,不在外城迎击敌。守城军队不固守,城郊的险要据点,
来进行防御战斗,不是好作战办法。因为把英雄豪杰,军队的精锐部队,
军队的优良兵器,都集中在了城内。收集城外的存粮,拆毁城外的民房;
使民众退保城垣,使攻者气焰嚣张,而守者士气低落;一旦遭遇敌进攻,
守军受很大损伤。庸将不懂这道理。防守军队绝不能,放弃险要的地形。
守城防御的方法:城墙每相隔一丈,需要十个人防守;来往的勤杂人员,
还不要计算在内。随时出击的部队,不担任城市守备;守备城市的部队,
不担任对敌出击。守城部队的一人,可当作战敌十人;十人可当敌百人,
百人可当敌千人,千人可当敌万人。所以建筑的城郭,并不是耗费民力,
去堆高台供赏玩,是为了加强防御。通常千丈之城墙,需要万人来防守;
要求城壕深而宽,要求城墙坚而厚。守城的人力充足,军队的柴粮丰富;
弓矢的射杀力强,矛戟也锋利无比。城墙就易守难攻,这就是守城方法。
敌人用十万以上,的兵力进攻城市,守城的守城部队,若有可靠的援军,
城市定能守得住;若没有可靠援军,城市就难以守住。若防者城垣坚固,
又有可靠的援军,那么民众就没有,不尽全力守城的。想坚守一年城市,
守军足抵抗进攻,援军足支援防守;城市就固若金汤,可出战可以防守。
如果城垣很坚固,但没有可靠援军,那么民众人人会,守着城垛而悲伤,
这也是人之常情。即使是散发财物,粮食来安抚他们,也不能消除悲观。
在这样的情况下,必勉励豪杰英雄,率领着精锐部队,使用优良的武器,
奋力战斗于阵前,老幼残弱者殿后;挫败敌人的锐气,然后再回城固守。
以期待援军到来,援军来继续防守。若援军遥不可及,当奇袭弃城而走。
敌人有十万大军,已经是兵临城下,援军必打开重围,守军必乘机出去,
抢占作战的要点。援军在守军后方,当打开一条通路,使粮道不被切断,
与守军互相策应;假装救援不积极,用计以迷惑敌人,等待有利的战机。
敌人为对付援军,只好把精锐部队,撤后方保藏起来,把战斗力差部队,
配置在攻城前线;这样敌人来攻城,往往是有气无力,就不可能有进展,
守军也可以出击。这就是守城权变。立威在坚定不移,施惠在恰合时宜;
机变在适应情况,作战在激励士气;进攻在出敌不意,防守在隐蔽部署。
将帅若不犯错误,在于其考虑周密;将帅若不遭危困,在于其予有准备;
将帅很慎重小心,在于能警惕小事;将帅很聪明睿智,在于能统筹全局;
将帅能消除祸患,在于其勇敢果断;将帅能笼络人心,在于其礼贤下士;
将帅总后悔莫及,在于其决心犹豫;将帅的罪恶滔天,在于其滥行杀戮;
将帅总偏袒护短,在于其私心过重;将帅总指挥失误,在于其自以为是;
将帅总用度不足,在于其耗尽民财;将帅总是非不明,在于其受人离间;
将帅总没有实效,在于其轻举妄动;将帅总固执浅薄,在于其疏远贤人;
将帅总祸患不断,在于其贪财好利;将帅总使人受害,在于其接近坏人;
将帅总自取灭亡,在于其没有战备;将帅总危险重重,在于其号令不明。
凡国家军队用兵,不进攻无过国家,不杀害无辜人民。杀害人家的父兄,
掠夺人家的财物,奴役人家的子女,都是强盗的行为。战争为平定暴乱,
制止无道的行为。对被讨伐的国家,使这个国家农民,不离开他们土地;
商人不离开店铺,官吏不离开机关。因为用兵的目的,只惩罚祸首一人。
不必经流血战斗,可得到天下拥护。万乘国农战结合,以保障足食足兵;
千乘国自救自守,百乘国自给自足。农战结合的国家,足食足兵的国家,
战守权操之在己,而不必仰仗他人;自救自守的国家,不向外乞求援助;
自给自足的国家,不向外乞求资财。进不足战胜敌人,退不足进行固守,
就应该发展集市,贸易办法来解决。发展集市的贸易,是为了增加税收、
供给军费好办法。万乘国虽然不象,千乘国求助于人;但象百乘国那样,
发展本国的贸易,增加财政的收入。杀戮可整肃军威。杀奸臣如果能够,
使全军为之震动,就依军法杀掉他。杀一人万人高兴,毫不犹豫杀掉他。
需要杀邪恶人时,应该以地位高者,作杀一儆百典型;实行奖赏应该以,
地位低者做榜样。应该杀的作恶者,虽然其官高势大,也一定按律当斩,
是刑上究的原则;将帅的奖赏及于,下属的牛童马倌,是赏下流的原则。
能够做到刑上究,能够做到赏下流,这是军队的将帅,威武严肃的表现。
所以明君主应该,尊重将帅的职权。将击鼓指挥军队,使其危难情况下,
与敌人决一死战。短兵相接的时候,若将帅指挥得当,就能够建立功名;
若将帅指挥不当,会招致兵败身亡。故国家存亡安危,在于将帅的指挥,
是否运用得得当,是否能克敌制胜;这怎能不迫使人,重视将帅的作用?
将击鼓指挥军队,与敌人进行格斗。国家君主想取得,军事上重大胜利,
并不是困难的事。古代兵学家都说,没有蒙冲去进攻,没有渠答去防守,
是装备不善军队。将士因营养不良,以致影响了视力,同时影响了听力;
是由于这个国家,没有管理好市场,以致于供给缺乏。国家各地的市场,
对百货进行管理,用贱买贵卖办法,限制人操纵物价。按理说每人每天,
不过吃粮食一斗;按理说每马每天,不过吃饲料三斗;而弄得士卒饥饿,
军队的马匹瘦弱,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物品,
而无人管理原故。要知道国家将帅,统率天下的军队,没有对市场百货,
进行有效的管理,也不能顺利作战。两军间进行战争,坚持长期作战的,
其军令必然严明,各为其主的原故。譬如只凶猛的鸟,猛烈地追逐小雀,
有时竟然使小雀,窜入人们的怀中,闯进人家的室内,它想舍生就死吗?
而是怕后面凶鸟,追上来吃它缘故。姜太公到七十岁,在朝歌宰牛为业,
在盟津卖食谋生。一个人年过七十,还没得君主任用,许多人都说他是,
放荡不拘无为者。及至遇见周文王,能统帅三万之众,一战而平定天下。
如果他夸夸其谈,没有高深的谋略,哪能得如此重用?所以常言说得好:
良马得到善鞭策,就可以日行千里。贤士得到了重用,就可使政治昌明。
周武王义举伐纣,率军队盟津渡河,右手执一面白旄,左手执金饰黄钺;
指挥敢死士三百,卒三万同商作战。这时商纣的军队,竟然有几十万众;
而又有飞廉恶来,这些商纣的勇将。不避戟斧来决战,阵势绵延数百里。
但英明勇敢武王,没有使士卒疲劳,没经过激烈战斗,打败了商纣大军,
诛灭了无道纣王。不是因灾祥预兆,是因人为人处事,善与不善的结果。
如今的一般庸将,究时辰判定方位,求神问卜测吉凶,察星辰风云变化,
来推断战争胜败;想用这些方法来,求天助致胜立功,我以为很难做到。
做军队将帅的人,上不受天时限制,下不受地形限制,中不受人为限制。
武器是杀人凶器,战争是暴力行动,将帅是生杀官吏。在不得已情况下,
才能够使用战争。指导战争要做到,上不受天时影响,下不受地形限制;
后不受君主制约,前不受敌人阻抗。万众一心的军队,将士们行动起来,
就象虎狼般勇猛,风雨般那样急骤,雷电般那么突然。声势大行动莫测,
使天下人人惊惧。胜利军队象水样,水看来柔弱无力,它所冲击的地方,
山陵也为其崩塌;这不是别的原因,是因水百川归海,总流向一个方向,
不断冲刷的结果。用莫邪锋利武器,犀牛皮坚固铠甲,装备起来的军队,
加奇正灵活运用,天下没任何力量,可以同其相抗衡。故只要任用贤能,
不须择吉日良辰,做事情也会顺利;只要是法令严明,不须去求神问卜,
也能够获得吉祥;奖战功优厚抚恤,不祈祷也会得福。又说那天时有利,
不如地形更有利;虽然地形很有利,不如人心更和睦。古代的仁义圣人,
总懂得以人为本,重视人作用罢了。吴起与秦军作战,睡不平整田埂上,
用树枝掩盖身体,以遮蔽寒流霜露。为什么这样做呢?这是因他不自视,
高人一等的原故。凡是想要求人家,为你尽忠去效死;就不能要求人家,
对你还必恭必敬;要求人竭尽全力,不能讲繁文缛节。所以古时候作战,
穿戴盔甲的将士,不会行跪拜之礼,表示不愿因自己,而增加别人麻烦。
给别人增添麻烦,而又还要求人家,为你去效死尽力,从古至今没听说。
指挥三军的将帅,奉命出征的时候,就忘掉自己家庭;到达战场的时候,
就忘掉自己亲属;临阵指挥的时候,就忘掉自己安危。吴起临战的时候,
左右把宝剑给他。大军事家吴起说:将帅的主要职责,是指挥发号施令。
在危难的情况下,做出英明的决断,以指挥军队作战,这才是将帅职责。
拿兵器与敌格斗,不是将帅的职责。三军整队急行军,日行不过三十里,
三天才走九十里。军行九十里以后,象决开江河一样,势不可当地前进。
当与敌人接近时,应根据敌人特点,巧妙地来对付他:若敌用白色标记,
我也用白色标记,来蒙蔽欺骗敌人;敌人用红色标记,我也用红色标记,
来蒙蔽欺骗敌人,使敌人迷惑上当。吴起与秦军作战,两大军尚未交锋,
有一人自恃其勇,独自就冲向前去,斩敌两首级回来,吴起要立刻杀他。
部下军吏请求说:这个人骁勇善战,可不能把他处死。大军事家吴起说:
他诚然是有本领,但他违背了军令。吴起为严明军纪,结果仍把他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