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持人含泪报播21岁女儿吸毒过量死亡,毒品为何难以禁绝?



近日在CCTV中央电视台上看了一则新闻,报道讲述美国一名新闻节目女主播在节目中播报了她女儿因吸毒过量死亡,警醒世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看到这一则新闻,让我想起了一个小学同学,他大学毕业那年因吸食过量白粉死亡。同样也是21岁,在这样的青春年华就这样离开了他的家人和朋友。毒品真的不是一个“好东西”,提及毒品让我想起了《四川大凉山留守儿童》的纪录片。大凉山位于四川南部,三面与云南接壤,成昆铁路贯穿南北的独特地理环境,被某些人视为“毒品通道”。20世纪90年代始,这个地方成为了吸毒贩毒的重灾区。有一些乡村毒品泛滥,有的寨子有一半以上的家庭有人参与吸毒或贩毒。80-90年代,大凉山的人文化素质较低,不懂得毒品的危害,他们把毒品当作好烟好酒待客,“毒品对于穷人、没有希望的人是一个‘好东西’,毒品能够让他们忘记残酷的现实。”有的人因吸毒感染艾滋病去世,有的人因贩毒被抓劳改,导致了大凉山出现很多孤苦无依的留守儿童。



毒品到底有多可怕?!

据埃菲社2017年3月13日报道,“WHO预计每年有50万人因吸食毒品死亡,但这一数字只是毒品这个世界性问题带来的伤害的冰山一角。”长期吸食或注射毒品会对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会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如失眠、焦虑、记忆力下降、抑郁、意志消沉、幻觉、妄想、猜忌、情绪暴躁、性格改变、甚至有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等。吸毒者一旦停用毒品,就会焦虑、恐慌、畏惧和再吸毒品的渴望,吸毒者为了摆脱万蚁啮骨、万针刺心、万虫断筋、万刃裂肤等这种痛不欲生的痛苦,他们会不顾一切地去寻找毒品。有的吸毒者经过戒毒治疗,化验结果显示体内的毒素已经清除干净了,但是一旦他们遇到毒品的气味、看到吸毒的工具或者遇到往日的毒友,就会很容易复萌再次吸毒的念头,这就是毒品的成瘾性,不仅对毒品的生理依赖上,还有心理上的依赖。“一旦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除了吸毒致死,这也就是毒品的可怕之处。


毒品为什么会上瘾?

近年来,外国研究人员发现,人类酗酒、吸烟、吸毒之所以会上瘾,是与大脑中有一种物质叫多巴胺,这种化学物质能够传递兴奋及愉悦等信息。当人类遇到快乐的事情,多巴胺会大量产生,就会产生那种强烈的兴奋情绪就像毒品的作用一样。毒品就是刺激人在生理上产生大量的多巴胺,使人产生欣快感,但这种欣快感却不能维持长久的。于是,为了持续不断地追求这种快感,吸毒者就会不断地吸毒。


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在2017年6月22日所发表的《2017年世界毒品问题报告》显示,2015年世界上约有2.5亿人使用毒品,其中,全球成年人口的0.6%——约2950万人患有药物滥用障碍。报告还指出阿片类药物是全世界最有害的药物类型,全世界70%毒品使用障碍相关的负面健康影响均同阿片类药物有关。


毒品的来历?

见诸史籍,在奴隶社会人们发现了一些具有麻醉、镇静、致幻作用的植物,那时人们种植、采集毒品原植物用于消遣取乐、医治疾病或用于宗教、部落的庆典活动。9世纪,罂粟作为药品输入唐朝国都长安。1806年,德国药剂师泽尔蒂纳(F.W.A.Serturner)从鸦片中提取分离出含氮植物碱,传入中国后即称为“吗啡”。1874年,英国伦敦圣玛莉医院的化学家莱特(R.Wright)在吗啡中加入醋酸酐等物质提炼出镇痛效果更佳的半合成化衍生物——二乙酸吗啡,也就是最早的合成的海洛因。海洛因在医学上曾广泛用于麻醉镇痛,但因成瘾快,长期使用会破坏人的免疫功能,注射吸食还能传播艾滋病等疾病。因此1925年《日内瓦禁毒公约》规定严禁非法使用海洛因。1919年,日本一位化学家合成了甲基苯丙胺(也就是冰毒),在二战期间作为日军士兵抗疲劳剂广为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毒品也开始了一系列的“进化”。从毒品流行的时间顺序看,可分为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传统毒品一般是指鸦片、海洛因等阿片类流行较早的毒品。新型毒品主要是指冰毒、摇头丸等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成为新时代的残害人类的毒物。


毒品本不应该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但许多人却靠毒品而活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种毒的,制毒的,贩毒的,吸毒的以及查毒的,如果没有毒品,这些人就无事可做了。“吸毒,是因为空虚,那到底是空虚可怕,还是吸毒可怕?” 这句话贯穿了《门徒》整部电影。有很多人对毒品的无知、好奇心理,同时误交社会不良朋友深受其影响,从而走上吸毒之路。珍爱生命,让毒品远离我们的生活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国主持人含泪报播21岁女儿吸毒过量死亡,毒品为何难以禁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