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微茫度此生,这个曲就是哲学吧——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什么是哲学。深入浅出来说,就是定义性、逻辑性地认识事物及其表象背后,整体发展变化规律的理论学说。正如一句大俗话,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哲学是人类学科阶梯的最高一端,但绝非虚浮飘渺的海市蜃楼。哲学是一门最实用的科学,它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更是为了人类一代一代的薪火相传,成为人类发展的指向标;为了使我们更好地生活下去,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所谓人生,一如植物的种子被不期而至的风吹走,我们在偶然的大地上彷徨,而哲学就是成为砍向冰封内心的一把斧头。哪里有枝枝叶叶光明佛?哪里有八万四千弥陀佛?在《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冯友兰先生认为老子警告人们“不知常,妄作,凶”,其本意就是我们应该知道自然规律,并根据它们来指导社会实践与个人行动。老子把这叫做“袭明”。“人处世是要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甚而成为中流砥柱?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每一种人生都各不相同,都是本我的自行选择。一曲微茫度此生,这个曲就是哲学吧。


      1937年,中国正处在历史上最大的民族灾难时期,《中国哲学史》的英文版翻译出版。1946年至1947年,冯友兰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在前作的基础上,整理出版了《中国哲学简史》。通过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系统梳理,冯友兰尝试帮助中国人民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困难与绝望面前,建设坚强的心理防线。同这本书的产生背景同理,中国的哲学史随伴着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史和艺术史,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沿革的沿革承继和系统集成。中国古人自有文字以来出于对礼制的追求,由乡言俚语发展为诗歌(诗经);依托于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出现格式韵文相对固定的汉赋;争战不息的三国魏晋时代,人们抛弃了华而不实的四六骈文,转而追求质朴刚健的五言诗歌;隋唐盛世的到来是中国诗歌文学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由于中央王朝的弱化,出现更为务实济要的唐宋八大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壮大,有了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又比如,在艺术认知上,由部族图腾转化而来的原始装饰到礼仪草创对人们服装配饰的要求,“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只有士人阶层及以上者才可佩玉数枚。还比如,在世俗审美上,由来自于牧野之战的“姹紫嫣红”,到大唐盛世的金绿楼阁,定型于有宋以后将“岁寒三友”和水墨山水视为中国人的最高审美境界。由此观照而来,反映在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脉络上,由原始崇拜甲骨占卜到周礼春秋,由诸子百家各谈其道的黄金时代到“独尊儒术”一统天下,由“格物致知”的宋明理学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产生的“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心学。历史的一切都不可移动,实在所以可靠,而明天的渺茫全仗着昨天的实在撑持。由此可见,中国人的哲学不仅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变革,而且这一变化过程随时映射着中国历史的推进和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点滴。

      翻开《中国哲学简史》,我们不难发现,冯先生将儒家思想视为中国哲学思想的正统。在实践中,中国人通过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懈追求,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义”情结和“忠恕”之道作为民族性的标杆。与此同时,“达则儒,穷则道;群则儒,独则道”,恰似阴阳太极鱼,想要得到些东西,就要从其反面开始;想要保持什么东西,就要在其中容纳一些与它相反的东西,中国人的“刚强”也正体现在其反面的包容、谦虚与知足。在烽火连天家国危亡的时刻,这本书也许就是一点微茫的烛火,让那个时代的人们看到活下去的意义和通过持久终会胜利的希望。而在当下的现实意义,在满都红尘的庸庸世情中,更是一门大写的学问。在深陷痛苦不能自拔的心灵困境中,建造那形而上的小世界,也许就是一个人的孤独国、生命树与自我疗救的良药。



      “人的一生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人与物的关系(最低的),人与人的关系(中级的),人与自己的关系(最高级的),而人与自己的关系才决定了我们一生的走向。”成长就是自己认知自己的旅程,认知那个别人眼中的自己,更要真正认知那个自己心中的自己,每当我们的认知向着正确的方向靠拢一点,我们生命中真正的快乐与幸福,也就会多上那么一点点。“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人如果能够在入世法与出世法之中,任择其一而固执之,都不失为一种可羡的幸福。如不可能,次者虽徘徊于入世与出世的歧途之上,时而入世,时而出世,此一件事入世,彼一件事出世,而却不但没有矛盾抵牾之苦,反有因缘际会之乐,这也不失为获得幸福之一道。恰如“合欢枝叶繁,互相交结,每风来辄自相解了,不相牵缀,” 十分冷淡存知己,彼此牵连,又不羁绊。再次者,则徘徊于入世与出世的歧途之上,想要入世,而偏怀着出世的高超的向往;想要出世,而偏怀着入世的深厚的感情,这已经无异于自讨苦吃了。而更次者,则怀着出世的向往,又深知此一境界之终不可得。抱有入世的深情,而又对此芸芸碌碌之人生深怀厌倦,不但自哀,更复哀人。一步之遥差的就是那么一点,是芥子粒,但却是须弥山。(本段出自叶嘉莹先生语)

      道理的普遍性才是人类思维的独特优势,哲学则是古往今来最精粹凝练的“道理”。而正是得益于中国伟大先贤们的哲学思想与体系,才使得我们能够踏实的说一句,我们不仅是“爱智慧者”,那一种一以贯之的“安身立命”之道,它更体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梅况高士,竹况幽人”,中国人从日常人伦小事物中更能切身感受到宇宙的勃勃生机和普遍道理,所谓至诚无息。杨绛先生曾经说,“人能够凝练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人生的大河曲流觞觞,不妨报之以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可以“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曲微茫度此生,这个曲就是哲学吧——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