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孩子的自控力从何而来吗?(读《魔法岁月:0~6孩子的精神世界》)

当一岁多的学步儿摇摇晃晃想要去摸桌子上的花瓶时,你抱他离开,他哇哇大哭,拼命抗议,这孩子怎么这么倔?当三岁孩子嘴里不停喊着“我要棒棒糖”,你苦口婆心说了一堆道理,最后他一边打滚一边尖叫,这孩子怎么这么难带?当六岁孩子看了好长时间电视,你让他关电视休息,他哼哼唧唧就是不关,这孩子怎么这么没有自制力呢?那么一个孩子的自控力从何而来?怎么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呢?

行为是心理活动的指向结果,所以首先应该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魔法岁月:0~6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关于0到6岁孩子心理学的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理解了孩子有助于对他们进行更好的引导。作者把童年早期分成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18个月,第二阶段是从第18个月到三岁,第三阶段是从三岁到六岁。书中描述和讨论了孩子在每个发展阶段会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如果你在养儿育女时碰到以下一些问题的话:如宝宝哭了,抱还是不抱?按需喂养还是按时喂养?如何理解宝宝的分离焦虑?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怎么进行性教育?怎样实施有效的惩罚?上述问题都有详细的论述,可以帮你找到一些答案。其中关于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和培养过程让我得到了一些启发。

孩子是从婴儿时期的原始思维慢慢发展到儿童期的理性思维的,最开始的一切需求都是出于本能。三个月内宝宝哭个不停,绝对不要认为是孩子在操控你,他完全是因为有生理需求,所以多抱抱他吧。一岁的学步儿,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天生的驱动力促使他去探索目光所及的任何物品。所以对于一岁半以前的孩子,“要给孩子足够多的机会触碰和研究各种物品,对孩子的禁令限于那些可能影响家庭和睦与危及孩子安全的行为”,为了孩子创造条件同时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最稳妥的办法“先把贵重易碎的物品放到孩子看不到的地方”。

在任何情况下,终其一生,那些需要否认自己的愿望,抑制自己冲动的学习,都是最为困难的一种学习。在文明社会,这种学习是必需的。但是,当我们开始教孩子学习自我控制时,我们必须了解这种学习会遇到的困难。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人的生物性是对立的。本能是人类自我中生物性的一部分,它除了自我的满足之外,别无他求。

一岁半到三岁的孩子,开始学着说话,他从牙牙学语到口齿流利,他的理性思维系统从使用语言开始渐渐成立。所以,当孩子开始说话,要“逐渐要求他说出自己的感受,用言语来处理冲突,控制冲动”,当他用语言表达时,我们要耐心的倾听,给予鼓励和赞赏。当然,孩子掌控了语言,并不能自动停止发脾气,他们对自己冲动的克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孩子对父母的爱,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赞同他的行为。所以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的态度应该是理解但不纵容,理解他还是一个意志薄弱的孩子,我们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对孩子同一类事情进行多次重复才会有效,但是避免让乱发脾气的行为得到奖赏,不能让他因为发脾气而得到什么。

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其实并没有什么复杂的诀窍。所有那些训练孩子自控力的巧计,独家秘方,归根到底,孩子之所以配合对他的训练,是因为他希望得到父母的爱和赞同,父母的不赞同会让他感到父母暂时收回了对自己的爱和重视。

3岁~6岁的孩子理性思维的培养逐渐从外部控制转向内在控制。一个两三岁孩子因为父母的赞同或否定,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那么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会因为做错事而感到“内疚”进行自我控制,内疚感成为一种警报信号,以至于冲动在变成行动之前就能被控制住。内疚感的程度应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父母对孩子不良行为的批评和不赞成是为了抑制孩子再次做出这种行为的冲动,但不应该让孩子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感到自己一文不值和被人厌恶。如果对孩子进行惩罚,原则有以下几点:

惩罚应该是“给以教训”或“纠正行为”。
惩罚不是也不应该是教育者对孩子的报复或反击。
如果惩罚力度过大,超过了孩子能够忍受的范围,惩罚就毫无益处,只会加深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感觉,并会引起敌意或报复情绪。
最为有效的惩罚是那些通过让孩子看到不良行为的必然后果,从而吸取教训的惩罚。

以上是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总结出不同的管教原则。本书的内容偏理论,却是育儿的根本和源头,了解了“道”的内容,那么由“道”及“术”,就可以对孩子进行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管教方法。那么有没有一种管教方法是最为有效的呢?有!那就是父母与孩子的联结,任何有效的管教方法是以亲子关系为基础的。如果父母与孩子的联结断裂了,那么父母的批评和不赞成,在孩子看来只是更加确认父母不爱自己了,更加失去了控制自己冲动的动机。所以当父母对孩子感到束手无策时,先考虑亲子关系是不是出了问题,想办法做好与孩子的情感联结。所以解决孩子教育问题核心是亲子联结,毕竟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无可替代。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知道孩子的自控力从何而来吗?(读《魔法岁月:0~6孩子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