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的“皮囊”与“灵魂”

      寓言故事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短小精悍、寓意深远的特点给人以警醒、引人去思考。刚拿到寓言故事的我觉得太简单了没什么可讲,再深入的思考和落实到教学设计上时,又觉得内容太多,无从下手。于是我翻阅了一些语言教学的课例和教参,希望能够从中习得一二。《揠苗助长》和《亡羊补牢》设计完以后,我也有很多反思与思考。寓言故事从文本本身而言是简短的、语言言简意赅的,但如果只把它当成一个故事讲就只关注了皮囊。如果抓住人物形象去体会、去练习自己的生活,我们才得以触到它的精华与灵魂。

一、部编版教材中的寓言位置

    记得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相处”为主题编排了课文,其中一篇是寓言故事《狐假虎威》。二下第五单元以“办法”为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则寓言。由此可见,低段寓言故事是为单元主题而服务的,也就是我们需要抓住的寓言的灵魂。

二、学生学习语言特点及难点

    寓言故事把深刻的道理包含在有趣的、幽默的故事中,寄托在人物的形象里,是让孩子们非常喜爱和可以亲近的文本。孩子们喜欢读、觉得轻松有趣,但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读得浅、想得浅的情况,而漏掉其对我们的精神给养。因此自然而然地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其精粹,是我们教学的一大难点。

三、语言教学的几点策略

1.以读代讲

    寓言故事文本相对较简单,充满趣味。非常贴近孩子们的阅读喜好。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抓住文本,让孩子在大量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了解故事结构、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其包含的道理。

2.抓人物形象,悟故事寓意

      人物分析是寓言学习的一大特点。比如“狐狸”出现在很多寓言故事中,通过不同文本中狐狸的不同形象,可以探寻寓言的深厚寓意。再比如《亡羊补牢》中的农夫形象,从刚开始的不听劝丢了羊到后来的后悔、赶紧补牢,告诉我们知道错了及时改正就不算太晚。《揠苗助长》中的农民求快拔苗导致禾苗枯死的结果,告诉我们要尊重事物的规律。总之,寓言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获得寓意的金钥匙。

3.复述、表演,加深体验

      学生的学习往往是各个器官动起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想要检测学生对寓言故事的掌握程度,除了枯燥的问答方式外,还可以关注学生对寓言的再创造—复述、表演。

      复述故事,需要学生把故事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故事的掌握,还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其中个性的表达,更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再创造。

      演一演更是对学生提出了高要求,不仅要记住故事的前因后果,还要还原人物对话,再加上大量的想象补白,从而使寓言更加有血有肉。一项教学设计同时包含了学生对文本的记忆、理解、再创造、表达…其有时还有很多,不少优秀教师以此为专题进行探究。但我们日常的课堂,演一演也是不错的选择。

4.以文带文,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寓言故事短小精悍,为一堂课学习多篇故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以单元主题为中心、以人物形象为中心进行多篇寓言学习,或者出示与课文完全相反的文本进行对比分析,金鑫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的训练也是极好的。

四、走进生活

      寓言最大的价值便是其深刻的思想给人的影响。正确把握皮囊与灵魂的关系,一堂课下来,如果对学生的思想、行为都有了深刻的影响。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用寓言学到的道理去判断、辨析生活中的事物、行为,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寓言最高的使命,也是教师、学生、文本、生活这四者之间最终的努力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寓言故事的“皮囊”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