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本书 ·——
本书从体裁上说,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资深教育者的自传了,作者李希贵是一位有着三十多年教育经验的老教师,书中记录了他从山东高密的一位普通的中学语文老师,到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再到教委主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等教育岗位的心路历程。并着重从语文教学方法、学生教育理念和教师培养方式等方面展现了他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对教育本质的探寻与反思。整本书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虽然已经时隔多年,但这些发人深省的故事仍旧值得每一位教育者和那些正在为孩子教育而焦虑的家长们细细品味。
——· 关于作者 ·——
本书作者李希贵现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从大学毕业到成为局长、校长,一路走来李希贵一直在研究探索语文教育的新方法和让学生自主生长的教育新生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李希贵提出并实施了以课内大量阅读为基础的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并先后参与了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宣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起草调研等工作。出版教育著作有《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面向个体的教育》、《学校转型》、《新学校十讲》等,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我们今天要讲解的这本《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就是李希贵校长的代表作品。
——· 本书金句 ·——
1.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的氛围,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
2.教育学其实是“人学”,而“人学”应该是最大的学问,也是人们首先应该了解的学问。
3.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是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
4.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5.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
——· 核心内容 ·——
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孩子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
作者李希贵也从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水平。
李希贵在高密四中当语文老师时,就曾碰上过这样一件奇事:由于学校扩大招生规模,高一语文老师不足,新扩招的两个班级没有语文老师授课,这两个班的语文课只能是由其他班的老师拟定自修计划,然后让学生自修。但一个学期结束后,这两个没有语文老师的班级不仅基础知识部分不比其他同类班级差,阅读和写作还比同类班级更胜一筹。没有语文老师的班级为何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呢?并非是老师教的不好,而是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对于语文教育而言,提升孩子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比老师在课堂上一味口若悬河的讲解,进行填鸭式教育要有效的多。
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学校,在教育上我们总有一个静止的思想,总是把孩子当成“孩子”,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格独立的个体。但实际上,正是老师和家长的一味的看管、包办压抑了孩子自身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成长。学习的过程就如同是幼儿学走路一般,老师和家长可以扶持一阵,却无法扶持一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只有让孩子自己经历过、跌倒过、爬起来过,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会主动学习,从而在未来终身学习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二、巧妙的素质教育,让孩子在高考的重压下自由呼吸
关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孰是孰非的争论此起彼伏,但在实践中,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真的不能够相容吗?1995年,在李希贵担任高密一中校长时,就探索过这个问题。他深知高考在即,高中就是一个推行素质教育的雷区,究竟能不能既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又不降低学生的升学成绩,能不能让学生在高考的重压下,自由的呼吸,自由的成长,全面的发展呢?李校长的探索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孩子们组织了一个足球俱乐部,偷偷摸摸地搞训练,家长们担心他们耽误了学习,要求学校取缔。李校长把解决平衡学习与训练这个问题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们,学生们自己制定的“约法三章”。有了学生们自己定的“约法三章”,家长们也不找了,班主任也放心了,这期间有的队员学习成绩下降了,就严格按照规定停止训练,结果所有队员的学习成绩也都奇迹般的赶上去了。因此,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事,业余爱好同样也可以成为激励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
从李希贵校长的教育理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他理解的素质教育的本质是着眼于孩子的未来,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好的适应将来的社会
三、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教育的启蒙在于家庭
真正的启蒙教育在于家庭和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到一位有三十多年经验的老教师,支持李希贵一路走来的根源是家庭启蒙教育的力量。李希贵的父母和长辈虽然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文化知识匮乏,但却给了他受用一生的家庭教育。
李希贵的爷爷没有上过学,却酷爱读书,靠自学学会了读书看报,别人送他一套手抄本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爷爷视若珍宝,平常总是锁在柜子里。从李希贵三岁开始爷爷就带他一起学习这三本书,爷爷文化程度不高,很多不常用的字和典故也会讲错。但爷爷带给幼年李希贵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在以一种言传身教的方式将热爱学习、渴望读书的家风传递给了自己的孙子。
如果说,爷爷是李希贵学习上的引路人,那么父母就是他人生和教育事业上的领路人。李希贵的父母都是很朴实的农民,很少用什么深刻的话语来教导儿子,但却总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儿子说明如何做一个勤劳、宽容、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教育的启蒙在于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一个课堂。虽然并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有能力教给孩子文化知识,但是每一位父母都可以努力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课。
撰 稿:悦微
讲 述:李斌
绘 图:小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