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9读书心得:成年中期的心理社会发展,抱着开放的心态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无法改变的。

《发展心理学》第16章,成年中期的心理社会发展。本期从克林顿的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莱特作为焦点人物开篇。纵观成年中期的生命历程,从经典理论的取向到是否存在中年危机等问题探讨,以及中年同一性的发展,到成年中期的人际关系、两性关系和长大成人子女的关系,与其他亲属的关系来揭示成年中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焦点人物告诉我们,这位60岁就任国务卿的女强人,她具有极好的适应性,她一次又一次的适应新的环境学习新的语言,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自己,她用实际行动来增强实力,她绝大部分的成长和改变正是发生在中年阶段。中年在人的毕生发展中占据着最高点,是从前展望未来的关键地位,同时也承担着承前启后的重要职责。很多中年人一方面要维持家庭的和睦稳定,一方面也像奥尔布莱特一样,寻找自己的社会定位和职业生涯的再提高。成年中期是最丰富充实的人生时期。

在成年中期,人们会积极的建构自我意识和生活结构。这时候的生活并不是由个体独立支撑的,是通过家人、朋友、熟人、甚至陌生人的接触而提升生活的乐趣。

成年中期的变化,我比较认可的发展理论是埃里克森的“繁殖对停滞”。“繁殖”,正如埃里克森定义,是一种对孕育教养下一代过程的关注,并希望借此来延续自己的影响。后来的理论家科池总结了“繁殖”的具体形式,生物性(受孕和生育)、亲子性(培育和养育子女)、教导性(授人知识技能),文化性(传播文化价值观的规范)。他指出,透过这些具体的表现形式,“繁殖”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得以体现:博爱(涉及对他人的照顾和抚育),奉献(个体对社会的创造性,科学性或创业的贡献)。中年人感觉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忙碌充实,有人仍忙于抚养年幼的孩子,有人则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或长大成人,从而将重点转向照料年迈的父母,尽管中年期会面临很多挑战和事件,但大多数中年人似乎都能处理的很好。但很多人也发现人到中年会发生人格的改变,无论是客观的外部行为还是主观的内心解读,都会有这样一些问题和主题困扰着中年人。

中年期是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之一。在这一时期,个体对人生意义、目标及生活方向的理解会发生重大的变化,重大的生活事件、常规的变化或一种对过往生命的全新理解都会触发这一转折。很多中年人或许都是在这种压力的情景下,成功解决了问题,而获得了积极的成长。中年审查是一段盘点的经历,对自我产生新的见解,并促进个体在中年期进行生命的设计和轨迹的更正,伴随对生命有限的认识,中年人可能会带来由于未能实现梦想而引发的遗憾,或对发展的时限有强烈的意识。这个点是否会成为危机,更多的取决于个人环境,个体资源而非年龄。中年危机,根据惠特伯恩的观点,可能是对不能通过身份认同来加工的经验的一种极端宽松的反应。自我韧性好的人对潜在的压力能灵活充分的利用资源来适应,那些有掌控感的人更容易顺利度过中年危机。惠特伯恩的观点,面对老化带来的生理,心理和情绪变化,个体的应对方式与其应对其他威胁,采用同化方式的个体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保持年轻,而采用顺应方式的个体,过早的认为自己已经变老并过度关注老化和疾病的症状。这两种方式都不太对,只能采用平衡的方式,抱着开放的心态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无法改变的。

成年中期同样要加强心理健康,要保持积极的身心健康。科学管理情绪,努力增加生活的满意度,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不应该受到是否离婚,是否有兄弟姐妹,是否有孩子,朋友的多寡而受到影响,保持平和真诚的面对自己和他人。

最后,送给所有处于成年中期的成年人们一句话,“保持开放心态,努力的去爱自己,因为这个时期是你一生中最丰富充实的时期,它来之不易”。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2-19读书心得:成年中期的心理社会发展,抱着开放的心态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无法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