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眉才子知多少:蜀中四大才女

文/伊风


人们只认为容颜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老,殊不知才华也会。


世人皆爱才,才子难得,才女可贵,所谓才华,或著书立传,或吟诗作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华夏之地重巴蜀,巴蜀之地多美人,亦多才女。


蜀中四大才女: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和黄娥。不同的才女,不同的人生,相同的精彩。


一、当垆卖酒的卓文君

 

这个名叫卓文君的女子何其幸运,“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中有她的一席之位,“蜀中四大才女”中她更是位列第一,她的才情与风华不仅被当世所称赞,也为后人所传颂,别人是才女,而她,却是才女中的才女。






卓文君(图片来自网络)



出身富贾之家的卓文君,自小便是父亲卓王孙的掌上明珠,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里,她却接受到了当时最好的教育。穷人家的姑娘被父母逼着做女红,富人家的小姐则在书斋里读诗书,不同的出身造就了不同的命运,卓文君的传奇,从一开始就在书写。


那时的女子嫁的早,卓文君也不例外,二八年华即嫁做人妇,无奈半年之后,丈夫病逝,于是她只好落寞地回了娘家。也就是在她人生的低谷时期,她遇到了那个点燃她生命激情的男人——司马相如。


一曲《凤求凰》让卓家小姐动了心,丢了魂,于是她疯狂地爱上了那个才华横溢的男子,不顾自己的身份,抛下家中二老,与他私奔到了他的家乡。司马相如给了卓文君爱情,也给了她灵感,她的大部分诗作都是在遇到司马相如后创作出来的,例如那首流传千古的佳作——《白头吟》。


一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不知道出了古今多少女子的心里话,戳中了多少人的泪点。世间女子皆多情,平生惟愿觅得良人,与其白头偕老,描绘此心思之作多不胜数,而只有卓文君写的这一句,精准独到,深得天下女子的心。


司马相如家一贫如洗,卓王孙嫌贫爱富,可卓文君却只惜才,心甘情愿地跟着那个穷小子过苦日子。为了生计,她不惜抛头露面,甚至当垆卖酒,反倒成为一段佳话。后世以她的故事为典故,写出了一首名为《望江亭》的藏头诗:

“当垆卓女艳如花,

不记琴心未有涯。

负却今宵花底约,

卿须怜我尚无家。 ”

句首的四个字连起来为:“当不负卿”。


卓王孙碍于颜面,不得不派人将夫妻二人接回了卓家,卓文君的眼光着实令人称赞,司马相如很快就凭借着作品《子虚赋》和《上林赋》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随王板驾,一时风光无限。不想此时苦尽甘来的卓文君却接到了丈夫的《两地书》):“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无“亿”,暗示他已对她无意。卓文君强忍悲痛,回以《怨郎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司马相如读后颇为惭愧,立即回心转意,夫妻二人重归于好,从此恩爱到老。


卓文君凭借自身的才华赢得了爱情,挽救了婚姻,虽然她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多,但每一个作品都份量十足,而她本人也因此留名青史。


美女,才女,奇女,卓文君是也。



二、薛涛与她的“薛涛笺”

 


唐人王建曾写过一首诗,名为《寄蜀中薛涛校书》,其诗全文如下: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诗中的女校书指的即是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德宗贞元年间,她以歌伎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的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其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无奈格于旧例,终究未能实现,但“女校书”的名字却传了出去,后世称歌伎为“校书”也是从她开始的。




薛涛(图片来自网络)


薛涛并非是土生土长的蜀地人,她原本祖籍长安,乃是官宦之家的千金,其父薛郧仕宦入蜀,病死之后,薛涛与母亲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生性敏慧,从小即在父亲的教导下读书练字,因而八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多艺,声名倾动一时。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韦皋听说后遂召令薛涛赋诗侑酒,薛涛由此入了乐籍,成为了一名歌伎。


薛涛写得一手好字,据传其书法刚劲有力,其行书之妙,颇具王羲之之风。贞元初年,她被朝廷罚赴边回,即退隐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自此久居溪畔,在院子里种满了枇杷花,并亲自动手创制了一种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字作诗。后世之人纷纷仿制,得名为“薛涛笺”。


晚年的薛涛洗尽铅华,一身女道士装扮,在碧鸡坊建了一座吟诗楼,过起了与世无争的平淡生活。她终身未嫁,陪着她的除了色彩明艳的“薛涛笺”之外,便只剩下了院内的枇杷树。


薛涛活了六十五年,一生著诗多首,称得上是高产的诗人,可惜这些诗歌大多散佚,流传至今的仅存九十余首,十分令人惋惜。


一个名人和另一个名人打过交道,他们的故事必定会被世人传颂,而跟薛涛打过交道的名人却不在少数。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韦皋……每一位都是当世颇有影响的重量级人物,他们无不被她的才情所倾倒,所以这个女子注定会成为一个传奇。


有唐一代,才女辈出,唯她一人,遗世独立,踟蹰独行。



三、花蕊夫人的花儿落了

 

正如电影《妖猫传》中的空海和尚所说的那样,皇帝爱的大都是个妃子,因为他往往不爱皇后,更不可能去爱宫女。所以才会有唐玄宗爱杨贵妃、顺治帝爱董鄂妃、而后蜀主则爱徐淑妃的帝王爱情。杨贵妃和董鄂妃的名号大家并不陌生,但许多人可能不太清楚这个“徐淑妃”为何人,其实大家熟悉的不过是她的一个别名“花蕊夫人”罢了。世人皆知其美名,殊不知其才情,这个女人,从来都不是花瓶。







花蕊夫人(图片来自网络)


花蕊夫人的身世颇为神秘,如今已经无法考证她的生卒年,甚至连她的姓氏也存在着争议,有人说她姓徐,封号徐淑妃,也有人说她姓费,封号徐贵妃。我们只知道她是青城人氏,因才貌双全而被选入宫中,成为后蜀主孟昶的宠妃,貌美如花蕊般动人,“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 孟昶遂封她为“花蕊夫人”。花蕊夫人多才多艺,不但能诗善文,更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据说她曾效仿唐代诗人王建作宫词百首,为时人所称赞。她得到的宠爱之所以会比其他妃子多的多,一是因为美貌,二则是因为才华。女人想要长久地留住一个男人的心,光有美貌是不够的。


花蕊夫人的代表作当属那首有名的《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诗通俗易懂,寥寥几句,道出了亡国之人的心境,无半分献媚,不卑不亢,傲骨铮铮,着实难得。如鲜花般娇嫩的女人,却有一颗似钢铁般坚韧的心,这样有个性的女人,怪不得会得到宋太祖赵匡胤的钟情。


东汉末年,乃是乱世,有美人貂蝉辉映四方,五代十国,亦是乱世,而花蕊夫人,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夺目的流星。皆是红颜,可与闭月之姿的貂蝉不同,花蕊夫人让后世记住的,并不仅仅只是那张脸。


四、杨夫人黄娥

 

蜀地人卓文君嫁的是同为蜀地人的司马相如,而蜀地人黄娥嫁的亦是四川老乡杨慎,两代才女,所嫁之人,皆为当世才子,也皆做到了白头偕老。卓文君的才,黄娥的贤,蜀中何其有幸。


黄娥在明代的地位很高,明代的礼制十分严格,但却不吝于给她一个“女文学家”的名号,由此可见她的才华绝非一般。世人皆尊称她为黄夫人,也许,她只想当杨夫人。




黄娥(图片来自网络)


“尚书女儿知府妹、宰相媳妇状元妻”,在“蜀中四大才女”中,黄娥的出身无人能比,她的父亲黄珂是成化年间的进士,官至尚书,母亲聂夫人亦是名门闺秀,书香门第之家培养出来的女儿自然不同寻常。黄娥自幼博通经史,能诗文,擅书札,小小年纪即名震京城。


黄峨二十一岁那年,嫁给了朝廷重臣杨廷和的儿子杨慎。一个是才女,一个是才子,堪称绝配。黄娥博通经史,擅制词典,才名远扬。身为丈夫的杨慎对自己妻子的才学叹赏之极而致于崇拜,称她为“女洙泗(女孔子),闺邹鲁(女孟子),故毛语(女毛公)”。要知道杨慎可是个名副其实的状元郎,才高八斗,年轻有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李清照的才华倾倒了赵明诚,而黄娥的才华亦折服了杨慎。


婚后二人夫唱妇随,琴瑟相和,可谓是“只羡鸳鸯不羡仙”。无奈好景不常,几年后,杨慎因触怒嘉靖皇帝而被撤职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夫妻俩不得不离开北京,杨慎一路南下,黄峨护送丈夫过江后才溯江而上,回到四川新都定居,那里是杨慎的老家。从此,恩爱夫妻相隔两地,三十多年,未见一面,只能依靠鸿雁传书,以解相思之苦。


万历版《杨夫人乐府词余》序中称赞黄娥:“才情甚富,不让易安、淑真”,“易安”即李清照,“淑真”为朱淑真,她们均入选“宋代四大才女”之列。黄娥被后人与两位前辈相提并论,也是世人对她才华的肯定与颂扬。明代大戏曲家徐渭称黄峨“才艺冠女班”,赞其词“旨趣闲雅,风致翩翩,填词用韵,天然合律”,并以已之作与黄娥比较,竟甘败下风,声称:“予为之左逊焉。”


女中圣贤者,黄娥当之无愧。



每一位才女,皆为银盘珠玉,全是碧湖明珠。


她们,是蜀中之地的骄傲,亦是华夏大地的星光。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扫眉才子知多少:蜀中四大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