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怀想


高中的时候,班主任是历史老师,讲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痛心疾首,从此种下的怨恨,很难化解得开。我厌恶留辫子的满清八旗,对形同一盘散沙的汉族黯然神伤。同样的,我不得不佩服这个民族的智慧与勇气。“物竞天则,适者生存”,这样的警钟,时刻在我心中敲响。

元旦过后,从江南踏上北国征程。先到沈阳,再到长春,继续向北,最后到哈尔滨。东北之行的第一站是沈阳,沈阳最著名的景点是故宫。沈阳故宫是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前的皇宫,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走进沈阳故宫,细细打量这些皇宫遗迹,细心捕捉一些宫廷遗下的秘密。

这个红墙黄瓦、雕梁画栋的故宫,虽然比北京故宫小了许多,却与北京故宫有着同样的形式和讲究,足可看到汉文化对满文化、明对清的深刻影响。当然,沈阳故宫在承袭中国古代建筑传统的同时,也融进了满、蒙等民族的一些元素,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沈阳故宫是清朝入关前的盛京皇宫和入关后的陪都宫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修建的宫殿。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称帝。这是一座没有感伤的宫殿,巍峨的宫宇,建了这么久了,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还似乎隐隐透露着一种称雄天下的霸气,吹过它的风是昂扬的风,拂过它的去是骄傲的云,踩着殿宇间沉重的方石,似乎还能感觉到从后金到大清时代问鼎中原横扫大明的渴望还在延续……

顺着怀远门往里走,就是沈阳故宫了。朱红的宫墙,金色的琉璃,在阳光下闪动着耀眼的光芒,高耸厚重的城门,等级森严的宫殿,处处彰显着皇城的至高无上。曾经的皇城,历史的青石板上踏过多少帝后的足迹,抚摸着朱红的门扉,我掌心的所到之处,许是和哪位先人的足迹吻合。

1625年,努而哈赤在沈阳定都,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沈阳故宫之开端。顺治初年,清朝迁都北京,盛京宫殿作为清朝的“开国圣迹”,加以特殊的保护。乾隆时期,这里为清帝东巡驻跸之地,又加以重修和扩建,形成了这座皇宫与行宫并存的宫苑格局。

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正 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按照行军狩猎时汗王和八旗贝勒大臣的帐幄模式建造,四旗编为一翼,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军事民主的思想。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俗称的“午朝门”。大清门的屋顶满铺黄琉璃瓦并衬以绿色剪边,既保留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体现了满族对故乡山林的深厚眷念。从而形成了区别北京故宫的一个特点——宫殿顶覆以黄琉璃瓦镶以绿色剪边。大清门北望便是崇政殿,是清太宗皇太极举行日常朝会的地方。1635年,皇太极下令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崇政殿登基称帝,上尊号“宽温仁圣”,将国号“金”改为“清”年号“天聪”改为“崇德”。

崇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周围石雕栏杆,大殿的屋檐上是金黄色的琉璃瓦。沈阳故宫崇政殿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崇政殿就是老百姓眼中的“金銮殿”,整个“金銮殿”金碧辉煌,高洁典雅,彰显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穿过崇政殿两侧的左右翊门,举目可见位于数米高台之上的凤凰楼。此楼三层,三滴水歇山式围廊,屋顶是镶绿剪边的琉璃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凤凰楼是盛京当年最高的建筑,有《盛京八景》之一“凤楼晓日”的美称。古代宫殿建筑布局讲究“前朝后寝”。楼后为帝后寝居的后宫——台上五宫。与崇政殿对比又形成了沈阳故宫不同于北京故宫的特点——“宫高殿低”。而北京故宫则恰恰相反,是“殿高官低”。

凤凰楼上藏有乾隆帝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的九龙金匾。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是尊贵和吉祥的象征,皇太极以它为后妃寝宫正门命名,就是取其吉祥之意。沿凤凰楼的青石拾阶而上,悠远历史故人的身影锁在斑驳的记忆里,四百年的沧海桑田,挂在褪色的琉璃瓦上,是否还有些许的余温,时光尘埃的记忆在流逝的岁月里封存。

凤凰楼的后面是皇太极的后宫,是建在皇太极大内宫阙中轴线上帝王的寝宫。除清宁宫外,还有东西配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等。清宁宫是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的寝宫。关雎宫俗称东宫,是皇太极宸妃海兰珠的寝宫,海兰珠是中宫皇后的侄女,永福宫庄妃的姐姐,她们都是出自蒙古同一个家族。皇太极和海兰珠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皇太极对海兰珠宠爱有加,皇太极雄才大略,一个驰骋疆场的皇帝,竟有如此真挚的儿女之情。

永福宫是西次宫,这里是庄妃布木布泰的住处。庄妃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庄文皇后,顺治帝的生母,历经清初三朝的杰出女性。孝庄嫁给皇太极是当时的政治联姻,陪伴皇太极18个春秋,在这不算短的18年里,又有多少个不眠之夜,独自在绣榻上等待,唯有她自己知道。孝庄以期智慧的头脑和博爱的胸怀,在风云变幻的深宫中,在政治斗争中,由一个单纯的蒙古姑娘,变成了一位老练的政治家。

御花园位于清宁宫的北面,虽然无法与北京故宫的御花园比,但亭台水石俱全,树绿花艳,曲径深幽,园内亭台楼阁,栽植着各种常青的苍松翠柏,用太湖石堆的假山,秀美端庄,假山上的凉亭,蕴含着几分清幽恬静的气息。假山下的汉白玉拱桥下清澈的溪水,在轻风的吹皱下奔涌出点点浪花,又像是故人的眼泪,在深锁的皇宫庭院又有多少红颜哀怨的叹息。

沈阳故宫作为清朝最初的皇宫,这里留下了两位帝王和嫔妃的身影,沈阳故宫承载着四百年的风雨沧桑,屹立在历史的尘埃中,以你博大的智慧,在四百年的历史风云中依然保持完好。

如今这里只是一座空城,那些故人的家国梦,在历史中封存。琉璃黛瓦的屋檐下,透着四百年风霜的薄凉,曾经进进出出的故人,他们的足迹落在宫殿的门槛上,被岁月流逝的风吹散。手握皇权的帝王,早已被载入了史册,那些争风吃醋的嫔妃,那些给皇帝出谋划策的大臣们,那些深宫里幽怨的宫女和太监,都是岁月尘埃中微不足道的过客。

西路建于1782年至1783年,主要包括:戏台、嘉荫堂、文溯阁等。说起文溯阁,不能不提到乾隆皇帝和《四库全书》。出于加强文化统治的需要,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诏访求天下藏书,历经十余年时间编成一部大型丛书。书修成后,抄录七部,在全国建七座藏书阁分别收藏,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便是其中之一。后世屡遭战火,幸存四部,目前文溯阁的《四库全书》保存在甘肃省图书馆。

浩瀚的烽烟,给古老而神圣的宫殿增添了庄严与厚重。故宫在历史的风中沉睡,这座皇城展开怀抱接纳四面八方的游客,昔日只有帝王才可出入的皇宫禁地,如今平常百姓也可以一览它曾经的容颜。

带着一种很复杂沉重的心情参观完故宫,我的脑海里满是高中时历史课本上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走出沈阳故宫,回望这个380多年前建造的宫殿群,自然可以借这块活化石去感知那段历史,但如能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等不同的角度,对满兴明灭这一历史大变局进行一番深刻思考,或许更有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沈阳故宫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