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谈谈产品的模仿与抄袭的问题

前两天发了去哪儿网的笔试题后,有网站的小编找到我,问是否可以转载,我很欣慰,虽然仍是没稿费,但起码代表了对文字的尊重。

文字不能抄袭,这几乎已经成为常识。但如果抄的是产品呢?

还是去哪儿网笔试题,去年的,如何看待产品中的模仿与抄袭。

能怎么看呢?几乎所有我们使用的互联网产品,都能在国外找到原型,百度、支付宝、微博、人人、美团、知乎、58同城等等,太多了,有人将这归结为中国人缺乏创造力,我倒觉得未必,更多的或许还是由于互联网行业及网民的成熟程度不同。

说回来,难道为了证明自己对原作者的尊重,我们就一定得义愤填膺地抵制这些“抄”来的产品?

好像也没有必要。毕竟对用户来说最有意义的还是实际使用体验,我再讲自己是谷粉也不会做作到可以接受每次搜索都得FQ。如果要讨论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先区分一下模仿与抄袭这两个词。

仅从产品来讲,模仿与抄袭的不同主要在于程度,本质在于态度。具体看,这些所谓抄来的产品,其实大部分抄的仅仅是个概念,一个 idea ,或者一个需求,而在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呈现方式上,则又参考本地做了最大程度的优化。比如微博,从互动机制到会员体系再到广告投放,这些全都是微创新。不信你现在去用 Twitter ,对国内普通用户来说(不考虑FQ成本),那根本不叫简洁,而是简陋。更有说服力的是,现在 Twitter 的许多新功能也在反过来模仿微博,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互相模仿互相学习的行业,这一点在任何国家任何时间都成立,也必须成立,不然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就拿现在最常见的下拉刷新来说,你要知道,这个 Twitter 可是申请了专利的。

那什么是抄袭呢?纯银老师讲自己在做产品的时候,经常会到处借鉴已有的解决方案,确实,大部分人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重新发明轮子。我现在在学校做 APP ,和设计师沟通的时候也是说,这个配色要跟哪个哪个 APP 一样,这个导航栏要仿照哪个哪个 APP ,那我算不算抄袭呢?

我认为还是不算。这就要说到态度。态度这个词,很主观,却也很容易判断。比如百度,单说搜索这块,除了阿拉丁开放平台和广告的算法算是创新外,其他几乎全是在抄谷歌,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它连涂鸦这种涉及价值观的彩蛋都要抄,仅从态度上说,这就完全是在侮辱用户。再看一个例子,十五言,刚出来的时候连登录页面的设计都是抄的 Medium ,欺负乡下人没见过世面嘛简直。

说回产品经理的工作,参考竞品固然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但同一个需求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同一个解决方案会有不同的呈现方式,抄袭哪里会是无可奈何,根本就是懒得想嘛!可我们不能忘了,在竞品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微创新,不仅是对用户的尊重,更是产品形成竞争优势、长远发展的不二法门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