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是“疫情结束之后,你是想报复性消费,还是想复仇性赚钱?”觉得这篇文章有点意思,所以在这里也想说两句。作为我们来说到底选择前者还是后者。
文章内容里说:“近日,在甘肃,兰州一家烤羊肉串店恢复营业,一天卖出超6000串烤串,有的客人为饱口福站着撸了40串烤肉约合有2斤肉;在浙江,杭州大厦购物城5小时销售额1100万,更是让不少人惊呼,低估了大家的消费热情。”
由此有人就惊呼国人的购买力,看来“想报复性剁手的人肯定不少!
报复性消费来了吗?
乐观人士认为,这次疫情以后就会有增长。它可以返回到先前的水平是一件好事。
不过也有人疑惑,那么久没上班,你还有钱‘报复’?”
其实,想不想报复性消费,就看你的钱包够不够给力了!
微博上有个投票,你在疫情后会报复性消费吗?只有15.4%的人选择会,大多数人认为自已太穷了。说“不”的理由有两种:一种反问“报复性消费,拿啥报复”;另一种则表示“好不容易在家省点钱”。
经历一段时间的消费者需求低迷之后,将会有大量的释放和反弹。最早提到该术语的是,在2003年底之后,所有行业和行业都已恢复并迅速增长。实际上,我不是在谈论数据。在2003年的SARS期间,中国零售市场的零售总额增长率从10%下降到不足5%。5月份疫情基本结束,社会零售额增速恢复到10%。在正常水平上,没有明显的报复性反弹。
如果说SARS之后的增长是报复性的,那是因为2003年没有电子商务,也没有直播,而且每个人在家中都也就是看看新闻。互联网在线购物平台也不是很发达,人们的消费欲望与资金流向除了线下,没有太多的出口。而淘宝、京东之类的电商平台正是从那时起正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我们看看现在,在线购物、直播带货,微信、支付宝等各种银行支付端为这些消费支付方式提供了平台支撑。人们在线下消费的欲望完全可以到线上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
到底是报复性消费,还是复仇性赚钱?”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
从狭义角度来说,赚钱和消费是两个方向,两种命题,但是从广义角度来说,这两种命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属于一个大标签,那就是市场经济。因为没有大量的消费,就不会对市场产生大刺激,就不会促使企业大生产,没有大生产就没有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就产值就没有业绩,没有业绩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不能赚到钱,不能赚到钱,当然就没有钱来进行消费,更别谈报复性的消费了。
所以说到底,这个两个内容是相关联的,有出才能有进,不出不进,那怎么能让经济发展,简单说就是一名句话:“需求带动消费,消费刺激创造价值!”这就是商业的本质,经济社会的繁荣离不开商品经济的交换,也是经济的核心。
这就好像是在战争中矛与盾的区别,有人最有好的盾,有人最有好的矛,最好的矛呢,需要最好的盾来衬托。最好的盾呢,当然也得用最好的矛来测试,但无论是盾好还是矛好,都肯定带动了一个产业,那就是兵工产业,生产出高精尖的武器,不断的产业升级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消费与赚钱表面上看好像是这两个相反的事物,其实是一回事儿,只有两者不断互动才会带动了消费市场的升级繁荣。
所以,话又说回来,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想报复性的消费,那就得看你的钱包怎么样,我认为我们在消费的时候必须看看银行卡上的数字。
其实在疫情期间,如果你在家呆得太久,你会发现你不用花钱就能过上好日子,养成低消费的习惯。如果你想回到高消费状态,总是需要时间来恢复。
年轻人受到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影响。总是在利用各种平台用未来的钱,来预知今天的生活。如果失去了工作,没有存款,问题就很大。
到底你是想报复性消费,还是想复仇性赚钱?其实不是你说了算,也不是我说的算。应该是钱说了算,虽然说有人是不差钱的,但是我想大多数的人还需要努力赚钱的一部分人。
也许有个会说选择报复性消费的一定是有钱人,选择报复性赚钱的一定是没钱的人。我想说是,你是有钱人也好,是没钱人也罢。但都应该是一个勤奋的人,必竞长时间不在工作,你的钱包肯定是需要喂奶了。
加油吧,为了你的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