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真的有“灵活用工”需求吗

看到标题就得有人说,这不是废话吗,现在灵活用工多火爆啊!好吧,我也看到了,正是因为到处都是“灵活用工”,才想写几句,耐心看完,说的不对再喷。

按套路先得说说什么是“灵活用工”。说实话,这事儿要是严谨点还真是说不清楚。关于“灵活用工”的解释估计能找到几十个版本,因为每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都按自己的业务特点给出了定义。这么乱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就从来没定义过这个概念,在各类文件中出现比较多的是“灵活就业”,但“灵活就业”同样也没有明确的定义。2005年3月份的《中国劳动》上,在一篇劳动保障部规划财务司供稿的《我国灵活就业情况统计分析》中,根据2003年的统计数据,“灵活就业”被分为:

1.自营劳动者:包括自我雇佣者(自谋职业)和以个人身份从事职业活动的自由职业者等。

2.家庭帮工:即那些帮助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

3.其他灵活就业人员。主要是指非全时工、季节工、劳务承包工、劳务派遣工、家庭小时工等一般劳动者。

这个分类一方面是从劳动者角度谈的,另一方面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就业形式了。而目前市面上的“灵活用工”的定义,基本都是从时间、空间、用工关系、计薪方式、权责义务等各种角度给出的,很难统一明确。

既然严谨点说不清楚,我就简单粗暴一点,换个角度,从需求方来概括一下:什么叫“灵活用工”呢?凡是不用足额缴纳五险一金,辞退不用给补偿金的,对用工方来说就是“灵活用工”。

我理解真正的“灵活用工”需求可不是这样的,真需求应该是从企业经营角度出发,是为了满足经营发展的需要或者行业特点,同时,在经济成本、管理成本等层面最优化的一种用工形式。对大部分企业来说,以传统全日制用工为主,灵活用工等其他形式为辅才是正常的。你说目前市场上有真正的“灵活用工”需求吗?有是有,但是极少数,大部分所谓“灵活用工”需求本质上都是以下这三类:

1、成本优化需求。核心是在保证现有员工管理模式不变的前提下,优化五险一金成本。这一类大多是传统行业企业,采用的都是全日制用工模式,一直都想探求新的经营模式,摆脱沉重的人力成本,想做“灵活用工”主要是为了节流,解决面临的现实困难,也是探索未来的可能性。

2、管理优化需求。核心是在保证现有不产生五险一金成本的前提下,加强员工管理。这一类大多是平台类企业,大部分都走过共享经济的路子,走着走着发现,没有自有的员工团队,没法保证必要时候的用工供给,但又不能采用全日制劳动关系的用工形式,要首先保证自身“平台”的性质,以便资本运作。现在平台类企业自建的团队多采用外包的方式,供应商来承接劳动关系,这种“灵活用工”更应该称之为“灵活用供应商”。

3、财务结算需求。核心是在保证不产生劳动关系、不违反财税法规的前提下,最大可能的优化公转私结算过程中的税费成本。这一类以文创类为代表,也有大量互联网IT等行业,经营中会与个人产生正常的业务合作,但按照传统的劳务报酬方式结算成本较高或者需要预扣预缴,按工资结算又涉及劳动关系问题,所以按照经营所得结算并且寻求税费洼地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我们不妨将这三类称之为“灵活用工过渡性需求”,正是由于这三类需求在市场中具有较大的普遍性,才使得“灵活用工”的概念如此火爆,当然中间混杂了一些非合规需求,在此不讨论。而作为提供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来说,务必要做好需求分析,务求细致,明确合理需求,厘定风险,提供合规解决方案。作为需求方务必明确风险和收益的关系,识别只顾赚快钱的供应商,同时,用争取来的时间,梳理业务模式和用工形式,逐渐过渡到真正的灵活用工需求。

相信真正属于“灵活用工”的时代很快会到来,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以最好的姿态,迎接新的时代。


文/菜刀

你可能感兴趣的:(市场上真的有“灵活用工”需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