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它好比人体的细胞,是文章(主要指文艺作品,也包括写实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场景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节描写要具有真实性,要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主题思想的表达需要。其中"真实性"是前提,是关键。只有文章细节真实,才能使文章具有真实性。只有使文章具有了真实性,它才能打动读者,发挥其熏陶感染净化等功能。所以,课标特别强调写作要"说真话,抒真情"。而要确保细节的真实性,我们必须有敏锐的目光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
古人为了画老虎,深入险地在树上搭棚,日夜观察;有人为了画牛,把自己打扮成牛,深入牛群,以便做到"以牛观牛"。有了这种辨细察微的精神,我们的细节描写就会真实传神。当然,万千的事物,我们不可能一一观察,怎么办?
那就要多读书、多思考、多总结,在大量阅读中掌握生活常识,了解动植物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性。这是把握"生活真实"的一条捷径。
其次,细节描写的目的要十分明确,即必须为刻画人物、发展情节、表现主题服务。这就需要我们对生活中的细节精心地筛选,才能确保文章中的细节具有典型性。只有典型化的细节,才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有助于描绘典型环境,有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
名家美文
等一个电话·苏苏
办公室里很静,静得可以听到墙上挂钟滴答滴答的走秒声。我在电脑前坐立不安,心里没着没落的,手中的文件一遍遍拿起又放下,始终不能静下心来做事。我在等一个电话。
想起女儿中午回家时满脸的委屈,不由得一阵内疚,不用说,今天的迟到一定挨批得不轻。早上一觉醒来时天已大亮,手忙脚乱梳洗一番便带女儿冲出家门。屋漏偏逢连夜雨,车刚驶出小区大门就熄火了,半天启动不了,这下我可慌了神,心虚地问女儿:"要不,你自己走去呀?"她懂事地点点头。看着女儿背着大书包慌张跑远的背影,心里有隐隐地不忍,走着去肯定要迟到了。
吃午饭时女儿郑重地提出自己骑车去上学,考虑再三,我同意了。饭后,她把小自行车骑到小区的修理铺里去修,调试刹车,整理支腿,又把轮胎充足了气。然后兴冲冲地走了。"要注意安全,靠右边骑,不要和别人争道,路上不要贪玩,到家打电话给我……"我扯着嗓子大声唠叨时,她已拐出了我的视线,远远飘过来一句:"妈妈,再见!"
看着这个弱弱小小曾经寸步不离的可人儿,终于可以不要我张着羽翼护送,第一次自己骑车上学了,心里除了高兴还有深深地不安。要知道从家到学校必须走过长长的两条路和三个红灯,途中还要拐两个弯。小区后面那条路的两边,每天早晚都有卖菜做生意的把摊子一直摆到路中央,机动车辆、行人杂乱无章地穿行其中,走走停停,险象环生。最让人担忧的是学校门口那段路,每当放学时间,人流如潮,车流如潮,大人呼,孩子应,嘈杂无比。虽然明白孩子迟早要放手要自己飞翔的道理,可做母亲的那颗心却怎么也放不下。
我不时心烦意乱地看看钟,都五点了,电话怎么还没来?路上不会出什么意外吧?昨天中午她骑车在小区里转,结果回来时手蹭破了,裤子也破了个大洞,说是被一辆突然拐弯的汽车挤的。还有那天和我一起去买菜,她居然骑到逆行道上……我的心一下子揪紧,被自己的想法吓一跳。
要不,是作业没做完被留下来了?女儿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一贯任性妄为,经常拖拉作业。
也许是她又在路边看到挤在筐里叽叽喳喳待卖的小鸡崽,挪不动腿了?这两天她都在央求我买几只来喂养。每次看着她兴奋地说起某个街道溜达小狗,或谁家门口依偎着小猫时,眼里闪过的向往和热望,我也有过动摇,想想自己的懒散,又不忍看着一只只鲜活的生命由于我的疏忽大意而从眼前消失,都断然拒绝。
也有可能她现在又蹲在哪丛花下,细心地捡起飘落在草丛中的花瓣。在春天公园灿若星辰的花树下,经常看到她惋惜地拾起一枝枝被人折断扔掉的花枝,走到公园的进口处,分送给游人,请大家入园后手下留情。
孩子到底怎么了?我心里七上八下的,不行,得赶紧去找找。
飞快地收拾一下,抓起外套正准备出门,电话响了。女儿甜美悦耳的声音穿过空间悠扬起来:"妈妈,我到家啦!"兴奋中透着自豪。我一时无语凝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孩子,你真了不起!"
在人生的旅途中,孩子迟早都要走这样的路,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我明白一直在等的不仅仅是一个电话,而是一次成长的过程。
(选自2007年6月1日《扬子晚报》)【阅读手记】
文章记叙了一位母亲等待女儿第一次自己骑自行车上学返家后一个报平安电话的过程。作者在文中巧妙地运用插叙的手法,通过对往事的回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交代了事情的原委,凸现了女儿"任性妄为"、充满爱心的性格,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懂事,活泼可爱的天使形象。尤其是,作者在文中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逼真地展现了"我"在等待女儿电话时的心理,如:"我""手中的文件一遍遍拿起又放下,始终不能静下心来做事。""我不时心怀意乱地看看钟"等处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我"焦躁、不安、担忧等复杂的心理活动,与下文女儿最终平安到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二十年以后
[美]欧.亨利
纽约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着街走着。一阵冷嗖嗖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十点,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昏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他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这儿没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这是二十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
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光亮,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二十年前的今天晚上,"男子继续说,"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混钱。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与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吉米约定:二十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不论我们发生什么情况,也不论我们在什么地方,我们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这听起来倒挺有意思,"警察说,"你们分手以后,你就没有收到过你那位朋友的信吗?""哦,收到过他的信。有一段时间我们曾相互通信。"那个男子说,"可是一两年之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你知道,那西部是个很大的地方。而我呢,又总是不断地东奔西跑。可我相信,吉米只要还活着,就一定会来这儿和我相会的。他是我最信得过的朋友啦。"
说完,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巧玲珑的金表。表上的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九点五十七分了。"他说,"我们上次是十点整在这儿分手的。""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当然喽!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嗖嗖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们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若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官先生。""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店铺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住了耳朵。"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喔,我已经设法获得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一般化,一般化。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的。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地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二十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然而,二十年的时间有时候却可以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鲍勃:
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选自江苏文艺出版社《中外微型小说精品鉴赏辞典》)
【阅读手记】
故事情节富于戏剧性,结局出人意料,是欧.亨利作品的一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尽管本文的篇幅比较短小,这一特色也是十分鲜明的。不过,除此之外,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也十分精当,且为结局的戏剧性变化做了许多铺垫,使人读来并不感到突兀,大大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作者没有正面写鲍勃为什么会被通缉,但他那"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的"小巧玲珑的金表",他"已经设法获得""所需要的一切东西"的表白和他几次关于不得不"东奔西跑"的感叹,以及他右眼角附近的伤疤--那当然不会是二十年前就有的,使人不难从中窥见一斑。还有吉米离开鲍勃前"假若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的问话,不仅为下文做了必要的铺垫,而且突出了吉米作为一个警察的精明干练,真乃"一石二鸟",堪称精妙之笔。
佳作示例
老人的心事·天津一考生
我外公、外婆的生活似乎没有一般老人那种灰暗的色调。每天清晨,他们会结伴出去锻炼,然后回家做做家务、看看书。下午外公出去下棋,外婆则热衷于串门、打毛衣。吃过晚饭,他们又一起出去散步。生活谈不上丰富多彩,却也安闲自在,难怪他们的脸上总挂着笑容。
一次过节,外公和外婆特别高兴,一大早就开始忙,又买菜,又收拾家。我在旁边看着好笑,忍不住说了句风凉话:"又不是有客人,何必那么折腾?"
外婆笑着说:"过节了,大家又不常回来,难得团圆嘛!"
中午,舅舅一个人回来了。外婆问:"小倩和她妈妈呢?"
舅舅说:"今天下午厂里放电影,她们不来了。我也只是回来拿东西,吃过饭就走。"
外婆一听,脸上的笑意全没了,怔怔地站着,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过了一会儿才喃喃地说:"不是说好下午一家人去翠湖吗?怎么又不去了?"
舅舅淡淡地说:"改天去吧,电影可是最后一场。"
妈妈在一旁说:"妈,我和小娟要去买东西……"
外婆猛地抬起头,声音微微颤抖:"什么?你们也不去?"她的眼神黯淡下去,隐隐透出失望,似乎一个美好的愿望被狠狠击碎了……很久,外婆默默地靠在沙发上,似乎倦得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
外公走过去,轻轻抚着她的肩,说:"他们有他们的事,咱俩去不是挺好吗?"声音沙哑,语调凄凉,眼睛望着窗外,嘴里反复说着刚才说过的话,不像在安慰外婆,倒像在安慰他自己。
我想,他们一定谈了很多。妈妈和舅舅并没有注意这些,各自仍旧忙着自己的事。
中午吃饭时,外公和外婆没有说一句话,好像有着同样的心事和烦恼,往日的笑容消失了,眉梢上结着忧郁。
外公、外婆去翠湖了。我的心绪始终不能平静。他们表面愉快,内心却深藏着强烈的孤独。
他们多么希望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却很少能实现。而我们做晚辈的,有谁能真正理解老人的心事呢?
【评析】
小作者以细心的观察解读了老人们渴望与儿女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心事。过节时,外公外婆特别高兴,做了精心准备。然而,儿子一人回家,还是刚回即要走,女儿也留不住。这一切,使文章有了波折。一扬一抑,再现了老人的失望,也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氛围。更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能着力于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如"外婆一听,脸上的笑意全没了,怔怔地站着","外婆猛地抬起头,声音微微颤抖","外公走过去,轻轻抚着她的肩"等,都突出表现每一次情节变化时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不同变化,使文章显得生动感人。此外,结尾处以反问收笔,令读者思索回味,发人深省。
【写作训练】
1.请以《我的童年》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半命题的写作题。写作这类题目时,先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将题目补写完整。那么,题目空缺处究竟该填写什么词语呢?这是需要认真思考一番的,因为这是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就本题而言,因为题目对所填写的词语没有作出任何规定,所以,我们主要从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入手,选择给自己印象最深刻,或最具教育意义的事件的特征来填写。如自己小时候特爱哭,则可以填写"爱哭";如自己小时候特别要求独立,则可以填写"独立自信"等。这样不仅避免了以往同学们惯用的"幸福"、"欢乐"等过于宽泛俗套之弊,还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个性,显得很新颖。然后,再根据自己确定的题目的重心,从童年生活中选取那些真实的细节,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不息的流水,是大自然的神奇之物。潺潺流水,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之情;悠悠流水,引发人们对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的怀想;滔滔流水,让人感悟到生活的时起时落……
生命因流水而鲜活,景色因流水而秀美,情感因流水而丰富,艺术因流水而灵动……
请以"流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或描述经历,或抒发情感,或表述说明,或阐发观点,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在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目所给出的只是写作的一个范围,同学们有较大的写作空间。要注意的是:一要认真读题,弄清题意及写作的要求。二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最好是亲身经历的。三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目所给出的只是写作的一个范围,同学们有较大的写作空间。要注意的是:一要认真读题,弄清题意及写作的要求。二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最好是亲身经历的。三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