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伦理与家庭负面新闻

现居重庆的美妆博主“宇芽”,原姓何(女,28岁),在11月25日在微博上曝光了她遭到前男友“沱沱的风魔教”,陈某(男,44岁)家暴的事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11月25日,何女士在微博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中她在电梯遭到前男友陈某的暴力攻击,她被拳打脚踢到躺在地上无法起身,陈某最后将她从电梯中拖出。

除了公布了视频证据以外,何女士同时在微博上挂出了她鼓起勇气整理的先后五次家暴的情况。据何女士的陈述,在她与陈某交往以前,陈某一直渲染自己“文艺工作者”的形象,还曾多次强调“从不打女朋友”、“要保护我”,在这样的“洗脑”后,她才与陈某交往。而交往后陈某开始多次贬低、辱骂何女士,阻碍何女士的正常社交活动,且陈某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一直在“吸食”何女士的工作成果。甚至连陈某的宠物均为何女士照料,而陈某仅“秀”照片,以此在网络上营造一个爱动物的形象,私下实际上经常虐待宠物。

在11月25日何女士曝光了事件后,陈某的微博仅有一条自拍的博文,对家暴事件没有任何的发声,此时社会舆论已经单方面攻击陈某、支持何女士。在11月28日,平安重庆官方微博发布了江北区公安分局通报,陈某被拘留二十日,同时通过了何女士申请的人身安全保护令。

12月15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邀请宇芽做客,在节目中,宇芽回忆第五次家暴的过程。嘉宾陆士桢教授在节目中也谈及家庭暴力问题,而她所说的“对家暴说不,最重要的是及时去掉幻想,家暴不是家务事,它实际上是种人身伤害”也代表了国内大部分媒体的主要看法。

在澎湃新闻的官方微博中以“宇芽”为关键词搜索,共有20条微博,自11月25日的第一条微博,到12月15日有关《今日说法》的微博,澎湃新闻对宇芽事件进行了全过程的跟进。 在开始的几条微博中,澎湃新闻加入了“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家暴是一种犯罪”的关键词,在事件发生后,跟进了警方、何女士的公司、重庆妇联、律师和何女士本人等各方意见。可以看出,澎湃新闻所跟进的各方实际上均为偏向何女士一方的群体,这些群体中鲜有能够为陈某发声的人。

在各方意见以外,澎湃新闻在部分其他事件的报道中也提到了宇芽的事件。在河北沧州的女子曝光父亲长期对家人施暴的报道中同样提到了宇芽事件。该河北沧州的家暴事件发生在宇芽事件的同一天,但在11月28日才被澎湃新闻报道。12月4日,澎湃新闻探访东莞家暴庇护中心,同样提到了宇芽事件。显然,这两个报道均是对宇芽事件的“蹭热度,是趁着公众对于家暴和宇芽事件讨论的热度未降,趁热打铁。

在宇芽事件的系列报道中,仅有一条报道与陈某方有关。11月28日,澎湃新闻采访了陈某的前合作人,合作人张先生表示,陈某确实性情阴晴多变,难以与人长期相处。

综上,澎湃新闻的报道带有一定的社会责任立场,即反对家暴、倾向家暴事件中的受害者的立场。同时,将家暴事件作为系列事件报道,引导公众对家暴的关注度,提高社会对家暴的警惕。

一方面,舆论在本次事件中确实存在一些积极的作用。在宇芽家暴事件中,按照社会的常规伦理道德而言,很显然陈某确实代表着社会反对的施暴群体,在事件的全过程中都遭受着社会舆论的负面攻击。社会和媒体的倾向性无可厚非,家暴作为一种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也确实需要被“攻击”,以达成新闻引导社会舆论的目的。并且,在宇芽家暴事件以后,以澎湃新闻为代表的各家媒体均提高了对家暴事件的关注度,以长时间的跟进家暴事件在社会中的具体情况,保持人们对家暴事件的“敏感性”,让潜在的施暴者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险性,以提高社会整体预防家暴、抵制家暴的行动力。

另一方面,个人媒体发声的方式又存在不合理之处。显然,在整个宇芽家暴事件中,陈某一直是发声弱势方。除了他确实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完全得不到同情心以外,也是新闻媒体的“选择性忽略”的结果。新闻媒体的“选择性忽略”,一方面的确能够起到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但是对事件的新闻报道中的弱势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如果在所有的家暴事件中都带有先入为主的“选择性忽略”的话,很有可能将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缩小为个人的性格、素养问题,存在错误引导社会舆论的风险。例如,家暴并不全是男性施加给女性的,家暴也不是只有身体暴力,“选择性忽略”带来的惯性有可能让新闻媒体没有调查全貌就“得出结论”。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在报到前充分调查事件全貌是必要的,特别是在有双方对立的事件中,更要充分与双方进行交流,得出一个中肯的结论后再进行事件定性和舆论引导。

在报道中也不必走进“必须得出原因”的死胡同,特别是家暴的社会背景复杂,难以简单地分析,这时客观、全面地展示事件的全貌,和尽可能还原当事人的性格和心理就十分重要。

但是,家暴事件在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带有很强的个人隐私事件的性质,如何平衡个人隐私和事件的客观性,同样需要新闻媒体进行权衡。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闻报道伦理与家庭负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