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新未到——读文体会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548:

宜阳县董王庄乡赵坡小学教学点

为什么要加强学校考试管理

作者|张卓玉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突然的政策调整,人们会质疑和担心,未来对学习究竟如何进行评价?

多年来,行政部门用考试来督查、推进学校的教学工作;学校用考试来督促、评价教师的工作;教师用考试来检查学生的学习;家长用考试成绩来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突然的政策调整,人们会质疑和担心,为什么要大幅减压、严格控制学校考试次数?这样做是否会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带来负面影响?是否不利于教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比频繁考试更好的办法又是什么?(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从上至下,人们普遍在适应。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改变这种改革阵痛。最优的办法是用老办法运行最后一年,然后在新的一年里把新的评价方法再建立起来。) 

学校对校内考试功能认识不准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考试次数频繁、考试名目多样;重考试排序、轻试题质量;以考代教、以考代学,甚至不惜牺牲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为频繁的考试让道;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校工作和教师工作、评价学生学业的最为重要、最被信赖的依据。实际上,这是违背规律、违背规范、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学生成长的教育乱象。(把考试放到应有的位置上,不是不要考试,考试很重要,考试不排序,数量不要多,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其实规范的考试可以保证教学的质量,权力下放的学校是非常不严谨的。只需要在原来的考试后,加上一个分析调整就可以了。)

学校考试主要的功能是诊断学情、改进教学。(实际上这也是平常的老师正在用的,必须要加强而不是削弱。)

负面作用,第一,把对学生的考试评价作为刺激竞争、施加压力的教学管理手段。对于学校考试,被关注的不是考试内容是否恰当,命题立意是否正确,成绩分析是否科学,反思改进是否到位。学习、成长等目的性因素,让位了。(这个改进要说也好做,只要把考试后分析改进这部分加强就可以了)

第二,严重干扰教学秩序,制约教学过程,影响教学效果。国家对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长、教学方式等,都有非常专业和具体的要求。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保证教与学的时间、节奏、精力投入等,才能完成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和学业要求。考试,挤占了教学时间,加课时、加作业弥补。这是对教学秩序的显性干扰。更为严重的干扰表现在教学过程。教育教学的更重要的内容,诸如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创新品质、价值观等素养的培养,是不可能做到所谓“堂堂清”的。频繁的考试,以及奖罚措施,教与学两方面不得不停留在低阶技能的训练上。长此下去,自主探究、深度体验、从容思考、系统梳理等真正能够入心入魂的学习,必然被挤到边缘地带。

(这一段内容非常重要,归根结底要保证课程的优质落实。期中考试前要用一周时间进行复习,影响了教学的质量。考试减少了节省下来的大量时间来干什么?用于培养更核心的素养,教师节省的时间可以用来进行深度的学习。)

那些本应该在安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从容观察,静心思考,用心咀嚼的学习活动,渐渐地被强制灌输、被动记忆、机械训练所取代。以考试代教学的现象背后,是落后的教育观念。(但如何保证这种高素质的学习,如何检验这种高素质的学习还是一个问题。最后还是要通过考试。总之是减少考试,但是还要考试。一二年级减少考试,在三年级有考试。一二年级专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到三年级的时候就会表现的非常好。这个道理可以讲得通,但是在实际应用上平时还是第二,严重干扰教学秩序,制约教学过程,影响教学效果。凡纳入学校频频考试的学科,多数都是国家课程。国家对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长、教学方式等,都有非常专业和具体的要求。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保证教与学的时间、节奏、精力投入等,才能完成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和学业要求。而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挤占了应有的教学时间;随接而来的是以加课时、加作业等办法弥补频繁考试所带来的问题。这是对教学秩序的显性干扰。更为严重的干扰表现在教学过程。各学科的事实性知识、简单技能等,可以在短时间内理解、记忆和掌握。而教育教学的更重要的内容,诸如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创新品质、价值观等素养的培养,是不可能做到所谓“堂堂清”的。然而,为了应对频繁的考试,以及基于考试结果的各种排名、奖惩,教与学两方面都不得不更关注知识点的讲解、识记与理解,不得不停留在低阶技能的训练上,不得不追求机械生产式的快速度、快节奏。长此下去,自主探究、深度体验、从容思考、系统梳理等真正能够入心入魂的学习,必然被挤到边缘地带。显然, 量多质低的考试, 无助于课程标准的落实,无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

  

以考试代教学、以考试促教学的做法,暴露了管理和教学中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就学生学业而言,在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之间,一些人更愿意选择后者。人们无心去采取措施,激励、调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更愿意用简单、粗暴的施压办法逼迫学生学习。就学习内容而言,在知识习得、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观念养成之间,一些人更擅长、更看重前者。于是,那些本应该在安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从容观察,静心思考,用心咀嚼的学习活动,渐渐地被强制灌输、被动记忆、机械训练所取代。与这种性质的教学相适应、相匹配的,正是低水平的考试。以考试代教学的现象背后,是落后的教育观念。注重核心素养测查) 

如何加强学校考试管理?教育部相关文件的出台与落实,将会成为一个重要契机:提出和实施学校评价能力建设工程。学校评价能力是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正确定位学校考试功能。学校考试有别于升学考试,必须在观念上和操作措施上做到:控制压力因素,增加激励因素;淡化横向比较,强化纵向诊断。学校考试的诊断、指导功能,决定了这种措施的品性:必须是有温度的、建设性的、发展性的。任何的考试、评价结果,当落在学生身上时,不论哪种类型、哪种状况的学生,都应该感受到温暖、关爱、指点、方向、路径、希望。这种目标的实现,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发自内心的尊重,需要有基于这种认识的命题理念与命题技术,需要教师、家长等对考试结果的理性分析,耐心反馈。每一次考试的落脚点,应该是教师、学生、家长一同努力而形成的有关下段学习的改进计划。这个计划的执行者既包括学生,更包括教师,还包括家长。

  

其次,比控制考试次数更为重要的工作,是提高考试功效。要把对考试结果的研究,作为一个阶段主要的教研内容。通过教研,形成调整、改进近期教学工作的方案,科学精准地指导近期的教学工作。要组织协调家长,认真、细心地帮助学生分析考试结果,让学生从结果分析中得到近期学习的方向、重点、指导、鼓励。

  

再次,要统筹纸笔测试与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与纸笔测试各有优势,各有特色,缺一不可。要通过提高过程评价的信度与效度,确立过程评价的应有地位。(成立一个第三方考试中心,无论如何考试是避免不了的。)

最后,也许是最重要的,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制度、机制的完善,确实把学校评价能力建设提到应有的地位。(这个任务主要由上级教研部门来完成,不是学校应该关心的内容) 

另一项需要行政部门和学校整体规划的工作,是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评价具有权威性,这一点教师是做不到的。)

评价能力建设将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新的发展点,学校评价能力将会成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辞旧迎新新未到——读文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