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永远不晚

勇敢是一种力量,但不是腿部和臂部的力量,而是心灵和灵魂的力量,这力量并不存在于战马和武器价值之中,而是存在于我们自身之中。——蒙田

01

图片来源于网络.png

我的闺蜜小雯,大四的那一年,疯狂喜欢上了设计,但是设计和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如果选择毕业后进入自己喜欢的设计行业,那么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就全白费了,而社会对于跨专业的学生,只会用廉价的劳动力来惩罚你当初草率做的决定。

还有3个月就要离校了,她的心里充满了纠结和忧虑,纠结的是自己对设计的喜爱,不想放弃,忧虑的是自己还有一个弟弟要读大学,妈妈急需她能挣钱补贴家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就这么的难以选择,她一下子就茫然了。

毕业后,她找了一份本专业的工作,我以为她向生活妥协了,毕竟还要挣钱补贴家里,但是,我错了,没过多久,小雯就踏上了她的兼职之路,她为了不辜负自己,一边做着自己本专业的工作,一边利用自己周末的休息时间去做设计类的兼职,我已经记不清她有多久没和我们一起逛过街,侃大山了。

她头几次给我打电话的时候,都会哭,跟我说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决定,觉得好累,后来,她越来越忙,给我的电话也越来越少,一年以后,她已经进入了设计行业,不再做兼职,工资除去寄给家里面的,她还能剩下不少。

她后来跟我说,还好熬过了那段时光。

萨姆门德斯说过:你以为挑起生活的担子是勇气,其实去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才更需要勇气。

02

图片来源于网络.png

刚毕业那会儿,我跟男朋友(现在是老公)两个人,选择离开父母的庇护,到杭州闯荡,只是因为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到了杭州,人生地不熟,我们拉着行李箱,费了很大的劲才找到了一天只要60块的旅馆,别问为什么,因为穷,我们在那足足住了半个月才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然后我们就“愉快”的搬进了离我公司较近的阁楼,也就是所谓的“回迁房”,那是一个7楼的小房间,大概只有10平左右,屋内就一张床一张桌子,其余就什么空间都没了,我们每天最少要爬2遍楼梯(没有电梯),所以那段时间的身体特别的好,小腿都有了肌肉。

那个时候,我最痛苦的事情有2件,第一就是吃饭,因为我们是北方人,来到南方,全部清一色的米饭,想找个面店特别难,还特别贵,我现在仍然记得我来杭州吃的第一碗面,花了16块(我那是在学校的饭都是5块钱左右),我吃的干干净净,汤都喝完了,不是因为好吃,是觉得不吃完可惜。

第二就是蟑螂,我从未见过跟拇指大小的蟑螂,第一次见的时候,被吓个半死,以至于晚上睡觉都特别的害怕,怕蟑螂爬到我身上,也经常在半夜惊醒,后来,我可以熟练的跟蟑螂玩游戏。

我中间无数次想要回家,觉得呆在这个地方干嘛,吃不好、睡不好、又没钱,但是,我男朋友就很坚定的要留着这里,经常鼓励我,克服各种难题。

2年后,我们就真的留在了这里。

王小波说过:我的勇气和你的勇气加起来,对付这个世界总够了吧?去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一个人是不敢的,有了你,我就敢。

03

图片来源于网络.jpeg

之前看《肖申克的救赎》,觉得主人公安迪是勇敢的,他含冤入狱,被判无期徒刑,即将在肖申克监狱度过他的后半生,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沉着冷静,运用自己的谋略和胆识,靠圣经和一把鹤嘴锄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后来又看了《阿甘正传》,觉得主人公阿甘是勇敢的,他虽然有先天缺陷,但他没有向命运妥协,而是选择自强不息,豁达坦荡的面对,最终在多个领域创造出了奇迹。

我一直以为勇敢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就像我的闺蜜敢于突破自我,勇敢做尝试,也像我的男朋友一无所有,但无所畏惧,直到最近我读了《如果你再勇敢一点》,懂得了什么才是勇敢,如何变得勇敢,对勇敢才有了新的认知。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波莉·莫兰,出版过备受好评的《胆小鬼社团:如何变得勇敢》,英国皇家文学学会授予了她非虚构类哲尔伍德奖,作家只是她的兼职,而她的本职工作竟然是纪录片制作人,做过英国广播电视台、四频道与探索频道的制片人,正是因为波莉·莫兰的制片人身份,才让我像看纪录片一样揭开了勇敢的谜底。

全书一共分为9个章节,从战争、表演、分娩、犯罪几个方面来讲述什么是勇敢,以及如何变得勇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战争中的士兵认为勇气是把非凡变平凡,表演中的斗牛士认为勇气就是无所畏惧,分娩中的女性认为勇气就是活着,冲浪中的选手认为勇气就是敬畏,舞台上的演员认为勇气就是不怯场,大山上的攀登者认为勇气就是克服恐惧,监狱中的囚犯认为勇气就是勇于不敢。

勇气能够无懈可击,经久不衰的原因大概就是在绝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如同作者在书中写的那样:如果我们勇敢一点,生命中是不是就会少许多悔恨和遗憾,如果再勇敢一点,也许生活就是另一番如你所愿的模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勇敢,永远不晚)