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脚步超越了灵魂:人生总需一次朝圣之旅

原创 远山近水

收录于话题#经典之旅1个


人常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而每一次远行,都是一次遇见,是见天地、见众生,遇见更真实的自己。

当阅尽千帆、看透美景,历经世事,我们终将找到,内心最深的归属,发现适合自己的人生旅程。

一次次出发,一层层感悟。

每一次出发,都是最好的治愈。

                                          

                                               1、见天地之大,方知自身之小

生命中,你会遇见哪个人,去哪里远足,似乎都是一场可遇不可求的缘分。

一次偶然,促成了我和朋友的九华山之行。

背起行囊,我们便走上一场朝圣之旅。

九华山是我国知名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绵延起伏的千里山脉,错落伫立着一处处庙宇。

漫山遍野的葱葱绿色间,层层叠叠掩映着,佛家禅院特有的大红或金黄的暖色。

据说,此处共有99座山峰,99座寺庙,佛像6000尊。

若想几天之内攀上所有的高峰,拜上所有的佛,只能是痴心贪念了。

在这里,只要你一踏入寺庙的门槛,一股森严、肃穆的神圣感,便扑面而来。

那一尊尊佛像,安静、威仪,眼神里似乎投射出,经年的从容和坦然。

一种无言的能量,瞬间向身心袭来。

人会自然而然地变得虔诚、恭敬,不敢有丝毫怠慢。

来来往往的游客,大多双手合十、顶礼膜拜、许愿供养,向各处佛像表达敬意。

佛堂之内是不允许拍照的,否则,便感觉是一种亵渎。

就连说话,人们也不敢稍微大声。

就连呼吸,似乎也不敢完全放松,会有所忌惮。

此刻,在代表某种神秘信仰和力量面前,人会感到自己如尘土般卑微和渺小。

九华山最有名的佛像,莫过于地藏菩萨了。

传说他自20多岁的青年时,为了让自己的母亲,得到永远的幸福和解脱,便走上九华山全心向佛。

他年纪轻轻,发下大愿: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他潜心苦行,于99岁高龄在这座山里圆寂。

山上,保留有他的肉身。山下,更有他高达99米的佛身塑像。

高耸入云的佛身,就像一栋金黄色的拔地高楼,巍峨壮丽。

沿着一道道台阶,艰难地登上这座佛像面前。

站在佛的脚下,他的每一个巨大脚趾,都映衬着芸芸众生的渺小。

远瞰周围的崇山峻岭,会再次加深人类的渺小感。

老子云:“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面对大自然的千山万水,面对岿然而立的庄严佛像,没有谁不会有一种错综复杂的感受。

在永恒的时光下,在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下,在因缘和合的交错下,我们何其渺小,又如何对抗?

然而,反过来一想。

生而为人,又何其幸运。

我们何其平凡,却又何其珍贵。

我们何其贫乏,却又何其丰盛。

佛家说:“每个人,比一粒种子还微小,却又可以比天空还广阔。”

悲欢离合,世人往复。

生死轮回,你我就是这轮回的轴心。

唯有永恒和真理,让人心生敬畏。

唯有智慧和勇敢,让人突破自身,回归本真。

                                          2、见众生之苦,方惜当下之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一次远行,都会让人多一份全新的感受。

九华山既是旅游景区,又是佛教圣地。

这里的世界,自和别处不同。

既充溢着佛家特有的静谧、安详,又承载着当地土著居民的琐碎日常。

沿着山间素朴的青石板小路,一字排开着各色店铺。

而一路蜿蜒而上,则森然林立着一座座或大或小的寺院。

一边是香客烧香拜佛的虔诚身影,一边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却没有丝毫违和之感。

确实,即使独享诸多佛祖、菩萨的庇佑,身处如此神圣的能量道场,平凡的老百姓首先要生存和生活,依然要奔波和劳碌。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本地的土著居民,在这块佛土圣地,以自己的方式谋生。

有的会把自己的宅院,打造成精致的民宿,招徕游客。

有的会经营自己的店铺,吸引顾客。

有的会在山中亲手采摘特产,向游客兜售。

有的会亲自充当导游,为游客带路……

于是,每一个黎明或黄昏,你会看到房东和店家勤劳的身影。

他们一遍遍的拖地,一遍遍的抹桌子,直到地板变得锃光发亮,饭桌干净得能照见人影。

清晨的车站、旅店附近,三三两两地聚集着导游。

她们热情地和你寒暄,甚至一路尾随,希望你能邀请她,带你“不走回头路”地轻松游览。

兜售山珍的大妈们,古铜色的脸上堆满笑容,深深变下腰给你介绍:“这个东西吃着好啊,养人!带一袋回家吧!”

而当你拾级而上,会遇到曾在课本里学到的“挑山工”。

他们肩膀上挑着一担砖块,正艰难而又稳稳地向上攀登。

偶尔他们驻足停下,会诚恳地瞅着路过的游客说:“我们挑砖盖寺庙辛苦啊,给点零钱买个馒头吃吧!”

遭到拒绝后,他会耐心地折返,不厌其烦地再问:“坐我车去吧,车费不贵。”让人不好拒绝。

山路上,不时会跳出几只小猫,或全身洁白,或棕黄斑纹,毫不怕生地向游客喵喵直叫。

当人撒下一些面包、火腿之类的食物之后,这些小生灵就会用爪子抓弄着食物,啊呜啊呜专注地咀嚼。

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清明上河图”,美景之下,上演着热气腾腾的红尘烟火,汇聚着最真实的世间百态。

而行走在街边的寻常角落里的,还有一类特殊人群,即身穿暗黄色长袍的和尚。

他们除了在寺庙修持,也会行色自若地在人流中穿梭。

有的在匆匆取着快递,有的背着布包和同伴并肩行走。

有的戴着口罩,有的还戴着眼镜,很自然地和店家讨价还价。

他们的脑袋并非光亮,而是浅浅长出一层黑色发茬,就像雨后小路上的一层青苔。

印象中那种看破红尘的出家人,在这里,却只是另一种装扮的平常路人。

傍晚,一处寺院的厨房后堂,正升起袅袅炊烟,几个和尚在炒菜做饭。

阳台上,一个和尚捧着碗素食,正和同伴淡淡地开着玩笑。

他们也有生活,有同伴,对生命有另一种诠释和表达。

众生皆苦。

人们劳碌奔走,为了讨生活。动物四处求食,为了生存。

有人积极入世,有人选择出家。

有人恋恋红尘,虔诚许愿。有人看破一切,挥别烦恼三千。

然而,无论怎样选择,最终还是要面对自己,面对生存。

每一个生命,都在汲汲而求。

每一种选择都自有道理,每一个当下都自应珍惜。

知足长乐、平安是福。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最大的真实,就是向上而生。

                                                  3、见世事周折,方见自我之执

人生之路,我们不断前行,见风景,见众生。

最终,见到的是最真的自己,见到自己内心的贪恋嗔痴。

一番舟车劳顿,我和朋友特别想找一家舒适的民宿歇息。

然而,寻寻觅觅找了好几家,始终不能十分满意。

第一家民宿,感觉对方说话语气生硬,心里不自在。

第二家民宿,床铺摆设感觉不够规范、洁净。

又一家民宿,距离公路太近,感觉太嘈杂、不够安静。

还有一家民宿,价格太高,感觉不实惠……

挑来选去,总想不辜负自心。最终,还是定下了最贵的那家。

毕竟这家环境好、视野好,条件上乘,满足了我们内心所有的向往和追求。

然而,世间哪有完美。真正住下来,感触就不同了。

夜里,总感觉空调不够制暖,身下的床铺也袭来阵阵凉意,翻来覆去无法安睡。

只能安慰自己,也许是山里的寒气太重吧,毕竟现在正是萧瑟的寒冬。

睡梦中,又被一阵“咚咚咚”的敲门声惊醒。

原来隔壁住的是来自外省的旅客,派出所例行搜查。

结果,门是开开关关,脚步声是此起彼伏,隐约听到是在进行核酸检测等等。

心里不由地又是一惊,朋友也喟然长叹:“运气不会这么背吧,这么近地接触到疫情?!”

好在一阵折腾以后,隔壁的核酸检测似乎也是正常,一切归于寂静。我们才放下心来重新入睡。

本来期望最好的住宿,最美的睡眠,可费尽心思的选择,仍然不会得到成全。

想起憨山大师的《醒世歌》有言: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又有:

“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天常。”

多少红尘俗事,我们凭借自己的一腔执念,想得到最好、最多,想不负自心,想不留遗憾。

然而,太多的贪嗔痴念,太多的力求完美,只是看不到“天地本不全”的真相,读不懂“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内涵。

放下执着,便回归一份坦然。

                                                                         4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

一次次的远行,一次次的出发,让我们阅尽千山,阅尽世态,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回归内心的恬淡。

释迦牟尼身为王子时,父王百般阻挠,也无法改变,困惑的王子寻得生死解脱的誓愿。

鸟儿无言,却知六季飞返。海浪汹涌,终究回到岸边。

每一次出发,我们都在寻找初心。

每一次寻找,我们都会更加清醒。

生命中千万次的探索,终将回归自我,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亲爱的朋友,你此生都有哪些难忘之旅呢?

更多文章分享,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远山近水读经典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让脚步超越了灵魂:人生总需一次朝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