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

图片发自App

叶嘉莹

听到这个名字是否还以为是一位妙龄女子,人家可是九十多岁的古诗词大家。

央视新闻频道总有不少深度惊喜给我,如周六晚间的新闻周刊,还有周日人物面对面。以前,我记得有东方时空这类犀利针砭时弊的新闻类节目,哎,现在可是开二指般的尺度。

叶先生,女性,生于北京小康家庭,满族,原姓纳兰,属叶赫族,故改为叶姓。从小受过良好古代诗词熏陶,父任上海航空公司职员,后流离西南地区,期间母于她17岁病故。叶先生好文学,擅读书,20岁毕业于辅仁大学,即开始从教,由中学同事撮合下,嫁于其弟。

49年迁往台湾,后丈夫受白色恐怖影响而事业不遂,她自己也失去教职,困顿到携女寄人篱下。丈夫出狱,一家人迁往加拿大。由于自己从教的卓著名声,叶先生任职加拿大某大学,担任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导师,在两年时间里。以查字典的朴素勤勉掌握了用英语教学中国古诗词,受到校方和学生好评,很快被聘为终身教授。

叶先生育有两女,可惜大女儿和女婿盛年遭遇车祸一并亡故,令她悟到眼光不能局限于自身小家的安康喜乐。

79年起,她开始利用大学春假频繁返回中国内地大学,作免费古诗词讲座。

加拿大大学退休后,叶先生便定居天津南开大学,创立迦陵书院,如今丈夫已经故去,小女儿隔海相望,叶先生一人生活教学在南开校园,教职生涯七十余年,每日仍有忙不完的工作。

央视记者去采访她,也是因于坊间关于她无私捐赠的好奇,从她的出身事业家庭了解何以有这些财富和捐赠的心态。

她说自己就只是一个好学问的人,因诗词修养才能接受一个并不爱又因命运潦倒而常有大男子发泄的丈夫,所谓此瓦不自由。

她并不是一个高洁到专注于把自己同白衣撇开的人,所以她有她的亲近。但她的不亲近也是相当明显的,只有与她有共同诗词爱好的人才能进驻到他们那方充满意蕴和共鸣的深远世界里去。

我感觉她虽然一一回应了央视记者的采访,但她并不喜欢这次会面,记者猎奇式的问题不是九十多岁的叶先生想向大众澄清的,她终究还是知音寥寥。

相较甘比做娱记时令孤独的星爷接纳畅聊,这位记者的采访在叶先生不会发作的不耐烦下结束了,正是这种修养维持了她长久的不算温馨的婚姻生活。

滑稽的是,她从北京迁往台湾再到加拿大,每次都是追随丈夫的败退的脚步,而丈夫除了避开一个个伤心地,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了更多的快乐,这一切叶先生都包容理解了下来,只因此瓦不自由。

看完节目,我回味叶先生说的—诗词是自己一生慰藉的话语来,反问我自己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快乐么?我目前的主业用于生活和房贷,副业是不值一提的淘券推广,每日为了维持人气只能用小小红包留住些客户,投入两小时一天在APP上复制黏贴,一个月到头也无非一二百进账。

我究竟追求的又是什么,和叶先生相比将时间花在自己的爱好上,我每日po出不下于四五十件商品,只为了蝇头佣金,还要常受误解,这真是我想要的么…

叶先生的快乐来于诗词,我反复细思自己得到快乐了吗,难道只是想成为一名觉者。

干革命工作这么血性的事情不适合我,但是我从小都像一根搅屎棍一样喜欢平地起风浪,我太想掌控和改变了。

改变他人的购物习惯,引起他们的目光关注值得关注的促销品,做一些擦边具挑战性的事,这一直是我的爱好…

叶先生的教涯持续了七十余年,我则听任自己的兴趣自由游走,也许突然有一天我找到了别的渠道让我爱生事的欲望得到满足,那我也就马上放下现在的打打闹闹…我不清楚自己能改变什么,但是我对于这个墨守成规的世界确实一直有话要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叶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