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教师的不解之缘

前几天去考了教师资格证,上一次参加这种大规模的统考应该还是十年前的高考。

原本以为自己会紧张,没想到到了考场,看着人山人海,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心里有的只是一份难得的平静。

虽然我比这些参加考试的大多数人可能大了不止三五岁,混在其中,我觉得自己年龄并不显得突出,大概上天赐的这一张圆脸终于在我快步入而立之年的时候凸显出了它的唯一妙处。

从上午九点中开始,考到下午六点钟结束。整整一天,我就在和三张试卷做战斗。

上午考完综合素质就迫不及待打开微博,果不其然,有关试题的话题很快登上了热搜榜。

什么“阴阳怪气崔老师,两极分化毕老师”,“考个教资周杰伦都能帮上忙”……

至于最头疼的作文,居然出了个“抢红包”的话题。说实话,抢红包我在行,至于让我为此写出一千字的文章,实在是为难。

一段话读下来,我只盯住了那一句“忽视了友情、亲情”,然后就此展开了立意,得出了一个“构建温情社会,成就幸福人生”的标题,然后从社会,家、校三个层面进行了分论点的阐述。

个人觉得,有跑题的嫌疑,好在选择题错的不多,对崔老师的绿茶行为也很好地鉴别了出来,拿到合格成绩还是很有把握的。

下午的科目二,完美地诠释了,考的都会。除了选择题有两个不确定的被我做错了,后面的主观题没有不会做的。这一门也能合格。不枉费我没事就跑去老年人聚集地的那个小公园背题。

接下来就是科目三,当时报的初中语文。主观上基于我对这门学科的一点兴趣和自己对文学的一点点情怀,客观上也是我在和其他学科进行了对比之后作出的理性判断。

这门课花的复习时间是最少的,书本知识由于年代有点久远,很多文言文以及文学常识都记不清了,教学设计环节也没有认真做过几次。而我从来蒙的运气都是很差的。所以最后网上答案出来的时候,客观题错的很惨,大概六七个。这一门,可能真的要凉了。

如果这次真的没过,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勇气为此进行二战。

我经常想,我怎么就走到了快三十岁才去想要考教资的局面的。上学的时候,跟风考过一次,那时候还没有进行统考,只要看两门书。简单地进行了复习就过了。

只是后来忙于毕业考试,论文答辩和找工作,加上自己固执地认为以后绝对不会从事教师行业,所以把最后的试讲的事丢在了一边,以至于和教师资格证失之交臂。

读了十几年的书,接触过无数的老师,其中能对我有积极影响并让我喜爱的实在凤毛麟角。相比他们,个别老师的无趣授课方式对我产生的影响更大,他们可以直接让我对其所教授的学科产生连带的抵触情绪。

每当上那些老师的课,我就在心里暗暗地想,我以后绝对不当老师,除非我能够做得特别出色,让学生喜爱,不然我绝对不误人子弟。

再加上从学生的角度,我看到的老师的生活,基本就是两点一线,重复着课本上的内容,每天就跟一群猴孩子打交道,日子看起来着实无趣️得很。

所以,直至毕业,我对老师这个行业没产生过一点兴趣。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一个辅导机构带了一个暑假的课。接触了很多学生,小到幼儿园毕业生,大到初中生。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凭借着自己以往的知识积累,也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

那时候,一起上课的几个同事都是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只有我是“门外汉”,他们极力怂恿我当老师,说我看起来就是当老师的料,浑身散发着老师的气息。

那是我第一次,对老师这个行业产生了一点向往。也萌生了再去考个证的念头。

后来这个念头由于结婚生子耽搁了几年。好不容易熬到了孩子三岁,前脚把他送去上学,后脚就跑到网上报了名。

其实真正让我下定决心考教师证,把教师作为今后职业规划之一,最大的原因来自于我的孩子。

从最开始给他穿衣服换尿布都不熟练,到最后的可以抱着他做饭,熬夜给发烧的他物理降温,再到后来陪着他游戏,学习。

“妈妈,马路为什么叫马路呢?”,“妈妈,这个用英语怎么说?”“妈妈,这是什么呢?”“妈妈,这是为什么呢?它为什么要这样呢”……

自从孩子学会了说话,每天都对我进行各种灵魂考验,我仿佛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把对生活和身边的事物丢失的探究兴趣又一点点拾了回来。

有时候,我会感到害怕。我很怕哪一天,我无法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我怕孩子突然有一天不再觉得我无所不能,有了疑惑也不再找我解答。

我越来越意识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一个家庭的教育和大人的言行对一个幼小心灵的影响意义。

直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开始被另一个人看在眼里,被他效仿,我才第一次深刻地感觉到了慌张。

于是,我越来越迫不及待想要做点什么,学点什么。

现在,每当我怀疑自己能力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我的孩子。他的成长是那么地快,进步是如此地出乎我的意料。我经常告诉他,要勇敢,要尝试。他现在做得很好,我又有什么理由躲在暗处怯弱?

我想,即使后来我没有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最起码,我为我的想法付出过一定的努力和时间,而那些学习到的知识,我想也都会最终内化,融入血肉。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教师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