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预习作业·《中小学电影》课程】

【网师预习作业·《中小学电影》课程】

“师网”洒下生命之光

——《中小学电影课程》预习作业

提交人201306蒋铭国[email protected]江西省乐平市第九小学

长大了便忘了自己的过去

 平时我是不太看电影的,之所以选这个课程,是抱着好玩的态度,想着电影课程不会那么复杂吧。之前在2018年教育行走宁波夏令营上,也曾听浙江邓夏秋老师分享过电影课程。对电影课程甚感惊讶,居然可以做得这么精彩,令人跃跃欲试。

按着课程预习要求安排,今天阅读了王晓琳老师的著作《打开别样教育世界》序一,《别样的精彩课程,别样的成长阶段》。本序是由迟希新老师执笔的。迟老师在序中介绍了王晓琳老师是如何借助电影打开这别样教育世界的,其中付出了艰辛,也收获了幸福。

文中提到王老师2007年就参加了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学习,2011-2015年担任新教育网师电影课程的讲师,带领全国性的高端学术研修团队研讨、开发课程。团队获得巨大成功,成就著作《影响孩子一生的100部电影》,分成小学、初中、高中三册。这让我进一步意识到加入新网师的幸运,也重新定位学习《中小学电影课程》的目的与意义。于是蠢蠢欲动。

既然电影课程这么好——能够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提升孩子们的思维品质,提高孩子们的核心素养,还可以给孩子们生命抹上绚烂多彩的生命底色。只要运用恰当,安排合理,引导恰当,想必电影课程确实能给孩子人生成长的以巨大的影响。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作者——雷夫·艾斯奎斯,在经营他的第56号教室的时候就非常注重电影课程对孩子的影响。通过观看电影,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可以逐步体会到学会独立,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学会关爱他人,理解作为一个人应该有挑起的社会责任。

电影课程的意义是明显的,加之《中小学电影课程》这门课也要求我们学期末提交一份课程设计。心想何不乘这个机会,带领孩子们一起看看电影呢?或许会有些意外的收获。于是我浏览了一下《影响孩子一生的100部电影》。思来想去,觉得《小王子》这部电影应该首当其冲,成为我和孩子们一起观看的电影。

接着在手机上搜这部电影。搜到之后,我看了起来。于是想是不是应该把这部电影转发到班级群呢?实践篇里的六个题目,我也已经准备好了。①小王子的星球上有一种危险的植物,它的名字叫什么?②小王子在悲伤的时候喜欢干什么?③商人一天到晚都在忙着做什么?④地球上南极和北极的点灯人的工作有什么意义?⑤那朵难伺候的玫瑰,为什么让小王子想念?⑥你认为大人们都是什么样的?⑦你觉得狐狸告诉小王子的真理是什么?

为了让自己心里有数,我决定还是自己先看一遍再说。于是自己一个人看了起来。结果发现是个卡通版电影,我还真不太习惯。记得去年带父母一起在电影院里面看了部电影,也是卡通版的,是日本的《我想吃掉你的胰脏》。说真的,刚开始看的时候一点都不想看,但是既然买了票,就得硬撑着看下去。看着看着,就看出了意思。应该说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我想这个《小王子》,要让我看懂的话得花一些时间。看来我对卡通人物真得不太感冒。

我想我不太感冒,不等于孩子们不太感冒,或许孩子们很喜欢。就像李镇西老师在“教育写作”课程第一讲——《教育的意义和幸福》中引用学生的一句话——“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人回答。”是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慢慢不理解孩子了。

长大了就忘了过去。似乎这是真理。常言道,苦媳妇熬成了婆。媳妇长成了婆,也就忘了当媳妇的苦难。媳妇也是成人,这就不屑一说。然而,孩子长成了父亲,就不再是孩子了。只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至于孩子需要什么,似乎就不得而知了。

作为教师,成天与孩子们打交道的成年人,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就不应该“长大”,或者更准确地说,即使长大了也不能忘记过去——曾经的孩子的视角。

这让我想起自己,大约十岁的时候,总是纠结着一些比自己更小的孩子,成天忙这忙那。记忆犹新的是,那时,我特别会讲故事,所谓的讲故事,也就是随意乱编烂造,但描述的却是煞有其事,颇是精彩。小罗罗头们听得甚是开心,笑得前仰后合,跟着我后面屁颠屁颠的,为我是从。原来孩子们是那么的天真烂漫,就像老舍的《猫》中所说——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长大了别忘了自己的过去。让我们拥有一颗童心。这或许是我们作为教师的第一准则。我们只有“重新做一个小孩”,才能走进儿童心理,触摸孩子的灵魂,也才能创造最好的教育。


一块亟待开垦的处女地

王晓琳老师在《打开别样教育世界》序二《让电影成为助推儿童成长的生命阶梯》文中说到:“当这个世界给一个家庭送来一个孩子,这个家庭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不应只是物质上富足,更重要的是有精神的成长空间。这是每一个新孩子对世界的渴盼和诉求。

“当一个母亲给学校送来一个孩子,我们应该营造什么样的学校生活?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故事丰富孩子的童年?有没有童话带领孩子领略奇妙的世界?有没有诗歌润泽孩子的心田?有没有经典电影形象作为孩子们成长的榜样?”

我被深深震撼了。或许只有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也才能成为合格的老师。而“长大了便忘了过去的自己”的我们似乎不明白其中道理,或者说只是心里明白——只局限于“心里”的明白。因此,更多的时候,我们离孩子越来越远。至于成尚荣老师在《儿童立场中》所说的“教师是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更是不为多数教师理解,而笃定地去践行。

多数教师眼里只有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课,专心做题追求分数的学生,而没有重视在桌椅之外,成全学生的生命成长。朱永新教授说,教育的目标是幸福,而不是成功。教育的成功不是分数,而是成长。

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它恰恰追求的是一种幸福,成全的是人性的思辨,助力的是人生的成长。试想,当我们用适当的电影,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孩子们观看,孩子们一定会从中获得精神的幸福,心灵的愉悦。并且可以填补孩子们空虚的思想与无聊的时光。说道“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让我不得不想起孩子的那单一而又匮乏的课间活动。

这两年班级被安排三楼或四楼上课,课间时间少,孩子们是不可能下楼去的。一周只有三次大课间才会去操场,而且要升旗、做操、跑步,至于孩子们在操场上的自由活动从时间的角度来说,的确少得可怜。

课间管理,出于安全考虑,学校实行的是前七后三无缝式对接。上节课老师下课后要在教室里停留七分钟,下节课的老师,要提前三分钟到教室。这样一来便可保证时时刻刻都有老师在教室。这样一来,对于多数教师,既然在教室就想着索性上课。美其名曰多上课总有好处。可怜的孩子们,除了上课就只有上厕所的时间了。

学校不注重其它课程的开展与落实。或许具有普遍性。我们小学是不太上英语课的,因为期末考试根本不考英语。这样一来学校里基本上只剩下两种课了,语文与数学。正是因为只剩下两种课,学生在校园里也只剩下学习,因此考试成绩确实非常不错的,基本上每个班每科成绩平均分都能达到90分以上,更有甚者达到98分多,接近99分。身处其中的老师,似乎也没办法挣脱这种怪圈。作为一名普通老师,很不喜欢这种高平均分的状态。因为我认为孩子们除了语文数学的学习,其他根本什么都不知道。而孩子们这样的年龄恰恰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而这种单一学习让他们错过了很多很多。

我想过,去改变这种现状。但是这么大的学校,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又不知道该如何去改变他。或许这是因为自己的意志不够坚定,过一天是一天才导致的结果,因此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想法也终究只是想法。如今有这个机会,让我重新思考孩子们的“桌椅之外的空白处”。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事实上,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每当看到孩子们,就算是上厕所的几分钟,也会争分夺秒地玩他们那单一的游戏——要么是玩一些扑克牌,要么是玩一些橡皮泥。总之玩的东西非常单调。因为有的东西稍微有一点危险性,学校都不允许他们玩。每当看到孩子们争分夺秒地围在一起,我都感到非常纳闷,也觉得孩子们非常可怜。而这所有的一切,是因为老师离孩子们太远了——心与心的距离。

如今参加了新教育,我得重新审视过去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生活,思考如何才能够让孩子在教育生活中活的幸福,怎样才能够让孩子学到一辈子可以用的东西。是的,“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对于我来说,或许它就是一块亟待开垦的处女地。电影课程,就像是一场及时雨,给这个处女地带来了希望。我想在这块处女地上一定会开出鲜艳的花。努力吧!让我们借助电影,与孩子们一同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


行动,一切皆有可能

3月5日晚上,朱永新教授在新网师钉钉群给我们做了第一次讲座。讲座中,朱老师有一句话叫做——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今天,按照《中小学电影课程》的预习要求,看完了《打开别样教育世界》理论篇。期间多次被感动,也深深认同,电影绝对是好资源,对于学生的成长,品质的形成,人格的塑造会起到积极的无法估量的巨大作用。

一年前的寒假,有幸读到获得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英国女王M.B.E.勋章、美国著名亲子杂志《父母》“成长奖”、美国媒体天后欧普拉“善待生命奖”等奖项的雷夫·艾斯奎斯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无论是读中还是读后,心潮澎湃,跃跃欲试。

然而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却有些犯难。雷夫是一个全能型的老师,什么都教:器乐、戏剧、绘画、科学、阅读、写作、数学,还有电影。而且还样样在行。让我自叹不如,只能崇拜加膜拜。不过按理说总有一些我们是可以模仿的。譬如阅读、写作,还有电影。而偏偏我又是个数学老师,似乎有些尴尬。转念一想,作为班主任的我,电影课程似乎可以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或者作为一个班本课程是可以开展起来的。

事实上学校会按照市里面要求,组织孩子们每个学期看一次电影。不过全校看的是同一部电影,而且一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爱国主义影片,对学生应该也是有很多帮助的。但个人感觉孩子们收获不是很多。或许缺少的就是老师的指导吧。孩子只是无意识的观看了电影,没有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更没有对影片所具有的教育意义进行挖掘。因此孩子的收获不是很多,从孩子观后感上交情况来看,便知一二。

对《第56号教室的奇迹》阅读,已然过去一年。当初的心潮澎湃,早已恢复原来的平静。唯一的开展电影课程的想法,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情地被束之高阁。然而曾经激荡起的涟漪,却似一片阴影潜伏在内心深处。尽管如此,潜伏终究是潜伏,没有给孩子们带来任何影响。

这次选课,选择了《中小学电影课程》,细想起来,或许有两个潜在的原因,无意识地影响到我的选择倾向。其一,2018年教育行走宁波夏令营时,浙江邓夏秋老师的电影课程的精彩分享。其二,2019年寒假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留下的烙印。

如今随着选择了《中小学电影课程》的学习,慢慢走进了电影。2020年2月3日至5日,接连用三个晚上与老婆和孩子一起观看了《指环王》的一二三部——《魔戒再现》《双塔奇兵》《国王归来》。第一步时长3小时48分,第二部和第三部时长都超过4个小时。这么长的电影我还是第一次看。想必,我应该称得上“电影盲”了——的确是孤陋寡闻的一种。

在我的印象中,电影一般都是100分钟。稍长些两个小时。再长再长总不至于超过两个半小时吧。原来一切都是可以推翻的。包括人的意识,也包括人的成长的轨迹。事实上,只要一个改变,就可以推翻原有的一切。

2月29中午,我偶然机会重看了电影《银河补习班》,于是便有了第一次行动。下午在班级群里要求孩子们与家长一起观看这部电影。次日下午在钉钉里面做了一个非正式的观影分享。带领着孩子们讨论了有关影片的几个问题。这也算是开了个头吧!

3月2日,周二,网上课程没有数学课。我就不准备布置数学作业。突然想是不是让孩子们看一部电影呢?经过再三挑选,选中了《小王子》。同时也准备借用《打开别样教育世界》实践篇里的思考题。心想,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老师应该先自己看一遍吧。

不看还好,一看糟糕了。居然是个卡通人物式的电影。说实在的,我还真不太感冒。或许是我看得不够认真,或许我带着成人般的有色眼镜,总之提不起兴致来。最后看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有决定要求孩子们看这部电影。

今天再次阅读《打开别样教育世界》,内心再次激荡。笃定地认为,作为班主任的我,在班级推行电影课程应该势在必行了。朱永新教授告诫我们: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我更笃信——行动,一切皆有可能!(2020.3.7)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师预习作业·《中小学电影》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