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的故居吗?

2017年10月7日,十一小长假马上结束,与朋友结伴再来趟近郊游,原本要去门头沟京西古道,紫竹桥集合,改变主意~马致远故居。

图片发自App

沿路许多买土特产品的摊位,看,大大的南瓜。

图片发自App

这个大南瓜还长了许多斗,很有意思。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按照导航沿109国道行驶十几公里,便进入韭园,门口有个韭园酱菜厂销售部,记得曾经有人送过一罐韭园酱菜,味道不错。我们便停了车,走进销售部,便闻到了浓郁的酱香味道。咸菜有灌装的,有散装的,品种有豇豆的、小辣椒的、佛手瓜的、甘露的、鬼子姜的、苤蓝的、黄瓜的、大蒜的、姜的,还有各种菜混合的杂拌儿的,散装的价格在每斤10元至25元不等。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韭园酱菜——据说是在四五百米的山坡上自家种的菜,浇的是山泉水,灌的是农家肥,把菜摘下来后用山上的水把菜洗洗干净就能腌了。“韭园”的咸菜不是想什么时候腌就什么时候腌,时令也有讲究,就是秋天满园子菜都熟了的时候。腌的时候要用大盐粒子,搁好多大蒜、酱油、白糖、白酒……放在大坛子里,腌上个把月就大功告成了。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从酱菜门市部出来,看到门前的景色,虽然天气有些阴沉,但足以想象出天空晴朗时层峦叠嶂的山峰与碧绿的菜地相互辉映的美丽景色。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买过酱菜开车前行,遇到修路,只好将车停在路旁,步行前往。

图片发自App

路边的鬼子姜开的黄花,十分美丽诱人。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里是在修理河道,估计明年再来,应该是河道水清清,道路平坦坦,环境更加优美了。

图片发自App

到达韭园村中心。

图片发自App

路旁的关帝庙

图片发自App

观音庙

图片发自App

继续前行便看到京西古道的石牌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王致远故居,在王平古道上。

图片发自App

以石碑为中心,有四条道路,左手是京西古道,中间在修路的地方可以到达马致远故居,但路不好走,走左边的柏油小道便可以到达马致远故居。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现在的小村庄家家在盖房子,有中式的,还有欧式小洋楼,似乎有些失去了原有的古道风韵。看看下面的这个小小院落,挺有特点,也是我们驻足取景照相的极好场所。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前行大约600米,便来到了马致远故居。

图片发自App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图片发自App

马致远故居故居坐西朝东,是一座大四合院,故居门前有小桥流水,虽已经破败,但从其古井、石猴等雕塑中还依稀可见其历史痕迹。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被誉为“马神仙”,大都(今北京)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散曲家、戏曲作家。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左右厢房各为五间房,现展出一些曲剧老物件和明清时期,及人们创作的有关马致远的曲剧诗词。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毛泽东题写的《天净沙·秋思

图片发自App

这是记录马致远故居修复的情况。

图片发自App

出故居向上前行,应该就是碉楼,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已经是中午了,我们便在这家九龙泉农家院共进午餐了。

图片发自App

小院为两层,风景还不错

图片发自App

这是第一次吃的农家野菜——马蓝牙,味道不错,提议拍照留念

图片发自App

焦砟香椿芽,还有炖虹鳟鱼、炖咯吱等农家饭,味道十分鲜美,只是忘记拍照

图片发自App

从农家院二层看到的西坡村的风景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最后,以《元曲三百首》中的马致远《清江引·野兴》有:"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这西村应该就是西落坡村,是对东落坡村而言,东落坡为东村,东西两村相连。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知道“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的故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