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字的一点儿想法

梵高的画

怎么会想到这个命题呢?凡事都有个因缘,是几件事凑到一起的结果。

写公众号几年了,坚持每周更新,粉丝不满二百,阅读量大多两位数。一篇文章发出去,虽说既赚不来钱,也算不得荣耀,但就像每个父母都爱听别人夸自己的孩子好,一些标志性的反馈还是在意的。为啥没人爱看我写的东西?不用总结,原因只能是一个,写得不好。

我就是一地道的俗人,嘴里说着爱阅读爱文字,内心里还是把钱放在第一位。去年一整年一本文学类的书都没读,啃了几本半导体专业教材,听了若干专业相关的音频,结果得出一个结论,我天生就不是学理工的料。但为了把工作做好,多赚点钱,我还在努力让脑袋开窍,希望铁杵能磨成针。因此只能委屈我的文字,一年来完全靠执念坚持公众号更新,感觉特别对不起还在看我文字的朋友。

就在前一阵儿,我在更新中提到了在犹豫是否还要坚持把公众号做下去,结果我电校时的辅导员张曼姝老师为了鼓励我,在朋友圈分享了我的文章,并极力推荐阅读。于是从那一篇文章起,我不但收获了几枚校友粉丝,文章的阅读量也直线上升,达到三位数,还有向四位数进军的趋势。有位学长阅读了我很多文章,并真诚留言,让我深感欣慰。但是,阅读量高了就代表我的文字水平提升了吗?当然不是,这一点我清醒得很。

三天前,梅拾璎老师发了一篇文章,里面的观点我非常认同。梅老师的文风我相当喜欢,就如她所说,“雅洁的文字、平和的心态、悲悯的人文情怀、执着的现实主义或理想主义色彩”,这样的文字风格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隔一日,我又读到程远河老师的文章,程老师喜欢鲁迅的文学风格,他的文字亲近土地和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常有忧国忧民情怀诉诸笔端。我喜欢他文字的干净利落、情感饱满真挚,他既能俯身亲吻一株刚冒芽的小草,也能随一只苍鹰执剑走天涯。在当日的文章中程老师说,“绝对反对对政治的图解,但也反对个人泛滥的淡愁幽绪,所谓中产知识者的苍白自矜。好久没有看到过素朴正气的朗朗清明文字,可能这正是文学没落的明证了。”我没有程老师的胸怀,也写不来他的文字,估计程老师也不欣赏我有些文字里腻腻歪歪的闲情,但这并不妨碍我追随他那些清冷下埋着深情、掷地有声的文章,他也曾给过我“文心如冰雪”的评价。

梅老师和程老师都是出过书的人,与那些昙花一现的所谓畅销书不同的书,他们的写作水平于我甚有些高不可攀。但按我的理解,同是喜欢文字的人,我们本心相近,爱他便尊重他,像培养自己的孩子那样,即使不能声名显赫、光宗耀祖,也要他真诚、善良,走正路。

我们都不是单纯为了阅读量而写文章的人。

从三月份开始读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全书有长长的七卷。这是一部很特殊的作品,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平铺直叙,读的时候必须全神贯注,因为你稍不留神,串连起文字的用来展现故事画面的那股气就断了,那么你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再融入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中。作者一气呵成写下一大篇,你也必须一口气读下来才好。音频里我在听托翁的《战争与和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这种重量级作品。这部作品好久之前读过,但那时候太年轻,阅历与心智都不足矣让我更多地领悟到它的伟大。就像去年听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面对它,我只能屏息静气,我的言语太肤浅,无以品评。

也是在前几日,晚上在B站听完老张老师的课,返回首页时瞄见有一个讲自律的视频点击率很高,我随手点开,六七分钟时间,一位年轻小伙子流利地讲自律有哪些好处,人如何才能做到自律,听得我有些热血沸腾,果断收藏。第二天听完课又点开看了一遍,奇怪,完全没有昨天的感觉了,说的也没什么呀!那些道理与于寻常的日子没啥指导意义。就像好多流量很高的鸡汤文,看的过程中就差对作者鞠躬行礼以示认同了,说得怎么那么好那么有道理呢!可如果把它再读几遍,会发现那一大篇洋洋洒洒的文字所要表达的观点完全可以用几句话甚至一句话代替。而且它们就像上学时学的那些数学公式,一旦不学了考试用不到了,马上忘得一干二净。

好的文学作品什么样呢?是通过文字向读者传递场景,活生生的人、物、景,有极强的代入感,读者在场景中会自觉进行思考和抉择。是于真实朴素的叙述中让人了解到生命是什么,活着是怎么回事,而不是靠直白的说教。《红楼梦》不像《静静的顿河》那样气势雄浑,可它也好,好文字都能让你看过之后还忍不住一次次去回想,想的不是方块字,是情景和思想,而且越想越有味道。

话说回来了,别说我这辈子写不出稍微有点儿嚼头的文字,再给我几辈子也写不出《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作品,但我还是想写点儿什么,执念这东西不讲道理。好在我对文字诚实,也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感谢我的老师,感谢各位读我文字的朋友,我会努力坚持初心,一路走一路欣赏。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文字的一点儿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